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畅  石鑫  冷焱  许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880-1882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2017—2020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监测年度黑龙江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9起,累计报告发病数1 028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份和4月份报告最多,占96.55%;场所分布主要以中小学校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3.10%;暴发疫情规模以10~29例居多,占暴发疫情总数的65.52%;病原学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流行株由A型(H3)转变为A型(新甲H1),之后又为A型(H3)和B型(Victoria)共同流行。结论 黑龙江省流感暴发疫情冬春季高发,集中在中小学校,流感优势株变换频繁,应做好监测并及时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18—2020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疫情规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0年珠海市学校累计报告6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累计发病人数1 746例。发病高峰为每年3月—6月和12月—次年1月,主要发生在小学,流感样病例的发病年龄高峰为6~8岁。病原体主要为B型、A(H3N2)亚型和A(H1N1)亚型流感病毒。暴发疫情涉及病例咽痛发生率>50%的学校发生大规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风险是咽痛发生率≤50%学校的4.308倍(95%CI:1.100~16.864)。结论 2018—2020年珠海市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的小学,高咽痛发生率是学校发生大规模疫情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6~2007年流感样病例(ILI)暴发疫情,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6~2007年河北省报告的ILI暴发疫情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2006-2007年河北省共报告ILI暴发疫情15起,其中11起确诊为流感暴发疫情,罹患率为4.62%-48.39%.2006年4~5月为乙型流感病毒引起,2006年12月~2007年1月为甲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2007年3~5月、11月为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所有ILI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 [结论]河北省ILI暴发疫情多出现在冬春或初夏季,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学校流感的预防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淄博市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淄博市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事件相关信息及各级疾控机构的现场调查资料,通过统计描述、x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暴发疫情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 2009-2018年度,淄博市共报告74起流感暴发疫情,总罹患率为6.74%;疫情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共报告65起(87.84%);中、小学校为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共报告60起(81.08%);引起暴发疫情最多的病毒亚型为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和A(H3N2)流感病毒,分别占暴发疫情总数的27.03%和22.97%;学校环境(x2=29.449,P<0.05)、学校规模(x2=5.045,P<0.05)与流感暴发疫情流行强度有关,地区(Fisher P=0.027)、学校环境(x2=7.105,P<0.05)、采取措施的时间(x2=16.639,P<0.05)、停课方式(x2=5.251,P<0.05)与暴发疫情持续时间有关。结论 淄博市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中、小学校是高发场所,应积极改善学校环境,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流感暴发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流感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江苏省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暴发的特征。方法:对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暴发的时间、地区、人群和暴发规模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情况进行描述。结果:2004年4月~2007年3月度全省共报告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暴发61起,累计发病8116人,2005年流感暴发强度大。所有事件发生在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4月份。农村地区的暴发起数与发病数均高于城市,暴发事件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病数在50人以上的暴发占86.89%。2004年~2006年度,暴发事件采样检测率达95.08%,3年来,H3N2、B、H3N2型先后成为优势循环株。结论:江苏省流感暴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循环优势株变化频繁,应及时加强对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流行性感冒(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该区(ILI)暴发疫情资料与医院流感监测资料。结果 2012—2013年共报告ILI暴发疫情49起,主要发生在3、4月和12月,龙城街道发生暴发疫情最多(53.06%),学校、托幼机构是ILI疫情暴发的主要场所(97.96%),引起流感暴发疫情的病毒类型依次为B型、A型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龙岗区ILI监测医院常规病原学检测主要病毒株依次为A型、B型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论该区ILI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冬春季,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重点场所的流感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9-2010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探讨流感大流行后疫情趋势与防控对策。方法按《全国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收集哨点医院ILT就诊数,随机采集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结果 2年累积报告ITL 14 135例,2009年就诊人次数明显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45.27,P<0.01);2009年分别于第34-38周、第46-51周出现2个发病高峰,2010年发病总体较为平稳;2009年病例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人群,2010年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367份,阳性率18.79%,2009年以A(H3)型和甲型H1N1为主,2010年以B型为主。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流感疫情趋于平稳,15岁以下人群是今后预防控制重点。应完善和加强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单位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探索流感疫情监测和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致病毒株变异情况,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结合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方法,对2009年广州市发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跟踪调查并实时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广州市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17起,波及全市12个区(市),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1 265例,罹患率介于0.02%~80.00%,无死亡病例。3—6月报告87起,占20.86%,9—11月报告300起,占71.94%。学校及托幼机构累计报告399起,占95.68%。进行标本采集的336起疫情中有269起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甲型H1N1流感205起(均为6月后检出),季节性流感64起(6月前检出40起,6月后检出24起),其中B型52起。结论 2009年广州市流感活跃程度较高,出现了2个流行高峰,优势毒株上半年以季节性流感B型为主,下半年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致病毒株变异情况.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结合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方法,对2009年广州市发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跟踪调查并实时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广州市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锡市气温对流感样病例和实验室确证流感病例的影响。  方法  收集无锡市2012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实验室病原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与流感样病例和实验室确证流感病例的关系。  结果  2012-2017年无锡市流感病例监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总ILI%为4.96%,流感检测阳性率12.28%。无锡市气温对流感样病例的累积效应曲线呈近似"U"型,低温(10℃以下)和高温(20℃以上)均影响流感样病例的发生,低温效应滞后且效应较强,高温效应出现迅速且效应短暂。对实验室确证流感病例的累积效应呈近似"L"型,主要表现为较强的低温滞后效应,10℃以下实验室确证流感发病风险较高。  结论  气温影响流感样病例和实验室确证流感病例的发病,低温是危险因素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陈恩品  王旭雯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32-533,541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2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9—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无锡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5例,麻疹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5月。5岁及以下儿童及20岁以上人群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56.70%,免疫史不详者占31.65%。[结论]人群免疫空白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麻疹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人两个高峰,要采取措施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控制流动人口和成年人发病。  相似文献   

13.
