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确定中药复方桂枝汤中具有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对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芒柄花素(1),甘草素(2),异甘草素(3),6-姜醇(4),(3S,5S)-姜辣二醇(5),(3R,5S)-姜辣二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桂枝汤对体温整合调节作用有效部位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3来源于中药甘草,化合物4~6来源于中药生姜。  相似文献   

2.
芫花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芫花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 分别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芫花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芫花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一)-异落叶松脂素(2)、落叶松脂醇(3)、对羟基苯甲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山柰酚-3-β-D-(6-O-反-p-香豆酰)葡萄糖苷(6)、山柰酚-3-β-D-(6-O-顺-p-香豆酰)葡萄糖苷(7)、芫花素(8)、3′-羟基芫花素(9)、芹菜素(10)、木犀草素(11).结论 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根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蔓性千斤拔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豆素(1)、染料木素(2)、3'-O-methylorobol(3)、2'-羟基染料木素(4)、aureol(5)、lupinalbin A(6)、山柰酚(7)、questin(8)、羽扇豆醇(9)。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孙良明  杨永安 《安徽医药》2013,17(7):1121-1123
目的研究胀果甘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胀果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1)、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2)、达维荚蒾苷元(Dihydroisoliquiritigenin,3)、α-甘草次酸(α-Glycyrrhetic acid,4)和β-甘草次酸(β-Glycyrrhetic acid,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北五味子藤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chisandrin B(1)、五味子醇B((+)-schizandrol B,2)、五味子素C((-)-schisandrinc,3)、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4)、(+)-gomisin M1(5)、(-)-dihydroguaiaretic acid(6)、(-)-aus-trobailiguan6(7)、尿嘧啶(uracil,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北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甘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高甘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MC I等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3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5-O-甲基甘草西定(化合物3),1-甲氧基榕叶酚(化合物4),二十二烷醇(化合物5),白桦脂酸(化合物6),甘草西定(化合物7),齐墩果酸(化合物8),华良姜素(化合物9),咖啡酸二十二酯(化合物10),新甘草酚(化合物11),甘草宁H(化合物12),异甘草醇(化合物13),甘草素(化合物14),黄羽扇豆怀特酮(化合物15),3R-驴食草酚(化合物16),刺甘草查耳酮(化合物17),甘草香豆素(化合物18),甘草芳香豆素(化合物19),7,2,′4′-三羟基-5-甲氧基-3-芳香豆素(化合物20),甘草瑞酮(化合物21),异甘草素(化合物22),甘草醇(化合物23),芒柄花素(化合物24),甘草利酮(化合物25),格里西轮(化合物26),芒柄花苷(化合物27),甘草苷(化...  相似文献   

7.
葛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Pueraria 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水杨酸(salicylicacid,3)、槲皮素(quercetin,4)、染料木素(genistein,5)、α-棕榈酸单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palmitate,6)、葛香豆雌酚(puerarol,7)、大豆素(daidzein,8)、大豆苷(daidzin,9)、葛根素(puerarin,10)、芒柄花苷(ononin,11)、没食子酸(gallic acid,12)、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 puerarin,13)。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荆三棱.Scirpus yagara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白藜芦醇(Ⅳ)、白皮杉醇(V)、荆三棱素A(Ⅵ)和荆三棱素B(Ⅶ).结论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张婧芳 《海峡药学》2020,32(1):37-39
目的对榄仁(Terminalia catappa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正相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榄仁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齐墩果酸(2)、(-)-Berchemol(3)、积雪草酸(4)、对羟基苯乙酮(5)、为蛇菰脂醛素(6)、去氢催吐萝芙木醇(7)。