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建瓯市梅毒流行病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建瓯市2003-2014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瓯市2003-2014年共报告梅毒1 573例,年均发病率24.68/10万.发病率从2003年的19.74/10万增长至2014年的48.11/10万,年均增速9.1%,发病呈上升趋势,近3年上升明显.患者性别比1∶1.29;高发年龄为20~49岁(73.4%),农民占35.2%;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城区疫情高于农村;梅毒以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为主.结论 建瓯市2003-2014年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大性病防治力度,加强高危人群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油市本地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报告发病数持续增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43/10万,隐性梅毒增长明显,2010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报告发病年龄以20~49岁最高,占发病总数的72.10%;男女性别比为1∶1.32(χ2=8.771,P>0.05);职业以农民、工人、家政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9.60%;以初高中(含中专)文化为主,占82.09%;已婚占到了87.11%;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中坝镇、太平镇和三合镇,占到了55.95%。结论江油市梅毒发病处于快速增长期,应切实加大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和梅毒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1—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宜昌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宜昌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 1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6/10万,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11年的17.3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4.49/10万(APC=6.82%,95%CI:2.34%~11.49%,P<0.05),从2018年的24.49/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7.55/10万(P>0.05)。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为5 837例(72.00%),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3/10万。7月份病例数达到高峰,为836例(10.31%),2月份病例数最低,为433例(5.34%)。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分布为秭归县(28.51/10万)、西陵区(25.01/10万)、当阳市(23.73/10万),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2,P<0.01)。男女性别比为0.72∶1。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为...  相似文献   

4.
<正>梅毒是一种极大危害人群健康的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危人群中疫情上升迅速。1994年以后增加更快,特别是近3年,国家性病监测信息系统显示我国梅毒的发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黑龙江省2009-2011年每年梅毒报告病例则以平均每年12.44%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漳州市隐性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隐性梅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漳州市共报告梅毒7 285例,其中隐性梅毒4 413例(60.6%),以2005-2009年增长最快,占总病例数的60.0%以上.患者男多于女,性别比1.06∶1;15~4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2011-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梅毒报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4年间梅毒报告病例数共计4 074例,其中2011年897例,2012年1 316例,2013年997例,2014年864例。发病年龄集中在15~65岁,共占78.74%。≤19岁、20~29岁、30~39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低于女性;40~49岁、50~59岁、≥60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高于女性。近年来隐性梅毒增幅较大,其构成比从2011的53.96%上升到2014年的57.75%,农民和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较高,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0.70%。结论 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梅毒发病数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福建省梅毒报告数据,按时间、地区、人口特征和感染谱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沿海地区福州、厦门和宁德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6/10万、32.57/10万和31.39/10万,居前3位;男女性别比1:1.3;年龄集中在20-49岁(78.9%);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51.0%;隐性梅毒占38.4%,显性感染占61.6%,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严峻,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疫情以沿海地区和青壮年高发,隐性感染在该病感染谱中占首要权重。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性病。近几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梅毒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之势。现对松江区2000-2006年梅毒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传染性强且危害大[1]。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全身,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2]。为掌握梅毒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对制订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合肥市蜀山区2006~2012年报告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定西市2009 - 201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地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9 - 2018年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梅毒发病率由2009年的2.65/10万增长到2018年22.33/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0/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26.06%,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年份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1.75,P<0.05) ;I、II、III期梅毒各年份发病变化趋于稳定,隐性梅毒构成比由2009年的44.87%上升到2018年的94.90%。报告病例数男性少于女性,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2,P<0.05),女性发病增长速度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60岁及以上老人为主,占全部发病的35.09%,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全部发病的78.08%和7.73%;发病居前3位的县区为临洮县、陇西县和安定区。