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商丘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0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ADR共涉及药品48种,静脉给药途径所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占38.24%;中药制剂占30.4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高。提醒临床应密切关注药品ADR,加强药品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邓晓莉 《海峡药学》2016,(11):259-262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对我院上报的6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旨在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地分类统计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集上报的624例ADR报告.结果 624例ADR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89例,占30.29%);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448例,占71.79%);最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138例,占22.12%),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和中药类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及附件为主(251例,占39.72%);62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118例.结论 临床应该重视和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率最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我院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药制剂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首都医药》2008,15(4):42-43
目的 分析北京佑安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中药制剂5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ADR涉及的中药制剂达20种,以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最高,其中苦黄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ADR发生率居多,分别为30.77%和26.92%.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328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师(占90.5%);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81.1%);ADR涉及的药品抗感染类药物居首位(占51.5%),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9.2%);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反应、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 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重视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7.
赵滨红 《中国药房》2007,18(18):1417-141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87例涉及中药制剂的ADR报告分别从临床表现、相关药品及剂型、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7.3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67.82%)。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5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闫素英  程红勤  曾艳  陈莲珍 《中国药房》2005,16(18):1412-14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集到的55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占55.83%;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克林霉素注射剂;报告来源于药师的占63.91%。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所收集的20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静 《黑龙江医药》2009,22(2):197-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集的42例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42例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6.6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率最大(61.91%)。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赵喜荣  张文玲  申泰生 《中国医药》2012,7(11):1472-147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ADR报表中,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度我院共收集中药制剂ADR报告99例,涉及35个制剂品种,其中注射剂30个品种,导致ADR 89例次;口服制剂7个品种,导致ADR 10例次.其中7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51例次,占总例数的51.5%.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3例次)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26例次)和神经系统(24例次),严重ADR3例,一般96例,其中新发现的ADR 16例(16.2%),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辽宁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我院ADR监测工作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上报的54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共涉及222种药品(588例次),以抗微生物药为主(22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8.4%);剂型以注射剂型为主(474例次,占总例次数的80.6%);累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突出。结论:临床医护人员需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注意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和复方制剂的合理使用,减少和防止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赵群  司继刚 《齐鲁药事》2011,30(1):57-59,6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1 8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9例ADR中,抗微生物类药物报告最多,占42.42%(797例),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特别是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液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两年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市2014~2015两年内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7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肿瘤类最多(24.67%),其次为抗菌类(20.42%);剂型以注射剂最多(58.89%),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结论 在临床用药中应规范抗菌药和注射剂的使用,加强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马宏伟 《北方药学》2015,(8):156-15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80例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而>66岁患者发生ADR略多于其他年龄段;涉及药品中,中药制剂、抗微生物药物、心血管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ADR的临床表现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11%,神经系统次之。结论应重视新药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收集的263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直接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波  庄洁  韩健 《中国药房》2010,(6):533-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收集的2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6例ADR报告共涉及120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4.63%);抗微生物药发生率最高(42.28%),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13.01%)、循环系统药(10.57%)、中药制剂(7.32%);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所有中药制剂的50.00%;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63%);严重的ADR有11例(4.47%),新的ADR有1例(0.4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