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Zheng LY  Xi YZ  Kong FH  Cui JW  Liang F  Liu N  Sun YY  Guo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46-1250
目的 构建能高度特异地靶向杀伤高表达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白血病细胞的新型重组IL6 PE4 0KDEL(绿脓杆菌外毒素 )融合蛋白。方法 通过定点诱变将绿脓杆菌外毒素PE4 0基因羧基端最后 5个氨基酸REDLK替换成内质网蛋白滞留序列 (KDEL) ,采用重叠延伸的基因融合技术将N 末端缺失 2 4个氨基酸的人IL6 (IL6D2 4 )cDNA与PE4 0KDEL基因进行重组融合构建 ,利用HB10 1/pBV2 2 0表达系统实现该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经MonoQ柱层析纯化后 ,以四甲基偶氮唑类似物 (MTS)法检测IL6D2 4 PE4 0KDEL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 构建的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达到 4 0 %左右 ;经包涵体分离、复性、变性及纯化所得该融合蛋白纯度 >95 % ;纯化的融合蛋白能与IL6抗体及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IL6D2 4 PE4 0KDEL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地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6R的U937细胞 ,IC5 0约为 2 5 0ng/ml,而对不表达IL6R的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系则无杀伤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靶向杀伤高表达IL6R白血病细胞的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融合蛋白 ,为深入地探索利用IL6 /IL6R系统介导靶向治疗高表达IL6R白血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重组免疫毒素抗c-Met/PE38KDEL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KDEL融合全人源抗c-Met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产物进行变性、复性和纯化,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系的毒性作用.方法:以从人源天然Fab抗体库中筛选出的AM2-26克隆作为模板扩增出人源c-Met单链基因,采用基因工程原理,将扩增出的c-Met单链基因和PE38KDEL基因克隆入pBAD/GⅢA表达载体中,重组克隆载体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证实两片段连接正确;转化大肠杆菌Top10F',左旋阿拉伯糖诱导表达,采用镍离子螯合层析法纯化变性的包涵体样品,并用连续梯度透析的方法对纯化后的包涵体进行复性;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复性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MTT法检测c-Met/PE38KDEL免疫毒素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BAD/GⅢA/c-Met/PE38KDEL;诱导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复性后的免疫毒素c-Met/PE38KDEL具有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并且对SMMC7721细胞系具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全人源抗c-Met单链抗体与PE38KDEL重组免疫毒素的成功表达纯化及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肝癌的导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编码针对小鼠CD28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对小鼠T细胞CD2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小鼠CD28的特异性干扰序列和1对非特异性干扰序列,亚克隆入慢病毒载体pLB中,构建出重组慢病毒干扰质粒,行PCR鉴定并进一步测序证实。分别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生产慢病毒颗粒,并依据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水平检测病毒滴度。慢病毒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CD28的表达。结果PCR鉴定及测序结果证实4种重组慢病毒质粒均构建成功,重组慢病毒滴度均达1×1011U/L。感染T细胞后,CD28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CD28 shRNA慢病毒载体,可有效下调小鼠T细胞CD28基因的表达,其为进一步研究体内沉默CD28基因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带有丙肝病毒NS3与CD40L胞外段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球菌表达载体,并探讨其电转乳酸球菌后的免疫原性.方法 在乳酸球菌表达质粒pMG36e的基础上,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G36e-NS3-CD40L.该载体电转乳酸球菌MG1363,口服的方式免疫雄性ICR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抗NS3蛋白抗体,流式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型,CTL杀伤实验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构建了乳酸球菌表达载体pMG36e-NS3-CD40L,该载体成功电转入乳酸球菌MG1363.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后,能诱发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NS3抗原的抗体.流式结果证实,该菌能上调小鼠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比率,且以CD8+T淋巴细胞增加更为显著.CTL杀伤结果显示,该重组乳酸菌能上调小鼠CTL杀伤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了乳酸球菌表达载体pMG36e-NS3-CD40L,该载体转入乳酸球菌并经口服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发高水平的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
CD40及CTLA4模拟小分子肽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最新实验数据显示了CD28-B7和CD40-CD154共刺激信号通路在T细胞活化与效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策略关键在于干扰这些通路,诱导移植物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方法 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多肽合成技术模拟CTLA4和CD40小分子肽,以阻断这些信号通路。通过MLC,IL-2测定及同源小鼠皮肤皮肤移植实验,检测了不同剂量的两种小分子短肽在体内和体外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所有治疗组的巴细胞增殖降低,IL-2表达低下。在不同水平与时间段,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成功模拟CTLA4和CD40小分子肽,该小分子肽能有效地阻断调节T细胞活化的CD28-B7和CD40-CD154分子连接,是潜在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CD20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CD8-TCRζ融合基因转染的T淋巴细胞在体内 外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作用,探讨利用CD20介导自体T淋巴细胞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包含抗CD20scFv、CD8分子和CD3信号转导链ζ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入载体pcDNA3中,酶切鉴定正确后电转染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其表达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修饰后人T淋巴细胞结合CD20蛋白的功能;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基因修饰后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能力;并在BALB/c裸鼠体内观察其对人B细胞淋巴瘤移植瘤的抑制效应.