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曰:“养生真善于寡欲。”寡之者,节之也……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  相似文献   

2.
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万全提出《养生四要》之秘诀,其第一要即是寡欲清心。他指出“孟子日:“养心莫善于寡欲’。寡之者,节之也。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他还特别强调:寡欲只在慎独。  相似文献   

3.
养心三方剂     
孟子在《尽心下》里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减少不健康的欲望,以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我认为下列三法可有助于养心.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万全提出《养生四要》之秘诀,其第一要即是寡欲清心。他指出"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寡之者,节之也。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他还特别强调:寡欲只在慎独。 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机体功能普遍处于退化状态,寡欲清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老年人应该以享受清静、平淡和与世无争的生活为乐。  相似文献   

5.
《养生四要》中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名利、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欲望的无休无止终将耗尽人的元气.做一个修德之君子,包容万物以求内心之清静,"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静以养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相似文献   

6.
静以养心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但凡健康长寿者,大多都有爱好运动的习惯。其实,除了身体健康外,心理的健康也十分重要,大家在养身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养心。何为养心?《黄帝内经》中曾多次提到"恬淡虚无"即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此可见,养心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原文]一曰慎独①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②,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③,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④,《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⑤,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是养"三宝"的根本。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  相似文献   

9.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有一首七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诈都体问,任我逍遥度百春。”细读详审,堪称延年益寿之秘诀。“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  相似文献   

10.
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病。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法时者,谓和于阴阳也;却病者,谓慎于医药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用药则不遇其毒矣。养生之要,何以加于此哉!  相似文献   

11.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养生学告诉我们,养生有道,百岁可期。养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达到益寿延年。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的养生之道有四:一是少私。“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二是寡欲。“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三是清静。静默祛病。四是豁达。“安时而处顺、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人老脑先衰",大脑不衰,精神焕发,人体当然青春常在。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永年。明人郑成功有副对联:"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副对联用对比的手法指出了寡欲与养生间的联系,确是真知灼见。晚清重臣左宗棠说:"读书亦可养生,只要有恒无间,不在功课之多。"读书可以养生。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能让你徜徉其间,与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健康天地》2010,4(3):84-84
<正>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相似文献   

15.
周贻谋 《长寿》2004,(6):42-43
在袁开昌《养生三要》的“卫生精义”中,第13篇为“无价之药”。全文不过50多个字,内容却很丰富。本篇引用明代吕坤的话说:“愚爱谈医,久则厌之。客言及者,告之日: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子。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  相似文献   

16.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其实指的是"心神",即现代医学的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这就叫"心劳".心劳神伤,即由此而来. 《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则心君泰然."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如果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小气",则可防"心劳".心不劳,则五脏安和,自然可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7.
闲暇之际,翻阅清代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书中有一首“养寿诗歌”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细读详审,耐人寻味,此诗堪称延年益寿之妙诀。“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若欲延年益寿,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精,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脾胃,故养精者首先应调整饮食,注意合理调配,平衡膳食。节制房事,也是保精的要法。人身之气以顺为健,不顺则病。…  相似文献   

18.
《长寿》1994,(3)
凡是缺乏修养的人,欲望很多,诸如官欲、利欲、色欲、贪欲、嗜欲等。这样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常常不择手段,甚至挖空心思,想入非非,从害人开始,以害已告终。所以,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富有哲理的。 官欲重的人,野心很大,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了高官想为王”。林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了副主席,还想篡党夺权,结果没有好下场,在“文化革命”中仓皇出逃,机毁人亡,葬身异域。寡官欲,就是听其自然,不要投机钻营,  相似文献   

19.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了.梁代名医陶弘景指出:"西北方人食不耐咸,而多寿少病好颜色;东南方人食绝欲咸,而少寿多病,便是损人伤肺之效."宋代<开宝本草>载:"病喘嗽人及水肿,宜全禁之."明代<本草纲目>进一步阐述道:"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盐,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我国历代医家对食盐与人体健康的辨证观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常敏毅 《长寿》2005,(12):41-41
读《三国演义》孔明到辽东舌战群儒篇章,方知道诸葛亮对医理、医术也颇有见地。他说:“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长安保,诚为难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