结论化合物2、4、5、6、7首次从榄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蒙药材蓝玉簪龙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蓝玉簪龙胆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羟基苯甲醇β-吡喃葡萄糖苷(1)、龙胆苦苷(2)、 2’-(O,m-Dihydroxybenzoyl)sweroside(3)、异荭草素(4)、异荭草素-3’-甲基醚(5)、异牡荆苷(6)、异荭草素-4’-O-吡喃葡萄糖苷(7)、异肥皂草苷(8)、熊果酸(9)、β-谷甾醇(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苄醇糖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北沙参中的新8-O-4''型异木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溶部分,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可来灵素D(glehlinoside D,1),以及5个已知化合物:裂异落叶松脂醇(2)、阿魏酸(3)、咖啡酸(4)、香草酸(5)和丁香苷(6).化合物1为一新的8-O-4'型异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MCI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3β,7α-二羟基-5-豆甾烯(2)、熊果酸(3)、达玛-24-烯-3β-乙酰氧基-20-醇(4)、达玛-3β,25-二醇-20,24-环氧-3-乙酰酯(5)、α-棕榈精(6)、黄花菜木脂素A(7)、黄花菜木脂素C(8)、异降香萜烯醇乙酸酯(9)、东莨菪亭(10)、丁香脂素(11)和黑立脂素苷(12),其中化合物2~12均为首次报导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36):5144-5147
目的:研究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位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山柰酚(3)、银椴苷(4)、(+)-南烛木树脂酚(5)、(+)-异落叶松脂素(6)、(+)-Nortrachelogenin(7)、(+)-丁香树脂醇(8)、Icariol A2(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黑面神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沙参中的新8-O-4′型异木脂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莉  孔维雪  原忠 《药学学报》2008,43(10):1036-1039
为了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柱色谱、 Sephadex LH-20及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 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醇提物的乙酸乙酯溶部分, 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 命名为可来灵素D(glehlinoside D,1), 以及5个已知化合物: 裂异落叶松脂醇(2)、 阿魏酸(3)、 咖啡酸(4)、 香草酸(5)和丁香苷(6)。化合物1为一新的8-O-4′型异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活性物质基础,为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1)、儿茶素(catechin,2)、木犀草素(luteolin,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6)、香草酸(va-nillic acid,7)、藏黄连苷G(scroside G,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密腺小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γ-(6Z,9Z,12Z)亚麻酸乙酯(1),二十九烷醇(2),γ-(6Z,9Z,12Z)亚麻酸(3),β-谷甾醇(4),柯伊利素(5),木犀草素(6),山柰酚(7),β-胡萝卜苷(8),槲皮素(9),山柰酚-3-O-葡萄糖苷(10)和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吴茱萸果实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1)、淫羊藿苷C(epimedoside C,2)、phellodensin F(3)、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isorhamnetin-3-O-β-D-galactoside,4)、槲皮素(quercetin,5)、儿茶素(catechin,6)、cinchonain(7)、猪毛菜碱A(salsoline A,8)、1β,4β-dihydroxyeudesman-11-ene(9)、柠檬苦素(limonin,10)、6β-乙酰氧基-5-表柠檬苦素(6β-acetoxy-epilimonin,11)、吴茱萸苦素(rutaevine,12)、吴茱萸苦素乙酸酯(rutaevine acetate,13)、吴茱萸内酯醇(evodol,14)、加洁茉里苦素(jangomolide,15)、isolimonexic acid(16)。结论化合物1、3、6~9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inanensis (Merr.)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南大风子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汉黄芩素 (1)、甘草素 (2)、sapinofuranone B (3)、(+)-yangabin (4)、对羟基苯甲酸 (5) 和β-谷甾醇 (6)。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大苞鸢尾(Iris bungei Maxi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渗漉方法提取,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用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苞鸢尾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鸢尾酚(1)、鸢尾间苯二酚(2)、射干醌P(3)、3-羟基马蔺子甲素(4)、马蔺子甲素(5)、大苞鸢尾醌(6)、3β-(9,10-顺式-十八烯氧基)-5-胆甾烯(7)、齐墩果-12-烯-3α,23-二醇(8)、熊果酸(9)、β-谷甾醇(10)和正十五烷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除4和6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绵萆薢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绵萆薢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根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7,4'-二羟基黄酮(1)、千层纸素A(2)、汉黄芩素(3)、黄芩苷(4)、山柰酚-3-O-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高圣草素-7-O-β-D-吡喃葡糖苷(7)、槲寄生新苷Ⅲ(8)、甘草苷(9)、芹糖甘草苷(10)、异甘草苷(11)和芒柄花苷(12)。结论在对绵萆薢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7、8、10~12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