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第Ⅷ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故又称听神经鞘膜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年龄30~60岁。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肿瘤延伸至小脑脑桥隐窝,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患侧面部麻木、痛觉和角膜反射减退,肿瘤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和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小脑脚受压,可出现同侧小脑共济失调。早期表现为持续性耳鸣、渐进性听力减退、头晕、不稳感、耳闷等症状;晚期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头…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是典型的神经鞘瘤。此病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随着肿瘤生长变化,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凹内。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一般在30~50岁。临床表现:(1)耳蜗及前庭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耳鸣、耳聋;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疾病与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vertigo)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的发生是前庭系统、视觉、本体觉传人的体位、空间、静态、动态的各种神经冲动整合失调所致。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各类疾病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前庭性和非前庭性两种,临床以前者多见。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神经瘤(acousticneuroma ,AN)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 %,占颅内肿瘤的6 %[1] 。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是双侧性。肿瘤多数发生于前庭神经(约占99 3%) ,最常见起自上前庭神经[2 ] (84 8%) ,其次为下前庭神经(8 9%)。肿瘤的形成是因NF 2基因缺失,雪旺氏细胞过度增生所致。据WalshRm[3] 等统计,肿瘤的平均生长率为1 16mm/年,生长率范围:- 0 75~9 6 5mm/年。肿瘤开始常沿前庭神经在内听道口周围和中枢髓鞘连接处增生,可生长进入内听道,也可以从内听道扩展到桥小脑角。AN的早期诊断有助于肿瘤的全切和…  相似文献   

5.
房纬 《开卷有益》2023,(12):13-14
<正>眩晕,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但同时,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引发眩晕症状,例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内耳迷路水肿(梅尼埃病),脑干前庭中枢、小脑等部位的梗死、肿瘤等病变。其中,以耳石症较为常见。颈性眩晕和耳石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对二者进行鉴别很有必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二者简单的鉴别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占颅内肿瘤的6%。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是双侧性。肿瘤多数发生于前庭神经(约占99.3%),最常见起自上前庭神经(84.8%),其次为下前庭神经(8.9%)。肿瘤的形成是因NF—2基因缺失,雪旺氏  相似文献   

7.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占 6 5 .0 %~72 .2 % ,多数发生在前庭神经的内听道段 ,向内生长至桥小脑角。由于面神经与听神经同行进入内听道 ,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同时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较困难。现将我院 1992—2 0 0 2年收治的 36例大型听神经瘤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4 6岁 ;肿瘤位于一侧 35例 ,双侧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2. 临床表现 头痛 17例 ,伴呕吐 7例 ;头昏、头沉胀 8例 ;眩晕 8例 ,耳鸣 2 9例 ,听力减退 36例 ,其中 2 6例…  相似文献   

