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志峰 《中医正骨》2012,24(7):66-69
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病程漫长的进展性疾病,增厚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各种临床表现.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较为少见,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疾病的特异血清学诊断指标有待发现,各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还有待明确.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大方面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纵韧带是脊柱3条长韧带之一,位于所有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方,参与构成椎管前壁,可防止椎管过度前屈。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的一种硬化性改变,在黄种人中很常见,叉以日本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日本人病”。但据统计国人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0.54%~1.7%,与日本人近似。笔者从近年颈椎X线平片中随机抽取1000份,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占1.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民  谢进 《中医正骨》2002,14(11):33-3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导致颈椎管狭窄 ,压迫脊髓、神经根 ,而产生一系列以肢体感觉、运动及膀胱主要直肠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多见 ,在日本发病率最高 ,故有日本病之称。国内董方春〔1〕1980年首次报告此病。自 1995~ 2 0 0 1年 6月 ,作者采用不同术式收治该病 6 5例 ,为比较其各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现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38例 ,女 2 7例。年龄最小 4 6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5 6 .8岁。病程最长 8年 ,…  相似文献   

4.
自1988~1997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以下简称OPLL)28例,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就其基本病理改变、X线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5~71岁,平均56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资料,其中50例做了颈椎坐位正中矢状面体层摄影,28例做了CT扫描,均发现阳性表现。结果骨化块形状示为长条形、半圆形、椭圆形、飞鸟形、三角形和两半卷发形等,可呈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椎管矢径狭窄率为20%~76.5%,椎管狭窄率>36%,常有较明显症状。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论断:颈椎侧位,颈椎坐位正中矢状面体层摄影片是重要的,CT检查可清楚显示椎管形态,骨化影在椎管内的位置、厚度、继发性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程度能做出精确判断,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进而产生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患,其可导致颈椎管狭窄并使脊髓受压而引起脊髓病。日本的Fujiyoshi等不断总结其影像表现进而提出K线的概念,继而决定手术方式,现就OPLL的影像表现及当前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顺  刘刚 《中医正骨》2001,13(3):53-54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该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导致严重脊髓压迫及功能损害的特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据Epstein统计,脊柱后纵韧带骨化,70%发生于颈椎,胸椎仅占15%,国内外未见发生于腰椎的报道。现就近年来有关该症的诊治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小鼠颈椎后纵韧带细胞,行HE染色,光镜及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梭形,胞质近中央处有椭圆形胞核,细胞呈放射状、漩涡状等走行形式。HE染色见细胞为长梭形,胞核为淡蓝色,胞质为粉红色。透射电镜下见胞质内有较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呈卵圆形,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靠近核膜,有核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达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为阴性。结论在体外可成功培养出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第3-5代体外培养细胞是细胞实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继发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慢性受压而表现为双下肢乏力、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或上肢麻木等的一种疾病。常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此类疾病的治疗仍存在争议。近期我科收治1例高龄颈椎连续6个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2 ~ 67岁,中位数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及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尤以上肢严重,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损伤的表现.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5例,D级4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未发现骨折或脱位.CT检查示椎管占位均小于5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呈连续型9例,分节型14例,混合型6例.MRI检查示相应脊髓受压,T2加权像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椎管扩大效果、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 150 min,中位数120 min;手术失血量300 ~ 600 mL,中位数420 mL.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1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能有效扩大椎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OPLL是否会影响颈椎曲度的改变。方法:用C2和C7椎体后切线夹角测量法,对我院117例OPLL患者与120例非OPLL患者进行颈椎曲度的测量,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OPLL组患者颈椎曲度(-17°±1.4°)~(34°±2.4°),平均:(8.8±1.8)°;对照组患者颈椎曲度(-18±1.3)°~(44±1.8)°,平均:(10.8±1.5)°,P>0.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与颈椎曲度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以指导临床正确牵引施术.方法:对8例人体新鲜脊柱椎间盘样本材料,进行了拉伸蠕变生物力学测试.测试以杠杆引伸仪拉伸,传感器固定于测试椎间盘L3-L4之间,砝码加载,尼龙带扎头传递荷载,分度值为0.001 mm千分表测量位移.测初始荷载15 kg时位移;以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36例孤立型颈椎OPLL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6~78岁,中位数50岁。骨化灶位于C 3~43例、C 4~512例、C 5~611例、C 6~710例。18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病变12例,其中C 3~43例、C 4~52例、C 5~63例、C 6~74例;双节段病变6例,其中C 3~4、C 4~53例,C 4~5、C 5~63例。