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2具成人尸体上,对胸导管颈部进行解剖与观察,并测量了胸导管末端的有关数据.且剖开管壁观察了胸导管末端的瓣膜.结果52具尸体中有37具(71.2%)的胸导管末端存在壶腹样膨大,壶腹处的管径平均为4.8±1.4mm,壶腹的长度平均为9.5±2.5mm.在52例胸导管中有瓣膜者33例(63.5%),无瓣膜者19例(36.5%).  相似文献   

2.
喉部动脉影像解剖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和资料。方法取36例喉部结构完整的尸体标本,8例尸体标本做动脉铸型,12例尸体标本用MR扫描仪进行水平面和矢状面的扫描,8例尸体标本进行1mm/片冰冻磨铣,8例尸体标本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并对5种不同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关于喉部动脉的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左、右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分别为(42.30±0.20)mm和(40.50±0.20)mm,起点处的管径分别为(1.80±0.30)mm和(1.65±0.30)mm;左、右甲状腺下动脉的长度分别为(23.60±0.27)mm和(22.40±0.24)mm,起始点的管径为分别为(1.40±0.25)mm和(1.35±0.30)mm。喉上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50±0.20)mm,入喉处管径为(1.32±0.15)mm,长度为(18.60±2.45)mm;其入喉处在甲状软骨的前下方,距甲状软骨上角尖的距离,左侧为(6.80~25.50)mm,平均(14.60±2.45)mm;右侧为(7.60~28.60)mm,平均(15.58±2.58)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喉下动脉起点处的管径(1.70±0.30)mm,长度为(15.50±1.80)mm。结论喉部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研究,为耳鼻喉头颈科特别是喉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影像解剖学依据及血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用1—3岁经防腐固定童尸50具,观测了胸导管颈段的类型、行程、汇入、瓣膜及干的数量。单干型占58.0士7.0%;双干型占32.0±6.6%;三干型占10.0±4.2%。汇入静脉的部位有六种,其中汇入颈静脉角占82.0±5.4%。汇入口处均有恒定的一对半月形瓣膜。胸导管弓直径平均2.2±0.2mm,汇入口外径平均为2.0±0.7mm。从皮肤至胸导管弓平均深度为21mm。本组资料颈为段胸导管与侧脑室分流术在儿童的实施提供可能条件。为此,结合临床提出手术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89具尸体对胸导管瓣膜的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为:瓣膜的出现率为98.9±1.1%;形状为半月形,且以双瓣为主,占94.2±1.0%;数目在1~14个之间,平均为6.3±3.4个。瓣膜分布于脊椎C_7~L_1之间,但以胸导管颈部和上胸部出现较多(占78±1.7%),总的印象是其数目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从左听诊三角入路经胸膜外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小儿固定尸体上模拟经左听诊三角入路手术 ,对与动脉导管结扎术有关的肌肉、胸膜、神经及血管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 :经左侧听诊三角入路第 4肋间隙切口处距交感干 ( 2 .74± 0 .41)cm ,距胸主动脉 ( 3 .3 8±0 .61)cm ,距左肺根上缘 ( 3 .5 0± 0 .5 7)cm ,距动脉导管 ( 4 .2 5± 0 .5 7)cm ,推肺向前约 ( 2 .10± 0 .5 0 )cm。结论 :手术中应注意胸膜的剥离、肋间隙切口的大小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神经和血管。以听诊三角为标志 ,经第 4肋间隙入路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80具成人尸体上(男67、女13),对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以期为人造血管架桥术和动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 一、腹主动脉 上端取平T_(12)下缘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下端至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之尖点,测得平均长为151.0±14.2(111.3~176.8)mm。分别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11例利用颈段胸导管作左侧脑室胸导管分流术,记录了手术时胸导管颈段的解剖学类型及其变异。结合手术需要,在100具尸体上研究了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学,提供了分型数据,观察了瓣膜形态和位置,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主要静脉及其瓣膜的观测,为临床血管疾病的外科及介入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中观测主要静脉瓣膜的数量及形状、静脉特别点外径、静脉特别点的体表位置。