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共入选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体重指数等)、血液指标(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73.4%vs 1.8%,P<0.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冠脉慢血流、长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组(P<0.05),Gensini冠脉积分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男性P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与吸烟以及吸烟所致血脂代谢紊乱、冠脉保护机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9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连续冠心病患者108例(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37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isfantin、APN、CR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病变者血清Visfantin、APN、CRP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显著于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CRP、Visfan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ntin与CRP(r=0.929,P<0.001)、Gensini积分(r=0.777,P<0.001)呈正相关,与APN(r=-0.351,P<0.001)呈负相关;APN与CRP(r=-0.873,P<0.001)、Gensini积分(r=-0.740,P<0.001)呈负相关;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血清Visfantin、APN、CRP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PWV和ABI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疑似冠心病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48例、多支病变组36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PWV、ABI。结果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t′=14.37、15.90,P<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t′=7.40,P<0.05);多支病变组的SUA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F=109.70,q=13.758、11.660,P<0.05),双支、多支病变组的PWV高于单支病变组(F=64.24,q=9.941、13.428,P<0.05),多支病变组的ABI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F=185.49,q=26.988、26.636,P<0.01)。结论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用来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汉、藏族人群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双源CT、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500例(汉族261例,藏族239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汉族人群患有冠心病的比例显著低于藏族人群(P<0.05);汉族人群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显著低于藏族人群(均P<0.05),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显著高于藏族人群(P<0.05);藏汉民族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群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甘油三酯(TG)、TC、ApoB、颈动脉IMT和下肢动脉IM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1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藏汉族人群各族内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人群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密切相关,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石化青年员工和中老年员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年龄≤44岁的AMI患者为石化青年组(A组),年龄≥45岁的AMI患者为石化中老年组(B组),比较两组AMI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A组患者男性AMI发生率为96.7%,吸烟(83.3%)、高脂血症(65%)、冠心病阳性家族史(60%)的比例均高于B组(P<0.05);AMI发作多与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情绪异常有关(P<0.05),胸痛为典型症状,心电图检查多为前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63.3%),以单支病变为主(60%),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P<0.05),下壁心肌梗死多见(P<0.05),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45.2%),双支和3支病变多于A组。结论石化青年AMI以男性多见,吸烟、高脂血症、家族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因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及情绪异常诱发,病变多累及左前降支,多发生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族和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及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701例,回族CHD组92例和汉族CHD组609例。分析比较2组CHD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回族CHD组血总胆固醇(TC)水平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汉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组冠脉病变部位及支数与汉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族组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的定量分析Gensini积分高于汉族组(P<0.05)。结论尽管回族CHD患者TC和LDL-C者低于汉族组,但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支数与汉族无明显不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67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观察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DM组的甘油三酯(TG)、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BG)明显高于非DM组(P<0.01).吸烟数、收缩压及舒张压DM组均比非DM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53.7%)明显高于非DM组(36.9%),而单支病变发生率(20.9%)显著低于非DM组(41.3%)(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4.2%)显著高于非DM组(45.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发,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综合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8例,入院后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并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计算血压变异系数,记录动态血压结果及冠脉病变情况,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将病人分为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血压变异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变异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的关系。结果血压晨峰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及C型病变率高于血压非晨峰组(P<0.05),而单支病变率和A型病变率低于血压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血压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组24 h平均血压变异、白天平均血压变异及夜间平均血压变异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压晨峰现象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为冠状动脉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2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CHDAMI)患者分为3组,男、女PCHDAMI组和男性非PCHDAMI组,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男性PCHDAMI组大量吸烟、饮酒及高3酰甘油(TG)患病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CHDAMI组和男性非CHDAMI组(P<0.01,P<0.05),高血压患病比率则显著低于女性PCHDAMI及男性非CHDAMI组(P<0.05).(2)男性PCHDAMI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CHDAMI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病率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3)3组梗死相关的血管均主要为前降支(LAD).(4)男性PCHDAMI组的单支血管病变高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低于女性PCHDAMI 组,多支(≥2支)血管病变则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高于女性PCHDAMI(P<0.05).结论 大量吸烟、饮酒、高三酰甘油及高尿酸血症是男性PCHDAMI主要的危险因素,男性PCHDAMI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低于男性非CHDAMI组而高于女性PCHDAMI.  相似文献   

11.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20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常规化验检查,并在入院48小时内测其尿白蛋白滤过率(UAER)。结果MA阳性组冠心病发病率(68.1%)明显高于MA阴性组(45.1%)(P<0.01),且MA阳性组病情重、冠脉多支病变的可能性更大。MA是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2.11,P<0.01,95%Cl:1.18 ̄3.74)。结论M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UAER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李长龙  邹剑杰 《西部医学》2007,19(5):808-8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olic Suyndrome,MS)的冠脉病变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CAD合并MS组及单纯CA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的评分及多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弥漫长病变、分叉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和接受支架术比例、平均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靶血管内径及推荐冠脉搭桥术的比例。结果CAD病人MS患病率为34.5%,男女分别为33.3%、37.0%,MS组冠脉病变左回旋支(LCX)及右冠脉(RCA)平均评分、冠脉总评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RCA弥漫长病变比例、LCX及RCA分叉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AD组,推荐血运重建及行搭桥术比例MS组显著高于单纯CAD组(70.0%vs 57.9%、16.7%vs 5.3%),LM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及行支架术的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置入支架平均数及总长度MS组高于单纯CAD组,平均支架长度及靶血管平均内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D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及对血运重建的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5岁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152例)和老年组(≥75岁,109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 I治疗特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间PC 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多为局限性狭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狭窄病变、钙化病变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双支血管病变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三支血管病变少见,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亦少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冠心病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P<0.05)。(3)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高,为69.81%,且多为前降支,受累率为72.96%。结论 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相似文献   

15.