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ACDF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颈部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定标准(17分法)评价总体疗效,同时观察治疗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6.14±1.51)分,(2.11±1.41)分,t=6.180,P=0.000],JOA评分明显增高[(9.39±2.04)分,(13.92±2.14)分,t=34.310,P=0.000];按照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评定,优12例、良20例、可4例。2例患者因后纵韧带骨化物与硬脊膜粘连严重,切除骨化物时发生脑脊液渗漏,采用切口加压包扎、延长引流时间、抗感染等处理后脑脊液不再渗漏,手术切口顺利愈合。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C5神经麻痹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激素及康复锻炼治疗后逐渐恢复。6例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颈肩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经过康复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血肿、螺钉松动、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脊髓功能恶化、椎间融合器向后滑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下ACDF治疗孤立型颈椎OPLL,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屈位K线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关系,为术前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2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骨化物与K线的位置,在颈椎过屈位X片上分为过屈位K线阳性组及过屈位K线阴性组,两组患者均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以评定过屈位K线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上升,过屈位K线阳性组术后疗效优于过屈位K线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过屈位K线阳性组JOA改善率高于过屈位K线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屈位K线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有关,过屈位K线阳性患者术后疗效优于过屈位K线阴性患者,术前过屈位K线阳性患者可首选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枢灵中药方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枢灵中药方(SLZYF)的抗应激作用.方法:选择ICR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SLZYF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SLZYF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灌胃SLZYF10.0 g/kg和20.0 g/kg,1次/d,连续7 d.各组进行耐常压缺氧试验、游泳试验、耐寒试验和耐高温试验.结果:SLZYF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和耐高温时间,提高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降低小鼠在低温环境下的死亡率.结论:SLZYF能提高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对人癌细胞和人体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选用4种人癌细胞和3种人体正常细胞进行试验,比较茶多酚(TP)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等和人体肝细胞CLC增殖周期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TP对人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TP对细胞的周期改变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TP对人癌细胞Bel—7402,CNEl,KB和H—29的IC50依次为68.2,104.63,119.83和148.61μg/mL;对人体正常细胞CLC,HEK—293和HD—MEC的IC50均>400μg/mL。150和300μg/mL TP处理Bel-7402细胞12,24和36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37.6%,40.7%和17.1%,39.9%,57.7%。表明TP可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S—G2/M期,而对CLC细胞无此作用。结论 TP对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高于对人体正常细胞的作用,提示TP对人癌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腰痛康方治疗腰椎术后腰痛作用机理,从腰椎术后腰痛病因病机理论出发,设计动物实验,观察腰痛康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小白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对大白鼠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小白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等四项指标。结果显示该方可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对于醋酸所致小鼠化学性腹膜炎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促进作用,对于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小鼠肠系膜微循障碍在微血流量和流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表明该方具有抗炎止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滞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震宇  王文健  陈伟华  应健  唐峰 《中成药》2002,24(6):438-441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以及主动脉血管组织形态,细胞超微结构等的影响。方法:去势术+静注牛血清白蛋白+0.5%高脂饮食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灌服中药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补肾煎能明显抑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升高(P<0.01),提高NO水平(P<0.05),降低ET含量(P<0.05),并对细胞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结论:补肾煎具有防止血脂升高,维持ET/NO平衡,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疏宁颗粒对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为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现代药理学依据。方法:建立去卵巢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骨疏宁颗粒对大鼠体重、股骨重量、长度以及骨密度、骨硬度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股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并设抗骨质疏松药仙灵骨葆胶囊及尼尔雌醇片为对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疏宁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和股骨干重(P<0.01);高剂量组还可明显提升去卵巢大鼠股骨的湿重、骨密度以及血清磷水平(P<0.01)。结论:骨疏宁颗粒具有一定的对抗去卵巢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妪松康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研究》2001,17(6):39-40,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