结果大隐静脉股段瓣膜均为双瓣型,隐股点处外径(真径)为(5.18±1.25)mm,隐股点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92±0.71)cm;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多为双瓣型,瓣膜附着缘静脉外径(压扁径)为(1.06±0.17)cm,其位置较恒定,距股深静脉入口下缘(1.16±0.66)cm,到隐股点距离为(6.16±1.69)cm;股深静脉注入点下缘至隐股点下缘的距离为(5.00±1.57)cm,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7.84±1.89)cm。结论以上观测结果为临床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下肢主要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5侧成人(男性21侧,女性14侧)下肢新鲜标本经乳胶灌注后,对浅、深静脉的长度、外径、穿通支及瓣膜进行解剖观察。大隐静脉长度为70.57±0.94cm(变动范围52~80cm)。共属支以3~5文为多数.穿通支可分为三类:直穿支、穿肌支和混合支。瓣膜数为6~9个(8.21±0.56)。管径在内踝尖处均值为2.31±0.25mm。小隐静脉以单支注入腘静脉占42.86+9.35%。长度平均为41.17±1.81cm。管径在A线处为2.22±0.17mm;在D线处为2.37±0.39mm。瓣膜数为2~10个(6.75±0.44)。大、小隐静脉瓣膜位于不同部位山现率亦不同。结果提示为临床手术剥脱法治疗静脉曲张、血管外科修补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颅底段展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 15例 ( 3 0侧 )成人头颅湿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重要毗邻关系。结果 :①展神经在硬脑膜入口处两侧间距 ( 19.71± 1.79)mm ;②Dorello管顶与底间最大垂直距离 ( 2 .14± 0 .70 )mm ;③展神经在海绵窦内距破裂孔硬膜环 ( 5 .69± 1.45 )mm。结论 :在颞骨岩部、海绵窦及眶上裂区手术 ,展神经必须予以辨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胰,胆总管插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30例成人的标本上,对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及其间隔等进行解剖观测.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高4.86±0.36mm,厚2.85±0.17 mm,距幽门45.80±2.93mm;十二指肠纵襞出现率为76.7%;十二指肠大乳头距幽门、第1环状襞的距离分别为81.14±2.71和41.76±2.11mm,其开口处上下径和横径分别为2.88±0.17mm和2.31±0.19mm.在20例肝胰壶腹切开的标本上见肝胰壶腹间隔部分分隔(16例)和完全分隔(4例)胰胆管,间隔长度 9.30±0.46mm,共同管长度5.53±0.29mm.结果为临床内镜下顺利进行胰、胆总管造影术寻找十二指肠大乳头和插管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奇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奇静脉的解剖学结构,丰富奇静脉临床应用形态学数据.方法 解剖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观测奇静脉的起始、走行、外形、属支、管径、与胸导管位置关系.结果 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可分为三种类型.奇静脉主干长度与管径值:长度(18.45 ±2.95) cm,起端管径(0.46 ±0.12) cm,中段管径为(0.90 ±0.20) cm,末端管径为(1.24±.0.30) cm.中段凸向前正中线左侧16例,占53.33%,凸出度均值0.53 cm.半奇静脉与副半奇静脉、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等较为复杂.结论 奇静脉起始部位、长度、管径、位置走行差异较大,整体走行与属支存在多种类型,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多变,临床上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40.0±8.2)mm和(32.0±6.8)mm;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1.9±0.5)mm、(0.8±0.1)mm和(1.6±0.5)mm、(0.6±0.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15.9±4.2)mm;末端宽、厚度分别为(2.3±0.7)mm和(0.9±0.2)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80%,平均间距(20.2±6.3)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2.1±0.5)mm和(1.2±0.4)mm.结论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耳大及腓浅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自体耳大及腓浅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 ,女性 3具共 30侧头颈及下肢 ,经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 ,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耳大神经横经 2 47± 0 5 0mm、长度 45 77± 11 84mm、距体表深度 5 30± 1 36mm、其分支有三条 ;腓浅神经横经 2 6 0± 0 5 8mm、长度 88 30± 2 7 46mm、距体表深度 5 2 0± 1 93mm ,其主要分支有两条 ,腓浅神经小动脉丰富 ,但管径细小 ;寻找每条神经 ,都有两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 耳大及腓浅神经位置表浅 ,横径粗是理想的神经移植供体 ,腓浅神经又粗又长 ,小血管丰富 ,作为供体的条件更具优势。二者均可从最佳位置获取之  相似文献   

15.