结论 定西市梅毒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和农民是梅毒防治重点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1993-2006年梅毒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杭州市1993-2006年梅毒的流行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杭州市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1993-2006年杭州市各级医疗单位、市公安局妇教所、看守所、市性病监测中心门诊部等部门报告的梅毒及其他性病疫情,并对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杭州市梅毒疫情呈逐年递增趋势,1993-2006年共累计报告梅毒21130例,以早期梅毒(Ⅰ、Ⅱ期)为主,占总数65.93%。患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的年龄段。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最多。患者职业分布广泛,本地患者与流动人口患者的比例为1.22∶1。非婚性接触是梅毒传染的主要来源。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结论:杭州市需加大对梅毒的防制力度,积极控制梅毒流行;同时对减少重点人群HIV感染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在1959年宣布梅毒绝迹,可由于近年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又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2],增长速度居8种法定报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6-2011年共报告风疹发病10 35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2009-2011年较2006-2008年上升了131.0%。除厦门和福州外,其它设区市发病具有年度间疫情波动幅度大的特征;宁德发病构成比持续在较高水平(年均18.6%),厦门持续较低水平(年均3.8%),其他设区市具有历史发病构成比水平越低,暴发/高发导致的升幅越大的特征;发病地域集中性明显,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农村病例占80.9%,但城市病例呈逐渐增多趋势。发病高峰期3~6月(77.3%);男女性别比为1.4∶1,发病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94.7%),其中20~29岁育龄人群呈逐年增多趋势。聚集性疫情均报告自院校,与全省发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风疹防控工作应密切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做好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及时预测、预警和防控以及育龄妇女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营口市2006—2015年梅毒疫情流行情况及特征。方法对营口市2006—2015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梅毒疫情资料对2006—2015年营口市梅毒流行趋势及特点等进行探究。结果营口市2006—2015年报告梅毒病例数共6 648例,梅毒平均发病率约为27.20/10万,且整体呈逐年增高趋势;隐性梅毒发病率最高,为66.62%,其次为一期梅毒(28.49%)及二期梅毒(3.08%),胎传梅毒(0.74%)及三期梅毒(1.07%)发生率较低,且2006—2015年隐性梅毒发病率增高最为迅速;梅毒病例主要由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人员组成,占病例总数的44.09%,其余人群分布主要包括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干部职员及其他人员;梅毒患者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4.54%,其余为小学(26.61%)、大专(6.30%)、文盲(12.55%);梅毒患者传染途径主要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7.13%,其次为配偶间性传播(22.91%)、其他途径及不详(9.96%)。结论营口市梅毒发病率整体处于增高趋势,应根据梅毒疫情特征、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及传染途径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降低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泉州市5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梅毒10 229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17.85/10万上升至2009年的34.98/10万,年均增幅18.7%;近年来隐性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07∶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本地发病人数多于外地;县级医疗单位、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泉州市梅毒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9 - 2018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0 301例,以隐性梅毒为主(51.18%);年均发病率为14.81/10万,由2009年的9.2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7.86/10万,时间上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397.935,P<0.01);男女性别比为1.12︰1;20~4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4.24%和21.12%,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特点;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32.68%)、农民(17.42%)、商业服务(10.64%)、离退人员(10.57%)和工人(7.48%)为主;各区县均有梅毒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天桥区(31.36/10万)、槐荫区(29.52/10万)、市中区(21.23/10万)。结论 济南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继续做好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梅毒患者采取规范化诊疗服务,进一步遏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郑云亭 《职业与健康》2012,28(1):66-67,70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除外),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性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16%;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08/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3/10万,男女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20~5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2.07%;职业分布家务及待业、不详、农民、其他职业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02%。结论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做好梅毒筛查和检测;规范梅毒诊治,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实施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10万,发病率由2005年的6.9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1.65/10万;2010年居8种性病之首;以Ⅰ期梅毒为主,隐性和胎传梅毒逐渐增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55例,占总病例数的50.8%,疫情向普通人群扩散;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该年龄段共发病194例,占总病例数的63.61%;文化程度中学占绝大多数,共193例占总病例数的63.28%;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结论 峨眉山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