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尤其是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者居多,导致病情加重。现对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各类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由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是在无腹腔内邻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来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1]。SBP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10年来,随着对SBP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口服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者由于机体防御机能全面下降,合并严重感染尤其是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具有补充微生态菌群,用以维持或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在护肝和抗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口服液治疗肝硬化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58例均系我院1999年3月~2000年4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是指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病灶和脏器损伤而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它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LC)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的严重合并症和使病情加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SBP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延误诊断可造成病情加重。因此,早期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现就我们收治的56例病人做一临床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发生次数的增加,处理难度加大,患者的病死率提高。SBP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肠黏膜防御功能低下和通透性增加,细菌通过肠粘膜易位至腹腔。腹水穿刺并多形核细胞计数仍然是诊断SBP最快捷、敏感和特异的手段。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腹水白蛋白低于10 g/L、发生过SBP等,是发生或再发SBP的高危因素。使用包括喹诺酮类在内的抗生素可有效预防SBP。治疗上应该从改善肝功能、处理肝脏原发病、补充白蛋白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诸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是在无腹腔内邻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来源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发生率占肝硬化患者的3%~10%[1],占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7%~23%[2],国外报道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8%~15%[3]。SBP必须积极采用抗感染治疗,而合理选用抗生素,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笔者观察了单独用可赛舒(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和可赛舒联合氟罗沙星治疗SBP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将腹水放出,同时向腹腔补充同等量复方乳酸钠溶液,每次灌洗量3 000~5 000 ml,或使混浊腹水变清为止,灌洗完成后将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注入腹腔,隔日1次.与84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腹腔灌洗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病情缓解时间明显优手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组死亡17例(23.6%),对照组死亡35例(42.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灌洗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病情缓解快、并发症少,并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泌尿道、呼吸道及皮肤等部位的细菌感染。其中,最具有特征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预后的细菌感染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肝硬化腹水患者约有20%可并发SBP,受到临床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肝硬化SBP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SBP是指在无腹腔脏器穿孔等情况下发生的腹膜急性炎症。SBP大多是由G-需氧杆菌引起,其中,大肠杆菌引起者最为常见,约占60%,另有少数由G+球菌感…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指在无腹腔内邻近器官直接细菌来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膜急性弥漫性细菌感染,感染主要源于肠道、胆道及泌尿道等,尤其易发生于这些部位存在炎症或梗阻时,血行感染少见[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经细菌培养阳性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使用德国德灵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或MIC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在60例SBP患者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株(7.1%)、肺炎克雷伯菌7株(11.7%)、鲍曼不动杆菌10株(16.7%)、铜绿假单胞菌6株(10.0%)、阴沟肠杆菌4株(6.7%)、产气肠杆菌3株(5.0%)、葡萄球菌14株(23.3%)和肠球菌8株(13.3%);对头孢西丁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和产气肠杆菌1株;对头孢曲松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和产气肠杆菌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产气肠杆菌3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肠球菌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有葡萄球菌1株。结论 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但在成功分离得到的阳性细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在降低,而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仍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D-Lac)水平,采用改良偶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脂多糖(LPS)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人结肠腺癌细胞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结果 在治疗14 d末,观察组腹水消退等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血清TNF-α、CRP、PCT、sTREM-1和MCP-1水平分别为(28.1±5.0)ng/L、(14.0±2.6)mg/L、(1.1±0.2)μg/L、(74.1±10.2)ng/L和(150.5±20.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6.2)ng/L、(19.6±2.9)mg/L、(1.9±0.2)μg/L、(114.2±12.9)ng/L和(204.1±26.5)ng/L,P<0.05】;观察组血清D-Lac、DAO、LPS、occludin和ZO-1水平分别为(4.6±0.6)mg/L、(2.7±0.4)κU/L、(0.5±0.1)κEU/L、(0.5±0.1)和(0.4±0.1),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0.9)mg/L、(3.9±0.5)κU/L、(0.7±0.1)κEU/L、(0.8±0.1)和(0.8±0.2),P<0.05】。结论 应用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可能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移位,降低炎性因子分泌,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398例肝硬化患者被分为SBP组(135例)和无SBP组(26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SBP史、腹水时间、糖尿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抗生素预防、重要生化及凝血指标等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既往SBP史、腹水时间、糖尿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抗生素预防、血Na+、TBil、ALB、PT等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SBP发生与一些因素高度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化指标。结果 SBP组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分别为307.4±20.2μg/L、230.6±20.3μg/L、251.3±16.3μg/L、472.6±22.6μg/L,均显著高于非SBP组(269.8±16.5μg/L、181.6±17.9μg/L、215.6±13.3μg/L、436.1±20.3μg/L (均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ALB水平分别为23.3±2.2 g/L和10.0±1.3g/L,均显著低于非SBP组(28.9±2.7 g/L和15.9±1.5 g/L(均P<0.05);SBP患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均与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时可能影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观察疗效及其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清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被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喹诺酮类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胶囊)治疗4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示差折光检测器按标准操作检测尿L和M,并计算L/M比值,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和内毒素。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腹围、24 h尿量、腹水白细胞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67.4±10.2)cm、(1685.4±305.6)ml、(156.2±92.0)×106/L和(0.45±0.15)ng/ml,与对照组比【分别为(75.6±11.3)cm、(1450.3±326.8)ml、(360.8±110.5)×106/L和(1.24±0.60)ng/ml,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40.6±18.0)U/L、(45.8±20.4)U/L和(45.2±10.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5±15.4)U/L、(59.8±21.5)U/L和(54.0±11.5)μmol/L,P<0.05】;观察组尿L/M比值、血清IL-10、TNF-α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07±0.01)、(32.6±5.4)ng/L、(29.8±7.0)ng/L和(0.33±0.10)EU/ml,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0.09±0.01)、(27.1±5.0)ng/L、(38.9±8.5)ng/L和(0.46±0.13)EU/ml,P<0.05】。结论 应用微生态制剂协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腹水情况、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135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前后体温、腹部症状和体征、血常规、腹水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数变化、腹水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2.2%患者有发热,90.4%有腹部症状,88.9%有中等以上腹水7,0.4%有顽固性腹水;21.5%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63.7%中性粒细胞0.7;45.2%腹水白细胞数0.5×109/L,57.8%多核细胞0.5;25.4%(30/118)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5例(83.3%),革兰氏阳性菌5例(16.7%),检测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大部分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治愈40例(29.63%),好转48例(35.56%),无效、恶化或自动出院47例(34.81%),其中死亡15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应尽早行腹水培养外,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腹水常规检查等综合分析,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肝衰竭组及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血常规、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培养情况,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对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患者血中中性粒细胞比例、PCT〈2的比例、腹水细胞总数分别为(81.50±9.25)%、12.5%、(3.43±0.44)log/m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水培养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22.7%及15.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腹水培养结果大肠杆菌所占比例为35.0%,对三代头孢普遍敏感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中应用亚安培南及莫西沙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0%、74.0%,高于三代头孢(52.6%),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7.10±1.64)d、(8.50±2.57)d短于三代头孢组(12.20±4.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重,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低,亚安培南及莫西沙星治疗疗效优于三代头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