结果:成功构建、转染了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基因,并在人T淋巴细胞表面成功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经基因修饰后的人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并能特异性地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在裸鼠体内显著地抑制人B细胞淋巴瘤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抗CD20 scFv-CD8-TCRζ融合基因转染的T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均能杀伤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为进一步应用人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治疗人B细胞淋巴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人源化鼠抗肝癌单链抗体 (hscFv)原核表达载体 ,并对其产物作初步纯化 ,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的毒性作用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 ,将PE38基因片段亚克隆入hscFv表达载体 pGEX 4T 1中 ,重组克隆载体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证实两片段连接正确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后 ,受IPTG诱导表达GST融合蛋白 ,产物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及重折叠并经GST亲合层析柱层析、凝血酶消化后 ,得到纯化的hscFv PE38融合蛋白 .采用MTT法检测hscFv PE38对SMMC772 1的杀伤作用 .结果 :实验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GEX 4T 1 hscFv PE38(以下简称pGEXh PE38) ;诱导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表达量为 11% ;纯化的hscFv PE38对SMMC 772 1细胞系具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 ,最大杀伤率为78% ,IC50 为 0 .386mg·L-1.结论 :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与PE38重组免疫毒素的成功表达纯化及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肝癌的导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含小鼠CD40I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作准备。方法:以小鼠脾脏总RNA为模板,以RT-PCR法克隆小鼠CD40胞外段cDNA及IgG2a Fc段cDNA;另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将所得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C516中得到重组质粒pDC516-CD40-IgG-GFP,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2000将其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CD40Ig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C516-CD40-IgG-GFP,并在HEK293细胞中实现表达。结论:小鼠CD40Ig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C516-CD40-IgG-GFP构建成功,为诱导供体特异性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3基因,制备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用RT-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73中制备mage-3基因,以含α-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293细胞,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mage-3/pSMART2a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2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3蛋白的表达。结论:此重组mage-3/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IL3-Linker-PE38KDEL,并诱导和鉴定其蛋白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QE30-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QE30-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经酶切,菌落PCR鉴定,DNA序列分析插入片段完全正确,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SG13009,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分子量大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菌落PCR及DNA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QE30-IL3-Linker-PE38KDEL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得到了与预计分子量相符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在分子量57 kD处有明显特异性条带,说明目的蛋白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蛋白IL3-PE38KDEL,为后续的蛋白质纯化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哮喘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比较两组间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El40/CEl40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CD28、CD40L、B7—2及CD40表达水平均增高。血清总IgE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达CD40L水平呈正相关。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哮喘患者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但均未达正常水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哮喘患者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总IgE水平,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40配体(CD40L)对小鼠未成熟B淋巴瘤细胞(WEHI-231细胞)分化抑制因子3(Id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从WEHI-231细胞总RNA中扩增小鼠Id3(mid3)cDNA,将其亚克隆至p3FLAG-CMV-10载体;以p3FLAG-Id3-CMV-10为模板,用PCR扩增3FLAG—Id3融合基因,将其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X—CITE/IRES—EGFP中;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MX-3FLAG—Id3-EGFP)转染Phoenix-ecotropic包装细胞系;将pMX-3FLAG-Id3-EGFP逆转录病毒转导WEHI-231细胞,转导48h后的WEHI-231细胞与CD40L/NIH333和NIH333细胞共培养24~48h。转导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建立ndd3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mlar3基因稳定转染细胞与CD40L/NIH333和NIH333细胞共培养24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FLAG-mid3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pMX-3FLAG-Id3-EGFP转导WEHI-231细胞后,EGFP阳性细胞比例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单独用培养液培养或与NIH333细胞共培养的pMX-3FLAG-Id3-EGFP/WEH1-231细胞,24~48h后,EGFP阳性细胞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与CD40L/NIH333细胞共培养的pMX-3FLAG-Id3-EGFP/WEHI231细胞,EGFP阳性细胞率基本保持不变。稳定表达3FLAG-Id3融合蛋白的WEHI-231细胞与CD40L/NIH313和NIH333细胞共培养24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40L刺激可明显抑制3FLAG—Id3-EGFP/WEHI-231中Id3的表达。结论:CD40L可能通过对Id3的降解而缓解Id3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小鼠GVHD模型中研究利用人CD40-Ig阻断CD40/CD40L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效果.方法将人CD40基因胞外区插入含有人IgG1 Fc段基因的pIG1载体中,构建携带CD40-Fc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ELISA法检测CD40-Ig融合蛋白的表达.再将CD40-Fc融合基因连接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构建稳定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Western blot和配基结合实验鉴定CD40-Ig的性质.