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的数目、管径和配布特点。方法 :7只成年家犬动脉灌注乳胶后取脊髓全长 ,对其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进行观测。结果 :胸腰段脊髓的前根髓动脉 (12 .6± 2 .1)条 ,管径 (0 .2 182± 0 .0 773 )mm ,基本不成对分布 ,左侧者居多 ;最大前根髓动脉位于中腰髓 ,管径 (0 .3 83 6± 0 .0 3 3 1)mm ,动脉干长 (9.17± 1.68)mm。胸腰段脊髓后根髓动脉数目 (12 .7± 3 .4)条 ,管径 (0 .1663± 0 .0 3 72 )mm ,多不成对分布。前正中动脉在胸髓较细 ,管径为 (0 .14 68± 0 .0 2 5 2 )mm ,在腰髓较粗 ,管径为 (0 .2 677± 0 .0 414 )mm。两条后外侧动脉均较细 ,其间多吻合。结论 :与人类不同 ,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动脉血供相当丰富 ,以犬为实验动物 ,制作急性脊髓缺血损伤模型时必须考虑到被阻断血流动脉的级别、节段、侧别、数目等因素对局部脊髓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胸大肌胸肋部肌蒂胸肋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胸大肌胸肋部肌蒂骨(膜)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大肌胸肋部的形态、血供及其与胸肋骨的关系。结果:胸肋部肌腹上缘长(18.8±1.3)cm,下缘长(19.5±1.4)cm,中部长(20.2±1.2)cm,止腱长)1.1±0.2)cm,肌蒂游离长度为(16.8±0.9)cm,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其外径(1.8±0.2)mm,长度为(5.6±0.6)cm,其分支在肌内沿肌束走行。结论:可设计艺胸大肌胸肋部为蒂带肋软骨膜、胸骨骨瓣转位修复锁骨不连、锁骨肩峰端及顽固性肱骨骨不连。  相似文献   

17.
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胸导管颈段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手术有关事项。左静脉角在锁骨上缘上、下平均5mm 的范围内,被胸锁乳突肌复盖,距其后缘13.4±5.5mm。胸导管弓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7.7±8.1mm。建议手术时从颈内静脉内侧显露胸导管.  相似文献   

18.
侧胸部小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3例(46侧)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背神经横径(2.6±0.5)mm;暴露长度(进入背阔肌前)(4.7±0.7)cm;均于第4或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3.0±0.6)mm.胸长神经横径(2.4±0.6)mm;暴露长度(4.6±0.7)cm;均于第4或第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其压径(2.7±0.4)mm;暴露长度(3.9±0.7)cm.结论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经幕上、下联合进路岩斜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显微镜下在 30侧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 ,对岩斜区进行解剖学观测并模拟幕上、下联合进路手术。结果 :(1)前半规管拱峰离岩骨表面 (弓状隆起 )较浅 ,平均深 2 .19mm。后半规管最靠近乙状窦 ,乙状窦前缘到后半规管最后点平均 9.4 9mm ;(2 )弓状隆起至岩尖 ,后半规管最后点至耳蜗、内耳门后缘以及乙状窦前缘至内耳门后缘的距离 (mm)分别为 34.0 9± 4 .87,14 .2 9± 1.76 ,15 .13± 1.97,2 1.89± 2 .37。结论 :临床上应用经幕上、下联合进路能较好地暴露岩斜区的解剖结构 ,可取得岩斜区病变手术治疗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颈部血管和神经与颈椎的关系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颈部血管、神经与颈椎的关系,为颈椎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在40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颈部血管、神经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结果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2~3椎体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C5椎体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C3椎体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C7椎体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C7椎体为(11.3±3.4)mm。结论颈上部有数支动脉起至C2~3高度,此处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颈中部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颈下部则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