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给临床腹部动脉插管提供有关的解剖学数据,我们在48具成尸上观测了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位置、外径和长度,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丰富国内左膈下动脉(LIPA)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LIPA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尸体上观察LIPA的起始部位,游离解剖LIPA,观察其分支及分布范围,并测量LIPA的起点处的外径和可游离长度。结果 LIPA起源于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和胃左动脉分别占44.05%、52.38%和3.57%;LIPA和右膈下动脉共干占19.05%,共干长度0~5mm;LIPA起始端外径为(2.26±0.56)mm,可游离长度(109.33±24.63)mm,发出的分支肾上腺上、中动脉和胃上动脉比例分别为100.00%、27.38%和38.10%。结论掌握和了解LIPA及其分支等情况,对相关位置的介入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进行测量,为临床医生应用腹壁下动脉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提供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资料.方法:应用解剖方法,对腹壁下动脉长度和外径、冠状动脉各外径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进行测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腹壁下动脉及冠状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结果:解剖下腹壁下动脉长度为(13.00±2.58)cm,其起始处管径为(2.95±0.21)mm,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管径为(2.51±0.32)mm,脐下1.0 cm处管径为(1.60±0.26)mm.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内径为(2.98±0.37)mm,距起始5 cm处内径为(2.60±0.27)mm,血流速度为(57.00±6.78)cm/s;左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4.90±0.76)mm,右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3.58±0.63)mm,血流速度为(48.50±7.72)cm/s;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为(10.95±1.35)~(15.30±2.82)cm.结论:腹壁下动脉用于游离移植能桥接主动脉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其管径、血流速度与冠状动脉管径、血流速度相匹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前可对腹壁下动脉作为移植血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为临床随访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制作一具老年男尸标本,发现肾动脉及其分支存在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和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对双侧肾动脉的起点和各级分支的长度,管径进行观测,报道如下. 1结果 右肾动脉为3支型,均起自腹主动脉右侧壁.第1支起点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下方0.8 cm,与腹主动脉成70°角,外径2.3 mm,血管干长5 cm,于腰大肌前方行向肾门.第2支起点紧贴第一支起点下方,外径2.5 mm;在距第2支起点0.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右上方,供应右肾上腺,经追踪观察为肾上腺下动脉;在距起点2.7 cm处发出分支分别至右肾上段和前段,为右肾上极动脉和上前段动脉;其余终末支均入肾门.  相似文献   

5.
对53具成人尸体与"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关的动脉进行测量:测量受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长度、管径及横截面积;自股动脉起点至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起点的距离及各脏支起点间的距离;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及其主要分支的长度、管径、横截面积;各主要脏支与腹主动脉纵轴的夹角。这些数据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导管的选择、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及导管插入某动脉分支时动脉开口的寻找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53具成人尸体与“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关的动脉进行测量:测量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长度、管径及横截面积;自肥动脉起点至腹主动脉各要脏支起点的距离及各脏支起点间的距离;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及其主要分支的长度、管径、横截面积;各主要脏支与腹主动脉纵轴的夹角。这些数据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导管的选择、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及导管插入某动脉分支时动脉开口的寻找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腹腔动脉变异.脾动脉起至腹主动脉.无肝总动脉,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则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自肝左动脉远侧段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则由脾动脉分支,并发出肝中动脉.查阅文献见这种变异较少见[1],本文详细描述腹腔动脉分支及其次级分支的来源、行程,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动脉长度和外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旋髂深动脉皮瓣(Rubens'皮瓣)解剖学基础,为乳房再造尤其是组织缺损大的胸壁修复提供更多组织利用空间。方法:对4例8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游标卡尺测量旋髂深动脉自髂外动脉发出起点位置、起点管径、分支数量、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最粗穿支管径、主干血管长度等,并对1例2侧新鲜标本进行手术模拟。结果:在本次进行解剖学研究的4例8侧标本中,旋髂深动脉发自股动脉走行至髂外动脉处,起点外径平均为(3.97±0.86)mm,分支数量平均为(9.16±6.22)支,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平均为(15.87±9.24)mm,平均穿支数目为(3.12±1.34)支,最粗穿支管径平均为(1.48±1.02)mm,且与腹壁下动脉之间有丰富的血管网吻合,主干血管长度平均为(132.51±48.24)mm。在进行手术模拟的1例2侧新鲜标本中,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Rubens'皮瓣包含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部分腹外斜肌、部分腹内斜肌、部分腹横肌肌袖,皮瓣体表范围长轴平均为(13.21±2.33)cm,短轴平均为(6.42±2.12)cm。对其中1例模拟成功的皮瓣用排水法测得的皮瓣体积为146.8 mL。结论: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Rubens'皮瓣,紧邻腹部皮瓣,利用人体髂腰部组织量较大的特点,切取皮瓣后对供区损伤较小,既有明显的瘦腰效果,又是延伸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及胸壁缺损修复的较好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进行观测,为临床应用腹壁下动脉于移植术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上解剖观测腹壁下动脉的起点、行程、位置、长度、外径、分支及营养范围。结果: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左侧2.81±0.72mm,右侧2.82±0.56mm;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外径:左侧2.40±0.32mm,右侧2.39±0.68mm;全长:左侧14.85±2.08cm,右侧14.83±2.14cm;起点距体表:左侧1.36±0.87cm,右侧1.37±0.79cm;血供面积单侧平均19.86cm×7.35cm。结论:腹壁下动脉的外径和长度足以用于临床移植术中。腹壁下动脉的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在临床操作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在50例成人尸体上观测腹主动脉的四大脏支在腹主动脉管壁上的起始方位,起始平面,下缘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长度和始端外径以及始端下缘与股动脉始端间的距离,并观测腹主动脉,髂总、髂内、外动脉的长度、外径等。所得数据可供临床动脉插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的20例CSP患者,利用CT薄层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采集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相关软件重建患者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并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度、髂总动脉长度、髂内动脉长度、子宫动脉开口角度,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测量的20例CSP患者其腹主动脉分叉角度为45.29°±10.22°,左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64.97°±24.52°,右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58.07°±27.84°;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4.47±15.68)mm,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3.89±15.78)mm,左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6.18±13.98)mm,右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7.45±13.95)mm。