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青川  赵志勇  周童辉  肖勇 《武警医学》2016,27(12):1241-1244
 目的 分析驻高原山地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疾病谱特点,为当地武警官兵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11至2016-05在本院治疗的武警官兵住院患者,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其病案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611例次住院信息,年平均收治住院官兵约244例次,平均22.7岁。住院官兵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23.7%)、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12.6%)、皮肤和皮下组织(10.8%)、损伤和中毒(10.6%)、呼吸系统(9.0%),且不同特征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谱特点。导致官兵住院的疾病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炎(6.2%)、腰椎间盘突出(4.9%)、上呼吸道感染(4.7%)、阑尾炎(4.4%)、痔(3.9%)。除秋季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最高发外,其余季节均以消化系统疾病排在首位。军事训练伤占住院患者的19.3%。 结论 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是高原山地藏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要根据不同人群及季节疾病谱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地区儿童疾病谱变化趋势,为今后地震灾区医疗救援中儿科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8年5月20日至7月12日我部设在都江堰市的野战医疗所就诊及巡诊患者登记本所登记的4 212例儿童患者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震后1周到2个月期间儿童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及外伤为主;震后1周后外伤处于第三位,以意外损伤为主,无新增地震伤.传染病发病较低,震后1周到2个月期间处于第5~6位.随时间推移,儿童患病病种逐渐增多,涉及儿内科各系统疾病及一些少见病、慢性病,还涉及口腔、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疾病.结论 应根据地震灾区儿童不同疾病的发病情况及震后不同时间段内疾病的变化规律,配置儿科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震后1周内以抢救地震伤员为主,1周后应为灾区儿童提供所有普病的救治以及常规初级保健的各项医疗服务,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服务和预防意外伤害的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驻西藏高海拔区域部队住院官兵疾病谱的构成比和住院时间,并分析其规律,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订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出院记录,对2010年—2014年部队官兵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前4位的系统疾病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20.53%);消化系统疾病(18.89%);高原疾病(15.41%);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3.45%)。其中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这两种系统疾病住院时间分别为(16.69±12.13)d和(21.02±17.79)d。单一疾病前4位为:外伤、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骨折。结论常驻西藏部队官兵住院疾病谱有其规律,提示我们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四川绵竹、绵阳、德阳等15个乡镇地震后49d内人群常见病的分布情况,为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笔者所在医疗队震后72h即进入灾区进行巡诊工作,为期46d,巡诊灾区群众、救灾部队官兵、志愿者共24 075名,对其中10862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震后四川绵竹等15个乡镇巡诊患者皮肤病、机械性损伤、呼吸道感染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依次为49.5%、20.3%、17.9%、25.0%,其中皮肤病主要为虫咬皮炎(39.0%)、皮炎湿疹(30.8%)、浅部真菌病(8.9%)、神经性皮炎(6.4%)、日光性皮炎(5.9%). 结论 皮肤病、机械性致伤、呼吸道感染、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此次四川震后最常见的4种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北川地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通过门诊接诊和医疗巡诊的方式,对抗震救灾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救灾部队官兵由于灾后居住、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及心理神经性等因素影响,真菌性、细菌性、蚊虫叮咬、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精神神经性等皮肤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地震救灾中后期应增加皮肤科医师编配,皮肤病治疗药品按照救灾部队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做好灾区皮肤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士兵疾病构成及医疗消耗情况,了解发病原因及医疗消耗较多的病种。方法:统计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士兵病案资料,分析主要疾病构成和医疗消耗费用顺位。结果:排在内科前6位的疾病为泌尿生殖、消化、呼吸、神经、传染病和肿瘤,占43.4%;排在外科前6位的疾病为胃肠肝胆胰腺、骨骼肌肉组织、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与中毒、五官、肛门及直肠疾病,占51.1%。排在前10位的疾病共消耗医疗费用1023.44万元,占95.1%。结论:泌尿生殖、胃肠肝胆胰腺、骨骼肌肉组织疾病等是影响士兵健康的主要系统疾病;外科、胃肠、心胸、眼科等疾病消耗医疗费用最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海岛作业人员门诊疾病特征,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南方某海岛部队医院门诊就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门诊疾病特征及军队人员和地方人员就诊疾病谱的差异。结果:共分析门诊就诊资料10 113人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病(17.7%)、呼吸系统疾病(15.0%)、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疾病(14.0%)、损伤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四川平武地震灾区野外居住人群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统计抗震救灾期间我院医疗队门诊和巡诊登记的初诊人群,具有皮肤病明确诊断依据的病例构成病例数,按照皮肤病发病率排序。结果:灾区野外居住人群各种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较当地灾民为高。结论:在抗震救灾恶劣环境下,应做好皮肤病防治的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国海上舰艇官兵疾病谱数据进行汇总,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我国海上舰艇官兵的发病率,为海上舰艇官兵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重庆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我国海上舰艇官兵疾病谱的文献,使用RevMan5.3、Stata16.0软件对海上舰艇官兵疾病的发生率进行合并,检验异质性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采用Egger检验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结果 共计3篇文献纳入研究,样本合计129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排名前6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44.30%),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2.48%),皮肤疾病(20.30%),眼耳鼻喉口腔疾病(18.82%),消化系统疾病(18.04%),肌肉骨骼系统或结缔组织疾病(13.51%)。结论 卫生部门应根据官兵发病情况,在任务前期,重点关注呼吸系统疾病,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官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预防灾难救援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部队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的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选取自2008-05-19至2008-07-16汶川地震灾区某部医院收治的部队官兵,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 ICD-10) 对疾病进行统计分类,并计算各系统疾病构成比.结果 执行救援任务期间,该部队官兵共就诊1190人次,各系统疾病均有发生,其中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构成比为31.01%,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28.32%、13.53%和9.83%.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口腔耳鼻喉疾病在救援期(<15 d)和重建期(≥15 d)的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震救灾官兵的疾病谱呈现多元性.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救援和卫勤保障有效.  相似文献   

11.
