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华 《江西医药》2008,43(5):498-499
磷化铝水解释放出磷化氢,是保存粮食常用的熏蒸剂,属于高效杀虫剂,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后,储存于肝脏、骨组织,以磷酸盐形式自尿、粪、汗液排出。磷化物进入人体后广泛损害全身各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的出血、变性、坏死,导  相似文献   

2.
急性磷化氢中毒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建敏 《贵州医药》2000,24(9):551-551
急性磷化氢中毒是吸人较高浓度的磷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在收治这类病人时必须准确诊断、及时抢救,否则会延误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某黄磷厂在对受磷槽进行清理时发生了9例急性磷化氢中毒,以内科呼吸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死亡2例,7例转入我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磷化氢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的磷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 ,在收治这类病人时必须准确诊断、及时抢救 ,否则会延误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某黄磷厂在对受磷槽进行清理时发生了 9例急性磷化氢中毒 ,以内科呼吸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 ,死亡 2例 ,7例转入我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职业史  9例中毒者均是男性 ,年龄 19~ 4 3岁 ,平均年龄 32岁 ,某黄磷厂进行清理受磷槽池的於泥 ,受磷槽是密闭的 ,下去工作时仅穿长筒胶靴戴胶手套 ,工作 5~ 6小时后感到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促等 ,因无法坚持 ,…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编辑部: 我院曾多次遇到吞服老鼠药的服毒病例,虽经洗胃等抢救措施,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请帮助解答磷化锌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及如何抢救。盐城县伍佑中心卫生院赵骊磷化锌的毒性很强,口服后与胃酸接触,分解放出磷化氢气体,它作用于神经系统,破坏代谢机能而出现中毒症状。Zn_3P_2 6HCI→2PH_3↑ 3ZnCl_2,磷化锌对鼠类的口服LD_(50)为40.5毫克/公斤,对人的毒  相似文献   

5.
磷化氢为一高毒类物质,目前在粮食保管、电子工业中广泛使用。本文报道了兔在磷化氢薰蒸后的仓房中进行90天现场实验研究的结果。实验初期,磷化氢对兔的精神状态,饮食规律有一定程度影响。血液化验结果提示,磷化氢对兔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全血磷、血清钙、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骨髓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有固缩、浓缩现象,并出现核凹陷,核形态不规则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继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9-1579
磷化锌属高毒类杀鼠剂,是目前常用的灭鼠药。它对人的致死量是40mg/kg;中毒机制是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分解产生磷化氢和氯化锌,磷化氢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神经细胞内呼吸功能障碍,而氯化锌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与腐蚀作用,导致胃粘膜出血、溃疡,同时对心血管肝肾功能均有严重损害。磷化锌中毒轻者胸闷、咳嗽、呕吐、腹痛,重者惊厥、抽搐、肌肉抽动、口腔粘膜糜烂,  相似文献   

7.
六种中药材中杀虫剂磷化铝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药材市场开始采用磷化铝熏蒸来防止药材生虫,用量过大会产生安全隐患.建立杀虫剂磷化铝的检测方法,并用于药材中残留量检测.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SPB-1701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测定党参、山茱萸、枸杞、甘草、菊花、麦冬6种中药材中杀虫剂磷化铝的残留量.结果:此方法磷化氢在0.25~5.0 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回收率采用高、中、低3个浓度进行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n=4)分别为68.25%、88.09%、90.9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6种药材中磷化氢测定结果分别是党参≤0.0131 mg·kg-1;山茱萸≤0.0423 mg·kg-1;枸杞≤0.0618 mg·kg-1;甘草≤0.03155mg·kg-1;菊花≤0.0822mg·kg-1;麦冬≤0.0142mg· kg-1.结论:熏蒸药材中的磷化氢解吸速度均很快,通风放置5d后测定,残留均小于食品的国家限量标准0.05 mg·kg-1及国际限量标准0.01 mg·kg-1,通风放置至30 d后,6种中药材都检测不到磷化氢的残留;该方法经验证,可以用于中药材中磷化铝的含量检测,为中药材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行为功能改变是神经系统内在损害的外部表现,此时受累机体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及病理形态学等改变,而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情绪及认知障碍上的偏倚。动物神经行为学试验可以发现神经系统表现的敏感相关终点,广泛应用于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有利于揭示药物作用神经系统潜在药理和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根据其开展的研究,日前公布了我国儿童神经系统肿瘤流行病学的最新情况星形细胞肿瘤、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及室管膜肿瘤等是我国儿童神经系统最主要的肿瘤,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有关专家称,此项研究结果反映了国内儿童神经系统肿瘤流行病学的一些新特点,它对于神经科及肿瘤科医师全面了解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诊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的损害的表现多样。通过本组对32例支原体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病变患儿的临床分析,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炎、脑积水、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梗死等。血液及脑脊液MP-IgM检测是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神经系统损害的有效方法,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中,神经系统疾病可从多方面表现为眼部症状及体征;很多全身性疾病可以造成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害,可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继而表现为眼部症状和体征。正确认识眼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仅重点概述几个常见的神经系统损害而临床常表现为眼部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接受手术及麻醉。但是,麻醉药物可能会对婴幼儿神经系统造成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深入研究麻醉药物对儿童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可为减轻麻醉药物对儿童神经系统影响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近况,针对麻醉药物对儿童神经系统影响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齐晓涟  梁威妮 《中国药房》2005,16(11):852-854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对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并涉及多种信号途径。大蒜烯丙基硫化物可能成为化学预防和(或)化学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神经系统肿瘤的有效、低毒的肿瘤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本期报告中国西部地区医院2003年1~10月“神经系统药各类金额百分比排序”、“神经系统药通用名金额百分比排序前20名”、“神经系统药用药频度排序前20名及日均费用统计”、“神经系统药制药企业销售金额排序前20名”数据 ,详见表1~表4。表1神经系统药各类金额百分比排序排序药品各类名称其它解热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镇痛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药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排序910111213141516药品各类名称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吸入全麻药局部麻醉药抗痛风药及抗偏头痛药抗震颤麻痹药静脉全麻药重症肌无力药抗躁狂药表2神经系统药通用名金额…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PRS-A量表,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及影响因素等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和检查。结果表明:病期、年龄、药量与神经系统软体征低度正相关;BPRS总分及因子项:思维障碍、活力减退与神经系统软体征呈中度正相关,余各因子与软体征呈低度正相关。神经系统软体征可能是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无神经发育异常的简单而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磷化氢吸入中毒7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遵义市某磷矿发生一起磷化氢中毒事件,我院收治了7例患者,经抢救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系统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缺氧缺血性脑病在神经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足月儿多见,亦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NKI、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Embase 6个数据库1966—2013年关于呋喃唑酮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及临床研究。结果 43篇文献共报道219例有关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ADR的病例,其中中枢神经毒性16例,周围神经毒性176例,精神障碍27例;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30岁年龄段;原发病多为胃炎;当日剂量≥0.5 g或服药时间在11~30 d时,发生此类ADR的风险最大。结论呋喃唑酮致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是超剂量、长疗程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