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药物研究进展 1.1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主要用于非典型抑郁症及伴有焦虑或疼痛等症状的抑郁症。可逆性选择性MAOIS主要有吗氯贝胺,不可逆性主要有苯乙肼。由于MAOIs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1 PTSD的药物治疗 1.1 抗抑郁药物可以应用三环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等.有双盲研究TCA中的丙米嗪和阿米替林对PTSD有效,而去甲丙米嗪则无效.有临床对照研究证明了MAOI中的苯已肼有疗效.  相似文献   

3.
前言选择性血清复合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以及西酞普兰——常用来治疗抑郁,但目前飞行员是不允许使用这些抗抑郁症药物的。一份2003的研究指出,在1990~2001民航飞行事故中,有61位遇难飞行员被发现服用选择性血清复合胺再摄取抑制剂。但是,这些飞行员是否有导致失去飞行资格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以及已报告使用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严重损害人类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社会生活能力。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各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值得重视。路优泰是植物圣约翰草提取物,抗抑郁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疗效比较肯定,副作用轻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  相似文献   

5.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药物作为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老年人跌倒和与跌倒相关性损伤的发生率,研究证明使跌倒危险性增加的相关药物主要是精神治疗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对姿势控制的影响诱发跌倒的发生。此外,步态和平衡障碍、注意力减退、认知和执行功能减低等也与跌倒发生有关,停服此类药物是降低跌倒发生率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尚未被完全阐明,但“单胺假说”是目前大多数人都接受的理论,即认为抑郁症与脑中单胺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减少有关。单胺递质的减少常常会导致情绪低落、身体动力下降、食欲和性欲的改变,引起抑郁症或焦虑症。  相似文献   

7.
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ue HOE296)是与咪唑类药物不同的一种新广谱抗真菌药物,并且有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抗衣原体和毛滴虫的作用。外用制剂在国外已普遍用于皮肤癣病和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我们三家医院,用吡酮胺软膏共治疗了体、股癣和手、足癣116例,进行了临床验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飞行员用药安全与监测进行了悉心的文献阅读与整理,就各国对飞行员如何带药飞行的研究做一综述。文中涉及到飞行员目前所用六大类药物,如抗抑郁药物、心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组胺药物、中草药等。通过总结各国最新文献以阐述各国目前对飞行员安全带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亦对各国所做的飞行事故毒物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吲达帕胺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达帕胺的临床应用进展宋伟娜①⒇谢伯雅②关键词吲达帕胺中图法分类号R972吲达帕胺(IDP)是90年代以来倡用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其用途有很大扩展,现就其应用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对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评价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逆转高...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抑郁症往往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大约有1/3患者属难治性的[1]。文献报道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合抗抑郁药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2]。因此,开展小剂量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2007-06~2008-06门诊及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  相似文献   

11.
化学性混合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诊治方法。方法 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16例 ,早期进行X线检查 ;给予吸高浓度氧、二甲基硅油消泡、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B6、小剂量美兰、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中 5例死亡 ,11例临床治愈。结论 X线检查对ARDS有早期诊断价值。维生素B6为肼类中毒特效解毒剂 ,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对化学中毒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 ,美兰、维生素C抗高铁血红蛋白剂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帕罗西汀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  李新芳 《武警医学》2005,16(2):134-136
帕罗西汀(Paroxetine)系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ST)再摄取阻滞药(SSRIS),属于西酞普兰、氟西汀、舍曲林、氯米帕明一类的抗抑郁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帕罗西汀还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失眠症、肠易激综合征、早泄等其他疾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5-HT1A受体是含量最丰富的5-HT受体亚型,广泛分布于脑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抑郁症患者的5-HT1A受体表达异常,改变5-HT1A受体表达则影响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联合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与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能够增强SSRIs的抗抑郁作用,缩短起效时间。近年研究发现,5-HT1A受体转录调控区C(-1019)G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并影响抗抑郁药物的效应。该文综述了5-HT1A受体在抑郁症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药物研发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加剧,抑郁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大疾病。抑郁症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1]。本研究对我院2004~2006年抗抑郁药应用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了解我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状况及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依椐.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可能是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神经生物化学改变、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生化改变是迄今最为肯定的,并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脑内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过低、其受体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等神经生化的改变都被认为是引起抑郁症的原因.近年来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类抗抑郁药的研究揭示5-HT1A受体是重要的作用靶点.现就5-HT1A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治疗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H-MRS可对生化改变进行定量分析,从更微观层面探讨抗抑郁作用机制。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1 H-MRS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抑郁患者机制的研究,而应用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机制研究较少。针灸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少、依存性好,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鉴于针灸与药物治疗部分机制有相似之处,均可通过单胺类系统、HPA/HPT轴及谷氨酸含量进行调节、发挥抗抑郁作用,因此,本文重点总结1 H-MRS应用于药物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以此为借鉴,对1 H-MRS应用于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书介绍了各种骨科疾病及其相关的药物治疗;骨科疾病的各类药物,如抗炎、镇痛、解热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抗真菌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免疫抑制类药物、营养类药物的药性、药效及其用法;书后附录介绍了外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体表面积简易算法,小儿用药计量折算法。大32开本,定价17元;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联系人:王兰;联系电话:010—51927252。  相似文献   

18.
当前抑郁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胺递质调节机制转向到抗抑郁药的长期作用机制和抑郁的根本病理生理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的调节、神经分化、神经营养、可塑性等。CRE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是胞内与抑郁相关的几个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交汇点,它能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行调节进而影响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这些细胞因子启动细胞、内分泌、行为反应。因此,明确脑内CERB的调节与抑郁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和抑郁症的根本病理生理学有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文对近年来CREB和抑郁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上游信号通路对CREB的影响、CREB对下游基因的调节以及CREB的活性和水平在不同脑区的变化与抗抑郁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产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双盲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有30%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欠差,且有13%患者自杀死亡[1]。难治性抑郁症的处理已是临床上颇为关注的问题。试用奎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5例作为预试验,结果疗效肯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抑郁症病人均为2005年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CCMD-2-  相似文献   

20.
张建玲  李忠东 《人民军医》2012,(11):1081-1083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应用3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的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607例,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CB类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额占上述3类药物总销售额的50.70%。统计的19种抗高血压药中,79%的品种DUI<1,21%的品种DUI>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少数抗高血压药物需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