将C57BL6/J(H-2b)小鼠的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体内建立急性GVHD模型,通过体内注射CD40-Ig融合蛋白评价其对急性GVHD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按上述方法分别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IG/40Ig和p3.1/40Ig.ELISA 和Western blot确定在COS-7和CHO细胞中表达了CD40-Ig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通过二硫键结合的二聚体结构并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纯化的CD40-Ig可与CD40L结合.体内应用CD40-Ig融合蛋白治疗可延缓小鼠GVHD病情发展并显著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我们的结果证明CD40/CD40L相互作用在GVHD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示人CD40-Ig融合蛋白在临床预防和治疗GVHD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由于组织配型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目前慢性排斥仍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致使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5~10年或更长)存活率明显偏低,而移植患者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感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移植耐受)的方法是解决移植排斥,避免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IL-2-PE664Glu是由白介素2同改构的绿脓杆菌外毒素通过基因融合构成的嵌合蛋白。我们研究了它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母细胞和PHA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其半数抑制剂量(LD50)分别是50ng/ml和20ng/ml,而对IL-2R细胞则无明显的作用;同时,探讨了IL-2的浓度、MTT浓度及作用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Cui W  Li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07-1811
目的 研究CI40与其配体(CD40L)的连接对于肺癌细胞的调节功能,评价CI40作为治疗靶抗原的潜能。方法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Western蛋白印迹、流式细胞术等研究CD40L对于7株肺癌细胞系(包括1例转染CD40 cDNA细胞系)的细胞表型、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CD40L使高表达CI40的肺癌细胞系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分子(MHC—Ⅰ)、CD54和Fas分子的表达增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减弱;CD40L作用5d后,CD54平均荧光强度(mean值)大约上调了4—10倍,MHC—Ⅰ上调了4—8倍,Fas上调了2.7—6倍,EGFR下调了2—3倍。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第5天受抑最明显(受抑率≥30%);CD40L停用后,这些变化有所恢复;CD40L对于CD40中低表达和不表达的细胞系无明显影响;所有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结论 CI40高表达肺癌细胞上CI40的表达具有免疫导向治疗靶抗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CD19特异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用于体外激活扩增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T细胞(CD19-CAR-T),并考察其杀伤效应.方法 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方法制备以NIH3T3为细胞骨架、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和/或CD137L的CD19特异性aAPC (NIH3T3-CD 19/86、NIH3T3-CD19/86/137L).采用照射的CD19特异性aAPC与CD 19-CAR-T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激活扩增CD19-CAR-T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并绘制CD 19-CAR-T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AR-T细胞CAR表达变化及分化表型;生物发光细胞毒性法检测扩增的CD19-CAR-T细胞体外靶特异杀伤效应.结果 流式检测结果显示NIH3T3-CD19/86和NIH3T3-CD19/86/137L细胞表面分别高表达CD19、CD86和/或CD137L分子;NIH3T3-CD19/86和NIH3T3-CD19/86/137L细胞都能够高效扩增CD 19-CAR-T细胞,NIH3T3-CD19/86/137L细胞具有更好的扩增效应,其与CD19-CAR-T细胞混合培养14d后,扩增的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NIH3T3-CD19/86细胞组(P<0.05);同时,与刺激前相比NIH3T3-CD 19/86和NIH3T3-CD19/86/137L细胞刺激扩增的T细胞中CD19-CAR-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扩增的CD 19-CAR-T细胞具有靶特异杀伤效应,能够特异性杀伤CD19阳性靶细胞;流式检测显示NIH3T3-CD19/86/137L扩增的CD19-CAR-T细胞含有约20%作用中心记忆性T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CD19特异性aAPC,其可在体外特异性扩增功能性CD 19-CAR-T细胞,为初步建立制备高质量临床级CD19-CART细胞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on T and B lymphocytes isolated from Pemphigus Vulgaris (PV) patients to further study its biological therapeutic function for PV. Methods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was first identified, expressed and purified, and then its effects on T and B lymphocytes of PV patients in vitro were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by ELISPOT assay and MTT assay. Results :The purity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Dsg3EC1-2PE40 was up to 80%. In ELISPOT assay, with Dsg3EC1-2PE40, the overall number of B cells that produce anti-Dsg3 antibodies among PV patients was only about 60% of the comparable number with Dsg3EC1-2.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of PV patients was inhibited markedly by Dsg3EC1-2PE40.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s with Dsg3EC1-2PE40 and Dsg3EC1-2. 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decrease the number of B cells that produce anti-Dsg3 antibodies in PV patients and can inhibit or kill T cells of PV patients in vitro.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基因转导技术获得WT1多肽特异性TCR基因转导的正常外周CD8+ T细胞,检测其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探
讨TCR基因转导用于过继性细胞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克隆HLA-A*2402限制性WT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
胞(CTL)之TCR基因,经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后转导WT1-TCR基因至正常外周CD8+ T细胞;所获得的CD8+ T细胞对靶细胞
的杀伤效应经标准51Cr 释放试验测定。结果WT1-TCR 基因转导后的正常外周CD8+ T 细胞显示出对WT1 多肽负载的
HLA-A*2402+LCL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同时TCR基因改造后的CD8+ T细胞可特异性杀伤HLA-A*2402及WT1表达阳性
的肺癌细胞株而不对HLA-A*2402表达阳性的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结论这些数据论证了WT1-TCR基因转导正常外周T
细胞具有与亲代CTL一致的特异性杀伤特性,提示该方法用于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