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人血管能抑素(canstatin)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电穿孔法转染至肿瘤局部,观察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皮下,成瘤后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瘤体内注射血管能抑素重组载体、空载体和生理盐水,基因枪于注射部位电击,2周后P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能抑素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小鼠体重、肿瘤体积变化及肺转移结节数目。结果成功建立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电击2周后重组载体组仍存在血管能抑素基因的表达,重组载体组小鼠肿瘤体积由(1.03±0.11)cm3增加至(1.51±0.19)cm3,而空载体组由(1.01±0.09)cm3增至(2.45±0.18)cm3、NS组由(1.02±0.10)cm3增至和(2.54±0.21)cm3;重组载体组体积与后两组比较(P<0.01),即生长速度受到显著的抑制。重组载体组、空载体组和NS组的肺转移结节数分别为(3.50±1.24),(7.60±2.51)和(7.70±2.45);重组载体组与后两组比较(P<0.01),即肿瘤转移亦受到显著的抑制。结论血管能抑素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 SD组于注射LPS 2 h后经尾静脉注入地塞米松0.3 mg/kg,SE组和NC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LPS后时刻记为0 h,于6、12、24 h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于12、24、48、72 h检测小鼠脾脏及骨髓中CD11b+Gr-1+ MDSCs的百分比。结果:与NC组比较,SD组及SE组在实验6 h干扰素-γ和12 h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增加(P<0.05~P<0.01);SD组与SE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SE组脾脏MDSCs百分比在12~72 h均明显升高(P<0.01),SD组在12~48 h亦均升高(P<0.01);而SE组和SD组在24~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SE组和SD组骨髓MDSCs百分比在48 h和72 h均升高(P<0.05~P<0.01);而SE组和SD组在48 h和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MDSCs的产生及聚集。  相似文献   

3.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起源于骨髓造血祖细胞,是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的统称。MDSC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机制包括耗竭T细胞所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半胱氨酸,产生活性氧、一氧化氮和过氧亚硝酸盐,直接抑制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研究表明MDSCs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不良预后相关。MDSCs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并且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挥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许多药物能够靶向抑制MDSCs扩增或清除MDSCs,包括多种癌症疫苗,常规化疗如吉西他滨、铂类、5-氟尿嘧啶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Acalabrutinib等,以及异黄酮、恩杂鲁胺、β-葡聚糖颗粒等。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CTLA-4抗体ipilimumab、抗CD33抗体AMV564以及三萜类化合物甲基巴多酚酮则能够抑制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此外,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MDSCs分化成熟,而趋化因子拮抗剂BL-8040能够抑制MDSCs迁移。不同的治疗策略大都具有减少MDSCs计数,抑制MDSCs功能的作用,但它们的临床疗效是参差不齐的。总之,与MDSCs相关的临床试验大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开展更多的更深入的试验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小鼠脾脏中的募集情况,以探讨诱导MDSCs募集的新方法。方法采用LPS反复腹腔注射的方法使小鼠产生内毒素耐受。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小鼠和LPS注射小鼠第5、10天脾脏中CD11b+Gr-1+双阳性细胞,即MDSCs的比例。结果经LPS处理后第5、10天脾脏MDSCs的比例分别为(17.99±1.66)%和(27.37±6.62)%,较正常小鼠(4.53±3.0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在短期内诱导大量MDSCs在小鼠脾脏中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PV16型E6早期蛋白C端编码区基因片段(E6C)免疫小鼠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PV16型E6C的真核表达质粒,用此质粒肌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观察该疫苗对小鼠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小鼠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明显增强。结论应用该质粒能够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增强,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分析MDSC的比例.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的预后(0~2分为预后好,3~5分为预后差).分析预后好组(n=51)与预后差组(n=77)临床参数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及对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培养CIK细胞和LAK细胞,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给予CIK和LAK细胞治疗3周后,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2、IL-4、IFN-γ浓度,用MTT法测定TNF-α浓度。结果CIK细胞治疗的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LAK组。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治疗有效,杀瘤活性强于LAK,CIK治疗组荷瘤鼠的细胞因子水平也高于LAK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岩宁方为基础的膏方制剂对荷瘤鼠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Lewis肺癌为模型,随机分为膏方组、辅料方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1只,给药10d后检测各组C57BL/6荷瘤小鼠的体质量,瘤重,肺转移灶数,肺转移发生率,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结果肺岩宁膏方能明显减少C57BL/6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灶数,降低肺转移的发生率(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使小鼠的体质量、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但三组间瘤重无明显差异。结论肺岩宁膏方能够明显提高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Lewis肺癌转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SPF级BALB/c雄鼠5只制成4T1乳腺癌细胞成瘤小鼠,用于制备MDSC。6周龄SPF级BALB/c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小鼠骨髓中的MDSC,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诱导下外扩增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表型特征。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予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OVA雾化诱发哮喘。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 d经尾静脉注入MDSC。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周围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炎症较哮喘模型组减轻。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细胞移植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荷瘤小鼠MDSC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吴陈新  许雪  魏方  蔡树华 《安徽医学》2021,42(5):549-552
