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07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及其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血清HBV-DNA水平呈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HBV-DNA转阴率)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分布,湿热中阻型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是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种疾病基于经验辨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全国六个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临床调查,开放式采集调查医生的经验辨证并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523例抑郁症中出现185个证候,573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出现112个证候,5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出现146个证候.出现频率在5%以上者:抑郁症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脾肾两虚、脾肾阳虚.②三种疾病共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2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为:抑郁症是肝、脾、心,气滞、气虚、痰、热(火);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脾、肾,气滞、气虚、热(火)、湿;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脾,虚、湿、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热(火).③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地域分布不同.结论:临床医生对三种疾病的辨证分型的认识虽然有差异,但对证候要素的认识基本一致,提示从证候要素角度进行证候规范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7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入组患者中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者继续予抗病毒治疗,必要时予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每日1剂,治疗至少3个月;对照组不予口...  相似文献   

6.
益肝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益肝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属属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或相互兼证者予肝抗纤方治疗;实验研究以四氯化碳等复合因素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益肝抗行方2种剂量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以秋水仙碱对照。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率62.0%,对照组50例,显效率40.0%,2组比较,P〈0.05。肝功能试验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D I  相似文献   

7.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历代方书记载类同,皆以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医方考》曾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世人多以腹痛、泻下为其辨证应用要点,确属成了痛泻的“要方”。笔者据其方意,扩宽应用范围,非但泄泻之证,皆收到了理想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历代方书记载类同,皆以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医方考》曾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世人多以腹痛、泻下为其辨证应用要点,确属成了痛泻的“要方”。笔者据其方意,扩宽应用范围,非但泄泻之证,皆收到了理想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是和解剂中调和肝脾之要方,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本文举例总结了近二十年来临床运用逍遥散在治疗郁证、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慢性结肠炎四种疾病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评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和S指数(一种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以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中药组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S指数评分、门静脉直径、脾肿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孙仁龙 《肝博士》2011,(2):31-31
如何阻止肝病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抗纤维化治疗指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而中医活血化瘀即是西医学上的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王坤根从事中医药工作50余年来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对于应用汤剂治疗慢性胆囊炎有着独到的见解.王师认为慢性胆囊炎病位明确在胆,同肝、脾、胃密切相关,并将证型分为肝胆气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阴不足证等5个证型,遣方用药遵循疏肝理气、通降气机、和解少阳、补虚柔肝、利胆排石的原则,效果斐然.现以验案举隅的形式阐述了王坤根辨证论治慢性胆囊炎的过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肝脾相关理论认为肝与脾生理上制中有生,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肝病可传脾,脾病亦可及肝,这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具有相似之处。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虚的证候表现存在一致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和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可认为肝郁脾虚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痰、湿、瘀等为其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法,同时注重解毒通络,祛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明确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易损及心、肾。缕析肝郁脾虚证验方抑肝扶脾汤的组方配伍、炮制原则,阐释其治疗要义,并举肝郁脾虚、肝脾及心、肝脾及肾三则案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肝脾不和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且肝脾损伤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肝郁脾虚者肝气较旺,脾气亦亏虚,往往病情更加缠绵。抑肝扶脾汤针对肝郁脾虚而设,治疗突出抑肝与扶脾并重,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由验案可见,肝脾及心治兼宁心安神,肝脾及肾治兼温补脾肾,其目的均为平衡肝脾。[结论]抑肝扶脾汤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有效验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调肝实脾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调脾实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先例IBS罗马Ⅱ标准及中医肝郁脾虚证辩证标准的患者,用调脾实肝方进行治疗,并以得舒物为对照,观察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及性状、情绪障碍等,按其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2.1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在治疗前后腹胀、腹泻、情绪障碍、纳少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腹痛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用调肝实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其临床总有效率与得舒特相仿,但对改善引起IBS发病原因的情绪障碍等状态方面,中药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多汗症是由于汗液分泌量超过机体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由阴阳失衡、津液疏泄失常所致。与众医家从心、肺、肾论治汗证不同,本文基于肝脾两脏探讨多汗症的病因病机,阐释调和肝脾对于汗证的重要意义,提出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为其关键病机。临证多从肝脾入手,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荣益卫为主要治疗原则,重视脏腑气血关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疏肝解郁以调其气,脾运得健则益气有源,气畅血和则汗泄有道。方选逍遥散化裁,以肝木、脾土为主论治,补养后天,调畅气机,滋养五脏,调和气血,身强而神自安,气足而汗自止,肝脾同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对79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脾失和,基本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治疗上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不同,以柴胡疏肝散或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再根据兼证不同,配合予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阳散寒等方药,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肝得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近年采用肝得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证属肝胆湿热者30例,并与服用护肝宁片的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