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经》相传为春秋时秦越人(扁鹊)所著。体例上以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全书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尤其体现在脉诊方面,兹总结介绍如下。1独取寸口,兼分三部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吕广[1]认为:“太阴者,肺之脉也。肺为诸藏上盖,主通阴阳。故十二经皆会手太阴寸口。所以决吉凶者,十二经有病,皆见寸口,知其何经之动,浮沉滑涩,春秋道顺,知其死生也”。因此,五脏六腑有病,气血运行失常…  相似文献   

2.
初探《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9个方面探讨了《难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首创"独取寸口"法的诊脉方法并分析其理;首创寸、关、尺三部定位;初步拟定脏腑经络在寸、关、尺的相应部位;拓新了三部九候的含义及其所主;重视尺部脉;重视诊脉之"浮沉诊法";重视脉证相参的辨证;重视"四时脉";提出积聚痼疾之脉象.  相似文献   

3.
《难经》切脉轻重的力学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难经》切脉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至骨轻重不同力学现象的分析,认为切脉轻重反映了体内的血管振动和血液流动时的物理现象,脉诊的实质是血流状态,临床可根据血流状态,选方用药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一个独特的诊断方法,千百年来,它一直指导着辨证施治及推断预后,但由于先哲之经典理奥高深,脉体疑似难辩,至今在诸多方面仍有未能尽昭其义之感,且在某点上尚有掩质埋光之嫌。近年来,我们在读书、教学及临证中,对《内》《难》脉学理论与实践的某些问题,重作一番发掘,似有新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三部九候脉法和独脉法并详细分析二者的具体适用范围和联系;二是分析经典中脉诊医生的分类等级及详细列举上工、中工、下工三者从脉象中提取的信息维度;三是拓展脉诊研究,并且与现代微观脉诊结合,综合定位。[结果]梳理了经典中的脉诊思想;概述了脉诊水平的层次;拓展了脉诊的现代研究。[结论]在传统脉诊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别从躯体、心理、体质、个性及既往心理经历等多个维度分析患者,真正做到从“形”“神”层面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整体面貌,以期彰显脉诊在四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脉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难经》脉法以独取寸口为基础,从阴阳角度归类脉象,以脉位的浮沉以及尺寸确定脉位,分辨脉之阴阳。《难经》阴阳脉法对后世诊脉方法具有示范意义,启迪后世“举按寻”诊法,临床可据阴阳脉法总察机体阴阳之盛衰,分候五脏之虚实,推断疾病之逆顺。  相似文献   

8.
姚心源著《脉学复古》,倡导脉学复古运动,传承古代中医脉诊学术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推崇三部九候诊法,重视脉贵有根,提倡三部脉相比较,阐释阴阳关系论脉,恰当借鉴西医认知等方面,对现代脉诊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难经》脉法继承了《黄帝内经》中诸多的脉学理论,如寸口理论、五脏虚损的顺序、三阴三阳之王脉、脉之阴阳、色脉相应、四季之脉象等。《难经》还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脉法进行了创新。在诊脉部位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将各脏腑病变分候于寸口部位;在脉象浮沉、迟数与脏腑的关系上,认为数脉为腑病,迟脉为脏病;在脉象变化与阴阳的关系上,强调在诊脉时,要注重阴阳脉象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疾病的转归;在脉象变化与五行的关系上,认为某一部位脉象的变化不仅能判断其所主脏腑的病变,亦可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在尺脉变化与元气的关系上,认为元气的盛衰主要与尺脉变化息息相关,其脉象的强弱可提示元气的盛衰。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江户后期学者伊藤凤山《难经文字考》(写本)就《难经》的81个问题作了考证。作者运用清儒文字训诂知识,引证中国古代典籍的注释及训诂专著,发表了一些独到见解,纠正了历代注家的若干误训,对于正确理解《难经》原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难经》脉法中的“独取寸口”陈婷1公秀珍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关键词难经脉法独取寸口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9《难经》是祖国古典医籍之一,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2.
《难经》是中医学理论奠基的经典之一。自其成书以来,代有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有书名可考的研究专著达142种之多。近50年来,研究《难经》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专论20余家,刊文300余篇,可以说,近50年来的解《难》成绩斐然,水平空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经文的归纳分析,阐明了腹诊的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揭示了广义和狭义腹诊的实质,探讨了腹诊方法和腹诊主要部位,尤以对“鼓之如鼓”、“噫嘻应手”等经文的讨论提出鼓、呜、语颤音也是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内容的见解,充分说明腹诊肇始于《内经》《难经》之中,倡导同人临证采用腹诊,研究、推广中医腹诊学。  相似文献   

14.
15.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经》“脉”义探蕴周发祥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内经》,脉诊考证《内经》文简义博,同一字词在不同的经文里会有不同的含义,若理解不贴切,则影响对经文旨义认识的准确性,“脉”为《内经》中常见之字,综观其义,概约有五。1血脉它是人身五体(筋、...  相似文献   

17.
《难经》医学理论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是东汉时期最为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本文讨论该书所述医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及其与该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柯韵伯《伤寒论翼·平脉准绳》学术思想探讨李惠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210011)关键词柯韵伯,《伤寒论翼》,脉诊自从《脉经》问世以来,诸家继起.分别使用各自的脉名,广泛但不切合实用,范围漫无边际,不能统一。柯韵伯认为:“仲景立法,只在脉之...  相似文献   

20.
《难经本义》原刻残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本义》元代滑寿著。由昌复校正的《难经本义》原刻本现存上卷,藏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此郑前有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工部郎中揭Hong序。从首页留有的朱印知其曾历经允祥、潘荫等人收藏。此卷很可能已是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