黄鹏  唐勇 《武警医学》2017,28(12):1220-1222
 目的 分析驻高原藏区医院2014-2016年住院武警官兵疾病谱,为当地武警官兵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调阅驻高原藏区某医院病例库中2014-2016年住院官兵的病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各系统疾病构成中,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20.25%),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疾病(16.5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6.37%),呼吸系统疾病(13.73%),皮肤和皮下疾病(11.2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51%)。单病种中,胃肠炎、关节损伤、骨折、扁桃体炎、皮疹类、泌尿系结石为各年份住院官兵的多发病种。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疾病、损伤、中毒和外伤等防治是驻高原藏区地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同时要重视呼吸系统、皮肤及皮下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搞好相应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保障官兵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12.
张永雪 《人民军医》2007,50(8):480-480
目的:调查空降兵某部演习期间发病情况.方法:对空降兵某部官兵2025例,在演习期间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调查人员昼夜发病率高于有关规定;各类疾病发生率以皮肤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多;未发现地方疫源性疾病.结论:空降兵部队远距离驻训演习期间,应注意皮肤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高海拔地区我院住院患者死亡病因及特点,为医院医疗规划及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2013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首页资料6 102份,对其性别、年龄、死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病死率为2.1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占61.96%;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死亡患者总数的83.55%。结论:根据死因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全社会及医院应加强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关注,加强慢性病和重点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热带地区紧急救援队员自身皮肤病防护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东南亚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巨大海啸,我国及时派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国际紧急救援队对灾区人民实施救援,笔者参与了印尼亚齐省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期间,许多救援队队员因对热带地区气候不适应,加之灾区环境恶劣,患上了各种皮肤病。现将关于热带地区紧急救援中队员自身皮肤病防护的体会报告如下。1常见的皮肤病队员在紧急救援中最易罹患的皮肤病是急性皮炎、湿疹、体股癣、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等疾病。2相关皮肤病的预防及处理对于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体股癣等皮肤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热带地区潮湿、闷热的气候,加…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后,各灾区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帮助下,对道路、学校、居民住房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建设.但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自然环境的变化,加之居民临时安置点的设立,势必引起鼠类等病媒生物的分布变化,增加人感染鼠传染疾病的危险.为了调查研究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鼠害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及2010年3月两次前往四川汶川、茂县、理县3个受灾最重县的居民区调查鼠害情况,并采集相关标本以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海拔高原野外驻训官兵的疾病谱,为制定高海拔高原地区驻训、执勤、作战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7月间,某平原部队进驻某海拔4400 m的高原野外训练场22 d后,收集该部野战医疗所驻训期间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登记,采用〈ICD-10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主要疾病分布在呼吸系统疾病(36.21%)、消化系统疾病(24.57%)、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21.55%)、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6.03%)、损伤和中毒(3.45%)、感觉器官疾病(2.59%),以上6个系统疾病患者占总就诊病例数的94.40%.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疾病为主(96.43%),消化系统疾病则以口腔疾病(49.12%)和肠道疾病(38.60%)为主.结论 应有的放矢地针对平原部队高海拔地区野外驻训发病特点,科学制定防治预案,做好卫勤保障,保障官兵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高海拔地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官兵急诊病谱及其特点。方法:对门诊官兵急诊25076例按照性别、年龄、病种、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呼吸系统疾病、外科和军事训练、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发病的前3位;以8-10月份发病率最高,1、2和12月份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6、7月份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军事训练伤集中在8、11和12月份。结论:门诊官兵急诊主要以呼吸道疾病、外科和军事训练伤为主,占81.6%。  相似文献   

18.
潜艇艇员自报两周患病率及就诊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军某海域潜艇官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基本情况,为决策部门合理分配部队卫生资源提出决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某海域 226名潜艇官兵,采用SPSS10. 0进行分析。结果 潜艇艇员中团及团以下干部、士官的半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义务兵(χ2慢性 =17. 000,P<0. 01),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含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潜艇部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门诊服务主要集中在支队医院占 49. 21%,潜艇医务室占 23. 81%,地方医院占 9. 52%。结论 潜艇官兵医疗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有待提高。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部队官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基层重点保障部位的投入,更好满足基层官兵的医疗服务需要。目的 了解海军某海域潜艇官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基本情况,为决策部门合理分配部队卫生资源提出决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某海域 226名潜艇官兵,采用SPSS10. 0进行分析。结果 潜艇艇员中团及团以下干部、士官的半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义务兵(χ2慢性 =17. 000,P<0. 01),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含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潜艇部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门诊服务主要集中在支队医院占 49. 21%,潜艇医务室占 23. 81%,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我院紧邻震中,为地震创伤的一线治疗机构,周边地区大量伤员同时送达,震后12 h内累计接诊480人次,其中颅脑损伤伤员76人,占16 %,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者1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17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天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ewarning medical rescue index,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天死亡28 88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 347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13天,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天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小时,前7天均1.4,7天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