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适当软件可以重建CSP数字化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及相关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对 32具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廓内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结果 :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终端长度为 18 2 5cm ;胸廓内动脉外径在起始处、第 4肋软骨上缘和终端处分别为 3 2mm、2 2mm和 2 0mm ;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左缘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外径分别为 3 8mm、3 1mm、2 0mm、2 1mm、3 9mm和 2 2mm。结论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外径接近 ,用起点原位的胸廓内动脉移植 ,其长度适用于心前壁和侧壁的血管移植 ;用游离移值 ,其长度足以桥接升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2年2月38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诊断。应用SPSS 13.0软件对超声心动图及肺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示肺动脉分叉处血栓1例(2.6%),右心增大14例(36.8%),肺动脉增宽13例(34.2%);肺动脉压轻度增高13例(34.2%),中度增高6例(15.8%),重度增高7例(18.4%);D型征9例(23.7%),左心增大7例(18.4%),大致正常4例(10.5%)。CT示肺动脉主干及双支病变20例(52.6%),动脉分支及单支病变18例(47.4%)。分支或单支病变者,超声示右室内径(22.5±3.2)mm,肺动脉压力(25.5±26.4)mm Hg;双支及主干病变者,超声示右室内径(26.96±4.7)mm,肺动脉压力(56.3±25.4)mm Hg;两组右室内径及肺动脉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但可以对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筛查,更重要的是可与心脏急危重症进行鉴别。在基层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Success of the cannulation of the selective arteriography depends uponthe familiarity with the applied anatomy of the selected artery as well as the skillof the operator.The author presents the correlative anatomical and numericaldata of the arteries supplying the brain,neck,spinal cord,thyroid,breast,gonad,abdominal wall and viscera of adult cadavers,for the benefit of clinicalarteriography and selective arterial cannulation.  相似文献   

15.
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肝动脉灌注治疗(TAI)、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种治疗方式的区别在于肝动脉灌注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肝动脉栓塞主要是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碘化油等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则是经导管既灌注化疗药物,又使用栓塞剂,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在编码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时,首先要通读操作记录来区分本次介入治疗的方式,明确是单纯灌注化疗药物还是物理性栓塞,或者是两者同时进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一般需要3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一般需要2个编码,分别为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一般需要4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灌注部位),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编码时注意不要遗漏附加编码和另编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闭孔动脉盆内段的测量和定位,为临床普外科、骨科及妇产外科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进行盆腔解剖,显露闭孔动脉盆内段的全貌及闭孔。结果:闭孔动脉盆内段长度(65.08±1.88) mm ,入闭膜管处外径(19.81±0.39) mm ;闭孔长径(44.76±0.62) mm、短径(27.13±0.80) mm。结论:闭孔动脉起源类型众多,但一半以上起自髂内动脉本干,明确闭孔动脉的起源、盆内段的长度、外径及闭孔长、短径,为骨盆骨折、盆腔内动脉造影、闭孔动脉创伤修复及重建侧支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廖强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6):581-582
目的提高CT平扫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方法测量17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CT图像上的主肺动脉、右下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胸椎椎体横径,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主肺动脉直径(32.8±4.0)mm;右下肺动脉直径(10.7±2.6)mm;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比值1.4±0.4;主肺动脉直径/胸椎椎体横径比值1.3±0.3;对照组:主肺动脉直径(24.6±2.7)mm;右下肺动脉直径(7.7±1.7)mm;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比值1.2±0.6;主肺动脉直径/胸椎椎体横径比值1.0±0.4。主肺动脉直径与右下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降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直径/胸椎椎体横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CT平扫对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直径/胸椎直径比值作为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樊刚  王治伦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40-164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介入诊疗要点、相关治疗和中远期效果。结果全组经介入诊疗无并发症、无致残、无死亡。肺动脉收缩压由治疗前的(58±21)mm Hg降至治疗后的(36±11)mm Hg,动脉血氧分压由(57±13)mm Hg升至(91±8)mm Hg。核素肺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缺损恢复,肺动脉造影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消失。术后随访13个月~46个月,平均29.5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外,余均未见复发。结论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辟绿色通道救治动脉瘤患者的体外循环(CPB)应对策略,以及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开辟绿色通道救治的37例动脉瘤患者;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9例,升主动脉瘤3例,马凡综合征5例;行升主动脉替换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半弓替换3例,升主动脉替换+术中支架植入11例,Bentall术10例,Bentall术+术中支架植入术4例。CPB采用右侧股动脉插管6例,右侧腋动脉插管22例,右侧股动脉及右侧腋动脉插管的单泵双管灌注9例;采用中度低温19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及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4例,DHCA及选择性脑顺行灌注(SACP)14例;常规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ICS)。结果本组病例CPB时间164~343(222.1±30.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215(119.7±29.1)min;DHCA时间3~49(24.5±11.3)min;术中或术毕进行超滤31例,滤出液体250~4 300(2396.3±829.1)ml;ICS洗涤红细胞176~1 645(647.4±209.1)ml。术后清醒时间8~76(32.7±14.3)h,术后死亡4例,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心跳骤停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与CPB相关并发症。结论根据手术部位和方法,选择相应的插管位置及CPB方法是绿色通道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CPB管理及重要脏器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