费利霞  陈洁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4-1596,160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7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CAG),57例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根据CAG结果分冠心病组(CAD)、非冠心病组(非CAD),分析危险因素的差异;冠心病组分为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组(IGR)、正常血糖组(NGT),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P<0.05)。冠心病IGR组和DM组多支病变患病率,分别75%和50%,NGT组单支病变患病率55.6%,重度病变患病率DM组80%,NGT组77.8%。男性、DM、IGR、吸烟、危险因素累计数在CAD组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48.6%通过OGTT诊断,OGTT应列为心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病变重而弥漫,正常血糖以单支病变多见,病变重而局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死(MI)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诊断为MI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患者73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汉族患者303例(占41.0%),维吾尔族436例(占59.0%);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病变部位、支数、分型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①两组冠脉病变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和左主干(LM);②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A型病变逐渐减少,C型病变逐渐增多;与汉族组比较,维吾尔族组LM病变、B型、C型病变率高(P<0.05);③汉族组MI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60~69岁年龄段占33.0%,维吾尔族组主要集中在50~59岁,占32.3%;④两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Gensini总积分逐渐增加,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组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与汉族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支病变逐渐减少,三支病变逐渐增加;维吾尔族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汉族患者重;维吾尔族MI患者发病年龄可能比汉族患者早。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伴发冠心病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BL  Li L  Hou XL  He B  Zhang GX  Chen KB  X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13-3316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并发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651例年龄大于40岁的拟行瓣膜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右冠状动脉单支(含)以上管腔狭窄≥50%判定为CAD.根据Framingham研究中CAD主要危险因素,结合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发现并发有CAD患者(CAD组)71例,40岁以上风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为10.91%,CAD组平均年龄(63±9)岁明显高于非CAD组(54±9)岁(t=7.96,P<0.0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病变多累及左前降支(38.12%),双支以上病变38例(53.52%).CAD组中糖尿病(7.41%)、高血压(29.58%)患者多于非CAD组[分别为32.39%(P<0.01)和20.58%(P=0.0471)],而风心病患者血脂异常(14.66%vs 15.49%,P=0.851)和心电图ST-T改变(86.03%vs83.10%,P=0.505)与有否合并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各种瓣膜病变CAD发生率与本组平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前,60岁以上者不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瓣膜置换术后复跳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冠心病(CAD)患者的心肌生物力学参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法:将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显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21例,冠脉狭窄程度均<75%)和重度狭窄组(31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显示无冠脉狭窄正常人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VVI检测左室壁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整体径向应变(GRS),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生物力学参数改变。结果: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GLS、GRS、GCS的绝对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且重度狭窄组整体应变参数下降更显著,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应变明显下降节段的分布大体与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率≥75%的病变冠脉的心肌灌注区域一致,以GLS的敏感性最高,正常对照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GL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关系(r=-0.
58、-0.51和-0.43,P<0.05)。若以GLS为-16.14%作为截断点评估冠脉重度狭窄并需要施行PTCA治疗的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70%;Yuedden指数最高,为0.668。结论:VVI可检出冠心病患者左室应变明显下降,提示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可根据应变明显下降节段的分布
推测相应冠脉严重狭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87例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血清睾酮浓度。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用Gensini冠脉评分评估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低于50%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清睾酮水平(分别为488.2±96.8ng/dL,411.6±128.6ng/dL,365.3±116.6ng/dL)显著低于对照组(562.8±110.2ng/dL)(P均<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塞组三组比较,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清睾酮水平最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最高(P均<0.05)。血管造影Gensini得分与血清睾酮水平显著相关(n=87,r=-0.513,P<0.05)。结论: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呈低水平状态,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