目的 研究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初治的54例NSCLC患者和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志愿者,以外周血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HLA-DRlow/-作为MDSCs的免疫标记.结合临床资料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迁移的影响及AMD3100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SDF-1α刺激EPCs,观察SDF-1α的促增殖效应再用不同浓度的AMD3100干预5 ng/ml SDF-1α的促增殖效应及单用AMD3100与EPCs孵育,观察AMD3100对EPCs增殖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EPCs的增殖情况.用1、10 ng/ml SDF-1α诱导EPCs迁移,或先用10ng/ml AMD3100与EPCs孵育,再做SDF-1α诱导的/无SDF-1α诱导的迁移实验.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EPCs迁移能力.结果 SDF-1α剂量依赖性增强EPCs增殖能力,10 ng/ml AMD3100即完全阻断5 ng/ml SDF-1α的促进EPCs增殖效应,单用AMD3100孵育可抑制EPCs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单用AMD3100孵育抑制EPCs迁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SDF-1α可增强EPCs增殖迁移能力,AMD3100可完全阻断其促增殖和诱导迁移效应,单用AMD3100抑制EPCs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脾脏,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将18只模型裸鼠随机分入3组: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予0.1 mL AMD3100腹腔注射,低剂量治疗组0.1 mmol/L、高剂量治疗组0.15 mmol/L,1次/d,持续6周。处死实验鼠,制作肝脏转移瘤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AMD3100可致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AMD3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其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AMD3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检测不同时间AMD3100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blotting分析不同浓度AMD3100干预前后AFP、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AMD3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给AMD3100处理后HepG2细胞的CXCR4和AFP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MD3100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与抑制AF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荷瘤小鼠肺部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3LL细胞(0.3×106个)注射入小鼠尾静脉,成瘤后3周取小鼠肺组织,酶消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GR1-FITC、CD11b-PE双染阳性)的表达量。对照组:在小鼠尾静脉注射PBS,其余步骤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小鼠肺部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GR+CD11b+双阳性),表达量为(19.92±6.08)%;对照组MDSCs表达量为(7.06±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癌小鼠的肺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的变化,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和30例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此外,选择其中15例术后30 d的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HLA DRˉCD33+CD11+MDSCs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LA DR-CD33+CD11+ MDSCs比例明显增高(P<0.05)。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但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低于术前(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与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24 4,P<0.01),与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44 9,P<0.0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增高,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相关,可能对机体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Lewis肺癌细胞(LLC)及LLC原位接种后获得的第一代衍生细胞(R1-LLC)和R1-LLC原位接种后获得的第二代衍生细胞(R2-LLC)间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该三种细胞在原位种植模型中的侵袭转移能力。方法 离体实验:采用cck8法、克隆球形成实验、T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活体实验:观察在7、14、21d时LLC、R1-LLC、R2-LLC细胞分别原位种植模型中的成瘤与转移情况,统计成瘤率与成瘤时间。结果 LLC、R1-LLC、R2-LLC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侵袭能力R2-LLC>R1-LLC>LLC(p<0.05)。活体实验显示LLC、R1-LLC、R2-LLC成瘤率分别为66.67%、80%、93.33%( P<0.05)。结论 在离体及活体实验中,R2-LLC比R1-LLC及LLC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及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17.
调衡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衡方对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右腋皮下建立Lewis肺癌模型;灌胃给药12d后观察瘤组织中淋巴细胞与瘤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癌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CD4+,CD8+的表达水平及其血清IL-2的活性.结果:调衡中、大剂量组可见瘤组织Lewis肺癌细胞大量坏死和凋亡,荷瘤对照组对肿瘤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调衡中剂量组和调衡大剂量组瘤组织中CD4+与CD8+表达均增多,而阳性组、调衡小剂组、热休克组则主要是CD8+表达升高.调衡方在25g/kg剂量下,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外周血IL-2活性水平有显著地增强作用.结论:调衡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外周血IL-2的活性有关及增强CD4+,CD8+的表达水平,从而阻止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拮抗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对前列腺肿瘤干细胞样微球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前列腺LNCaP和22RV1肿瘤细胞以活期干细胞样肿瘤微球细胞,然后单独和联合使用AR拮抗剂MDV3100和HDAC I类抑制剂MS-275分别处理两种微球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评估其克隆形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球细胞中CD13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H2A.X (p-H2A.X)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标志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特异性裂解片段的水平,同时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以及原癌基因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MDV3100单独处理能明显降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而MS-275单独处理、或MS-275联合DV3100处理均能明显抑制肿瘤干细胞样肿瘤微球的形成、降低肿瘤微球细胞CD133的表达,并促进肿瘤微球细胞产生PARP的特异性裂解、使p-H2A.X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的表达? 结论:联合应用MS-275和MDV3100可以显著增强DV3100的抗肿瘤活性,具体表现在抑制肿瘤干细胞样微球细胞生成及克隆形成、损伤细胞的DNA、诱导细胞凋亡等。该结果为临床联合应用HDAC I类抑制剂MS-275和AR拮抗剂MDV3100治疗前列腺肿瘤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索自噬对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中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体外存活能力与抑制性功能分子的影响。方法: Lewis肺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后,构建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得脾脏G-MDSCs,与荧光抗体(Ly-6C-FITC/Ly-6G-PE/CD11b-PE/CY5)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G-MDSCs细胞纯度;瑞吉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Ⅱ,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培养体系中加入雷帕霉素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7-AAD染色检测自噬对G-MDSCs生存的影响;提取细胞总蛋白后检测胞内精氨酸酶的水平。结果: 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纯度较高的G-MDSCs,其细胞核呈环状或分叶状。雷帕霉素处理G-MDSCs后LC3-Ⅱ表达水平上调,3-MA抑制自噬作用后,G-MDSCs存活率降低, 精氨酸酶活性下降。结论: 自噬能够促进G-MDSCs体外存活并上调抑制性效应分子精氨酸酶的表达,提示自噬是调控G-MDSCs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