操文莉  陈震  邢怡桥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01-1204
目的 研究机械性眼外伤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指导机械性眼外伤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时间、致伤原因、外伤性质、外伤类型、受伤环境、入院时视力、是否手术、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1 587例1 622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40~60岁者占43.5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3.33%;性质大部分为闭合性眼外伤,占54.81%;类型主要为钝挫伤,占38.38%;致伤原因以钝器伤最常见,占41.46%;受伤环境多发生于公共场所,占30.06%;最常见并发症是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分别占31.32%和27.00%。1 558眼经过治疗后,689眼视力有所提高,869眼视力未提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0, 95%CI: 1.064~1.354)、就诊时间(OR=4.987, 95%CI: 3.833~6.488)、外伤性质(OR=0.154, 95%CI: 0.096~0.246)、外伤类型(OR=1.590, 95%CI: 1.420~1.779)和入院视力(OR=1.145, 95%CI: 0.938~1.398)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就诊时间、外伤性质、外伤类型和入院视力;眼外伤以预防为主,尽早治疗,使眼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王亭 《职业与健康》2015,31(7):1000-1005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是倍受关注的热点。作者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防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水平和患病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比10年前有了较大升高。我国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血脂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相对较少。整体上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是各地血脂异常的水平和患病率差异巨大。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处在很低的水平。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体重超重或肥胖、锻炼、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吸烟饮酒、纤维摄入不足、向心性肥胖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庆市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历年百日咳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对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952—2020年重庆市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52.83/10万。百日咳流行表现为每3~5年的周期,春夏季高发。病例以5岁以内小年龄儿童为主,人口流动频繁、居住密集的主城区逐渐成为百日咳高发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较低(49.46%)。在不同地区(χ2 = 86.983,P<0.01)、年龄间(χ2 = 94.346,P<0.01)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间(χ2 = 0.000,P>0.01)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疫苗使用后,百日咳发病下降明显,但2013年后出现疫情反弹。为降低百日咳发病,应采取针对儿童、青少年这部分重点人群的免疫策略,并建立百日咳专病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揭示分布规律,探寻高风险区域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三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种类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食源性疾病的空间聚集规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3. 25/万人,不同市州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同(χ~2=2441. 46,P<0. 05),以株洲市发病率最高(5. 77/万人);主要可疑暴露食品种类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发病的主要进食场所是家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不同地区病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55. 30,P<0. 05),以长沙市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0. 35%)。食源性疾病高发区域主要聚集在湖南东南部、西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高风险聚类区有石鼓区、蒸湘区、雁峰区、天元区、芦淞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地区GDP、人均GDP呈负相关,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存在空间聚集性,受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地区GDP、人均GDP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圳口岸771例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出入境口岸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2月深圳各口岸监测到的流感病例771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71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均为经深圳口岸入境的人员,以中国内地与香港最多(共91.6%);男女比例为2.3:1,年龄<40岁青壮年为主(73.28%);临床症状较轻,以发热为主(94.3%),体温大多<39℃(79.8%);监测期间入境人员流感有3次高峰,分别为2009年6—9月、2010年7—10月以及2011年1—2月,第1个高峰以季节性H3型流感为主,第2个高峰以季节性H3型与甲型H1N1流感为主,第3个高峰则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结论深圳各口岸流感的主要流行型别从季节性H3型流感逐渐转变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陈斌    张俊君  王士峰  秦龙  史伟  张蕾  余鹏博 《现代预防医学》2021,(10):1729-1733
目的 分析陕西省咸阳市近4个监测年度流感型别分布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咸阳市2016—2020监测年度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个监测年度共报告ILI 26 822例,总流感样病例比例(ILI%)为3.66%,ILI%流行趋势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ILI标本6 045例,检出阳性标本835例(阳性率为13.81%),阳性标本以A(H3N2)最多,共计362例(43.35%);各监测年度的优势流行株在A(H3N2)、A(H1N1)pdm09与B(Yamagata)之间交替出现,其中2016—2017和2019—2020监测年度优势流行株为A(H3N2)亚型,占比分别为78.32%和88.50%,2017—2018监测年度以B(Yamagata)(45.98%)和A(H1N1)pdm09(32.59%)为主,2018—2019监测年度优势流行株为A(H1N1)pdm09(62.69%);4个监测年度流感流行高峰均以冬春季(10月—次年4月)为主;流感阳性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咸阳市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特定人群高发,流行期主要分布在冬春季(10月—次年4月),0~14岁儿童和学生为重点防控对象,且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密切关注优势流行株的变化趋势。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建  闫佳  黄琳  潘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28-103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疾病流行规律的认识。 方法 通过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获得139例确诊病例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发病确诊情况及聚集性疫情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39例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30~59岁年龄组占71.94%;男女性别比为1.53∶1;农民/工人占56.83%;普通型和轻型病例各占59.71%和30.2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各占66.19%和33.81%,两类病例发病时间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34,P<0.001),疫情由输入传播模式向输入与本地共同传播模式转变。2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性聚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涉及聚集性疫情的比例分别为33.70%和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46,P<0.001)。发病后报告时间、发病后确诊时间和首次就诊后确诊时间的M(P25, P75)分别为4(2,7)d、6(4,9)d和3(2,4)d。首次就诊在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例报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长于首次就诊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者。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应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对来自疫情高发国家的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