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脂、血糖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功能恶化、血脂、血糖的变化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梗死后心绞痛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倍他乐克不仅对患者的血脂、血糖影响较小,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有心绞痛病史组(48例,A组)与无心绞痛病史组(38例,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发病12h内及12~24h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泵功能、心源性休克、临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死后心绞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K、急性期及发病后4周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效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为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廖家杰 《内科》2013,(5):502-503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48h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64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比较,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小,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糖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入院时第1次血糖值将156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分为血糖正常组及血糖增高组。分析血糖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高血糖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血糖增高组年龄、糖尿病痛史、多支血管病变与血糖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增高组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均较血糖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入院时血糖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院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莫文宏 《内科》2012,7(4):345-34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及近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6.1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亦升高(P<0.05)。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8.0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近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表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8.0mmol/L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首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同时选取采用常规PCI治疗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肌缺血后适应治疗,并评定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在CPK、CK-MB和cTnT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三个月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中加用缺血后适应治疗,可以改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且无需额外产生治疗费用,不会造成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伴J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情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J波阳性组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前壁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P〈0.05)。结论心电图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7d内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情况及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Q-Td、J-Td显著延长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d、J-Td显著延长,同时导致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杨扬  齐宝庆 《内科》2011,6(3):219-220
目的探讨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继续以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对照组应用安慰剂。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指标以及心血管发生率的比较,评估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的益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压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早期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将6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Uip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为症状出现24 h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照组35例为常规治疗.两组均在入选6 h内、第7天和第28天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监测第1天、第28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治疗组第7天、第28天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155.43±30.56)pg/ml、(105.43±30.56)pg/ml与对照组第7天、第28天(289.9±42.3)pg/ml、(209.9±42.3)pg/nd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7天血清NT-ProBNP浓度与最初6 h血清NT-ProBNP浓度(320.2±50.5)pg/ml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28天内死亡4例患者与非死亡65例患者平均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620.8±160.5)pg/ml、(187.8±89.6)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变化: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计数、室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心室重塑.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胸痛12h内应用美托洛尔5mg静脉注射共3次,每次注射及间隔时间2~5min。结果:AMI急性期治疗组心脏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在严密观察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安全,并可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和交感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MI-B组,n=10)和梗死对照组(MI-C组,n=10),另设假手术组(S组,n=8).MI-B组给予4周美托洛尔治疗,MI-C组和S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和灌胃,4周后检测梗死周边区和梗死远端心脏神经纤维分布和密度以及心肌N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组相比,MI-C组梗死周边和梗死远端心肌组织中NGF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梗死周边和梗死远端神经支配密度增高(P<0.01).与MI-C组比较,MI-B组心肌细胞内NGF表达明显下降(P<0.05),神经支配密度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早期美托洛尔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NGF表达和交感神经再生.美托洛尔改善交感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降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厄贝沙坦及培哚普利,对照组仅加用培哚普利,在第3、6个月时分别采用超声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指数(WMSI)、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LVESVI、WMSI均减少,LVEF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能更有效地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42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治疗一周、二周后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SAS[一周后(52.20±6.15)分,二周后(39.54±7.29)分]和SDS[一周后(42.90±5.31)分,二周后(35.23±5.12)分]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SAS:一周后(61.8±5.84)分、二周后(58.62±7.40)分,SDS:一周后(49.35±5.08)分、二周后(46.25±5.43)分],P均〈0.01;且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30)给予普通面罩吸氧(4~6L/min)及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n=3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ST-D-3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BN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氧耗均有所改善。BiPAP治疗组正压通气治疗2h、24h呼吸频率、PaO2、收缩压、心肌耗氧量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治疗72h后,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可快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水肿、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AMI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分别于第1天、2天、3天每天给予10u,以生理盐水1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增加,QT离散度减小,AMI后心绞痛发生率下降,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纤酶治疗AMI具有改善左室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等作用,对发病延迟来院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疗效好,使用方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方法 :49例发病 2 4小时内的 AMI患者随机分福辛普利组 2 6例和常规治疗组 2 3例。常规治疗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 ,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福辛普利 ,每次 10 mg,每日 1次。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活性、含量及其抑制物 (PAI- 1)活性。  结果 :治疗前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 t PA活性、t PA含量、PAI- 1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分别 >0 .0 5 )。治疗后 2周时福辛普利组 t PA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 ,t PA含量、PAI- 1活性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分别 <0 .0 1)。  结论 :福辛普利能提高 AMI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 ,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少 AMI后再梗塞事件和早期病死率的机制之一 ,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beta blockers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 have demonstrated a reduction in cardiac events and mortality.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directed mainly at such complications as pump failure and arrhythmias. Another approach attempts to influence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impending myocardial necrosis by interrupting the process in its reversible phase. In a double-blind trial with metoprolol in suspected or definite AMI, 1,395 patients were studied, 698 of whom received metoprolol and 697 placebo. The 3-month mortality was 36% lower in the metoprolol group (p = 0.024). A reduction in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tachycardia) was also seen. Chest pain was reduced and there was less need of analgesic drugs in the metoprolol group. Intervention within 12 hours resulted in a limitation of infarct size, a decreased need for furosemide and a shortened hospital sta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ortality was maintained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despite the sam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between 3 and 24 months. Early institution of metoprolol in AMI has resulted in reduce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梗死周围区左室心肌Kv4 .2mRNA表达量的变化和美托洛尔、缬沙坦对其影响 ,将 4 1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美托洛尔组、缬沙坦组等四个亚组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AMI后 7天 ,30天梗死周围区域左室心肌Kv4 .2mRNA的水平 ,并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分别在 7天 ,30天 ,与对照组相比 ,手术组、美托洛尔组与缬沙坦组Kv4 .2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与手术组相比 ,美托洛尔组第 7天Kv4 .2mRNA水平明显升高 (78.4 5± 1.72vs 6 7.2 9± 4 .6 4 ,P <0 .0 5 ) ,第 30天反而降低 (77.4 1± 2 .4 7vs 83.4 0± 2 .86 ,P <0 .0 5 ) ;而缬沙坦组第 7,30天Kv4 .2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组 (79.89± 6 .4 3vs 6 7.2 9± 4 .6 4 ,P <0 .0 5 ;95 .0 7± 2 .30vs 83.4 0± 2 .86 ,P <0 .0 5 )。第 7天 ,美托洛尔组和缬沙坦组相比无差异 ,而 30天后者较高 (95 .0 7± 2 .30vs 77.4 1± 2 .4 7,P <0 .0 1)。与第 7天相比 ,30天时手术组和缬沙坦组Kv4 .2mRNA水平均有增高 ,而美托洛尔组没有变化。结论 :与美托洛尔相比 ,缬沙坦似乎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大鼠心肌梗死后Kv4 .2mR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