8.
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协同作用共同维系人体平衡.在眩晕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前庭检查不仅包括前庭功能的测试,还应该包括神经反射通路的定位检查以及眩晕疾病的诊断检查.前庭检查需要通过结合病史及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受损耳侧别,病变具体部位如耳蜗、前庭(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前庭神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中枢(前庭神经核、小脑等结构)以及与疾病损害相关的神经通路的相关信息.当一些眩晕疾病病情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多种相关疾病时,前庭检查的应用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移动感,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出汗、共济失调等.假性眩晕多由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贫血等引起.为头晕、头眩或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感,而无自身或外物旋转的感觉,一般亦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伴发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耳源性眩晕:包括内耳眩晕症、急性迷路炎、运动症、耳硬化症或因头部外伤,迷路受机械剌激所引起的症状等.人体正常平衡的维持,有赖于小脑深部感觉、眼及前庭等的协同作用.在这些器官中以前庭器更重要,三个半规管是司动平衡的器官.椭圆囊和球状囊是司静平衡的器官.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瘤是发生在桥小脑角的常见肿瘤,占该部位肿瘤发生率的首位。多属良性,发病缓慢,以同侧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开始,逐渐出现同侧角膜反射消失,面部感觉障碍,面神经轻瘫及小脑症状。晚期则出现脑干症状,后组颅神经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由于肿瘤早期只有听神经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晚期则与脑干中重要的神经核等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内耳道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采用头颅标本 2 0例 ,对 4 0侧脑桥小脑角部位的面神经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结果 :在桥延沟 ,面神经运动根在前庭蜗神经根内侧稍上方 ( 1 .98± 0 .1 0 ) mm,展神经根外侧 ( 8.76± 1 .4 2 ) mm,在舌咽神经根出脑干处的上方约 ( 8.1 5± 2 .1 8) mm。在脑桥小脑池 ,4 0侧面神经共有 62支营养血管 ,主要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 ;在内耳道有营养动脉 1 7支 ,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结论 :熟悉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及内耳道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定位面神经 ,提高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谢宝 《中国医刊》2001,36(3):56-58
2 5 6 脑转移瘤病理为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至脑的疾病 ,原发癌多为肺癌、前列腺癌、肾癌、乳癌或其他肿瘤。常为多发性 ,无包膜 ,可侵犯脑组织产生脑水肿、压迫脑室 ,脑肿瘤供血丰富 ,生长较快 ,可产生脑水肿及压迫症状。CT表现①多位于大脑半球、顶叶、枕叶或小脑半球 ;②呈广泛的脑水肿低密度带 ;③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 ;④边缘略清楚 ;⑤肿瘤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⑥CECT肿瘤可见明显增强 ;⑦动态观察 ,肿瘤进展较快 ;侵犯面积扩大 (图 1 3)。2 6 脑囊虫病病理为常见的脑寄生虫病 ,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脑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常见的病症.医师对前庭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等了解不充分,对前庭疾病的发病特点、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及流程等不熟悉,可导致大量前庭障碍患者被误诊误治.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眩晕患者误诊原因的分析,加强前庭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病史采集和眩晕床旁查体技能,了解前庭直接通路的评估和前庭疾病的诊治流程,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眩晕     
<正> 眩晕俗称头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自觉平衡感觉障碍或身体在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其临床表现为:(1)自觉周围景物旋转和摇晃感。(2)自身旋转和摇动感。(3)双下肢行动不稳。眩晕据其发病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两大类:一、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可由神经官能症、贫血、高血压、发烧、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仅有头晕或站立不稳感觉。二、真性头晕,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引起,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的感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一、发病机制 (一)解剖和生理 1.前庭、小脑、大脑等:内耳迷路的神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他动感眩晕);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自动感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前庭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随着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的提高,脑干诱发电位(BAEP)已经成为诊断眩晕的重要手段.本组选取2006-2011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前庭性眩晕患者60例进行了BAEP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导致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常见症状.眩晕/头晕在人群中的终生流行率为17%~30%.头晕和眩晕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包括周围前庭疾病和中枢前庭疾病、心理疾病和系统性疾病[1].所以针对具有头晕和眩晕症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上一项重要工作,而明确头晕和眩晕的概念是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听神经瘤多发于听神经前段,少发于耳蜗部。随肿瘤的长大,可压迫桥脑外侧和小脑前缘,出现相应的症状,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肿瘤的位置与脑干毗邻,手术的难度较大。手术可伤及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或脑干等,出现暂时或永久性周围性面神经瘫、神经性角膜炎及吞咽困难等。小脑动脉的损伤造成延髓桥脑部分软化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小脑支梗死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疑似前庭神经炎等急性外周性前庭疾病收入耳鼻咽喉科眩晕病房的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均以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起病。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眼球震颤3例,站立不稳或侧倾3例,患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龙贝格征(Romberg sign)阳性3例。头颅MRI可见小脑下蚓部及底部小脑半球(内侧区为主)的急性梗死灶3例,其中1例梗死灶波及延髓后部。3例患者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其中1例行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PICA小脑支梗死极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炎等外周性前庭疾病。对于急性眩晕患者一定要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必要时行头颅MRI以明确诊断,血管影像学检查可以避免因夹层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的病理性质为良性,成功切除后不会复发。但症状轻微者常不能早期就医,等到专科手术治疗时,其肿瘤多已很大,病程已临晚期。 大型听神经瘤向上可跨越小脑幕切迹,压迫三叉神经,向下后方压迫后组颅神经,向后外侧压迫乙状窦,可将脑干推向对侧,甚至使之形成凹陷,使有关脑池及中脑导水管受压,阻碍脑脊液循环而致颅内压增高。此外,面神经常被拉长数倍或被肿瘤包绕;而供应肿瘤和脑干的主要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本身又有许多变异形式难以分辩。这些  相似文献   

20.
眩晕症的头颅多普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其中最常见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眩晕。前庭系统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 (耳性眩晕 ) ;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 (脑性眩晕 )。除此之外尚有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变、眼部疾患、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 ,其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 ,经颅多普勒 ( TCD)表现形式也不相同。现将 2 0 0 1年 1 1月份所检测的眩晕病例的 TCD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本组 99例 ,男 40例 ,女 5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