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针刺治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  王选伟 《中国针灸》1997,17(1):60-60
针刺治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白×,男,63岁,1995年8月5日就诊。主诉:左下肢萎缩、左脚麻木疼痛半年余。现病史:1995年1月开始左下肢明显萎缩,左足冰冷且麻木疼痛,皮肤呈紫红色(脚下垂时)或苍白色(脚上举时);股、、足背动脉搏动较右侧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阳陵泉、昆仑穴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及主观症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BI及最大行走距离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BI及最大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疼痛、冷及麻木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100.0%、81.1%,对照组分别为69.2%、97.4%、62.9%,治疗组冷及麻木感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性动静脉同时受累的全身性血管疾病 ,临床以肢体红肿、冷麻、疼痛甚至焦黑、溃烂、坏死及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我们用针刺治疗该病 40例 ,收到一定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 ,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30岁者 6例 ,30~ 50岁 1 5例 ,50岁以上 1 9例 ;局部缺血期2 3例 ,营养障碍期 9例 ,闭塞坏死期 8例 ;病发于下肢 32例 ,发于上肢 8例 ;病程最长 1 1年 ,最短半年。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上肢主穴 :大椎透身柱。耳针 :内分泌、手区敏感点。头针 :感觉区中 2 /5。临证配穴 :病变以拇…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尽地综述了近十年朱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以中医研究为主的进展情况,为研究本病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马晓勇  丁玉梅 《河北中医》2003,25(12):927-92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学脱疽范畴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四肢末端尤以下肢多见。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用中药分期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7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4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48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2 9岁 ;病程最长 1 4年 ,最短 1 0日 ;伴糖尿病 4例。临床表现 :四肢疼痛难忍 ,病久患趾 (指 )坏死变黑脱落 ,足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常伴有间歇性跛行。1 .2 治疗方法 早期以清热利湿、活血理气止痛为主 ,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 3 0g,玄参、黄…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 angitis obliter-ans,TAO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累及中小动脉的炎性、节段性慢性闭塞性血管疾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好发于四肢末端,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极少数可发于心、脑、消化道处血管。临床以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病程长,反复发作,晚期由于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可肢体溃疡或坏死,并向上蔓延,导致截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诱发因素较多,如受寒、嗜烟、外伤等。因此,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2011—2014年,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辨证分期治疗TAO 44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祛腐生肌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30例河南455000安阳市脉管炎医院郑学梅,李国民,张亮,李建芬主题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中医药疗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展到Ⅲ期可出现广泛的坏疽,创面难以愈合,严重者截肢致残,目前治疗该病亦多为内治之法,尤对Ⅲ期病人...  相似文献   

8.
龚新彪 《光明中医》2022,(13):2399-2402
目的 观察针刺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TAO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放血配合中药熏洗疗法,一个标准疗程为10 d,疗程需间歇3 d,在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统计,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闭塞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等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血流速度、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放血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闭塞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并可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龙温经通脉丸、六虫通络止痛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桂龙通脉丸和六虫通络止痛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西洛他唑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及足背动脉超声参数,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及足背动脉超声参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桂龙温经通脉丸、六虫通络止痛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下肢供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孔庆瑞  徐学军 《河北中医》2009,31(5):651-652
目的观察破栓复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给予中药破栓复脉方,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饭后30min温服 对照组80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后停2d再静脉滴注14d。2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61.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2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破栓复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剧痛60例邱陆(陕西省西安铁路中心医院,710054)主题词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针灸疗法,疼痛/针灸疗法,足笔者使用针刺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剧痛6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设肌注强痛定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  相似文献   

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大面积坏死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卫东  韩慧娟 《中医杂志》2004,45(9):690-691
1病历摘要 患者乔某某,男,42岁,农民.主因右足大面积坏死,剧痛难忍,于2002年4月5日由某诊所转入我科.患者3年前出现双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冬天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脉管炎",服中药1年,未见好转.病情反复逐渐加重,右足拇趾出现夜间疼痛、皮色紫红.曾先后去过多家医院服中药、输液等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拇趾发生坏死.2002年2月在某诊所输"低分子右旋糖酐"、654-2注射液,针刺局部,服中药,1周后病情突然恶化,3天内五趾全部坏死至足背,双下肢膝下严重浮肿,由于病情发展迅速,遂转我科.  相似文献   

13.
袁萍 《中国针灸》1998,18(4):219-220
血栓脉管炎在中医学中称“脱疽”,如《灵枢·痈疽》曰:“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里,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本病病因较为复杂,治疗上没有特效疗法。笔者多年来采用巨刺阳陵泉穴,治疗寒冷潮湿型“脱疽”,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计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0~45岁之间;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左侧10例,右侧8例;分轻、中、重三型。轻型:皮肤颜色从纹到内踝尖之间呈淡咖啡色,内外踝以下、足趾呈青紫色,无破溃;患肢肿胀,外形呈橡皮腿,从臀沟处量患侧腿围比健侧超出1.5~1.8cm,计12例。中型:皮肤颜色从…  相似文献   

14.
王孝飞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07-140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称"脉管炎")属中医"脱疽"病范畴[1],是一种主要由于阳气本虚,外受寒湿,致使经脉收引,气血凝滞所引起的初时患趾(指)苍白、怕冷、发凉、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日久趾(指)色如煮熟红枣,渐色黑腐烂,溃烂蔓延,五趾(指)相传,最终导致肢端脱落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临床疑难重症,治疗颇感棘手。文章从中西医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包括辨证分期治疗、基本方加减、成药、外敷法、注射法),研究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宗华 《西部中医药》2002,15(1):73-73,7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祖国医学称之“脱疽”。它是一种进行性动静脉节段性炎症病变。由于全层血管炎症,内腔增生,形成血栓,脉管闭塞,导致严重肢体缺血,最终发生肢体坏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1虚寒型临床表现:患肢喜暖恶寒、发凉、发木、冷痛,夜间疼痛加重,局部皮肤苍白或潮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护理原则:调情志,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1精神护理,由于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且多发于下肢,给患者行动带来不便,造成极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痛苦。我们要鼓励…  相似文献   

1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的动、静脉炎性疾病,并以慢性、复发性、节段性缓解和恶化交迭出现为特征。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如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股动脉、尺动脉及桡动脉等,多发于下肢,约占70%~80%。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  相似文献   

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痈”、“脱疽”范畴,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行走困难,严重时溃烂坏疽。本病由于机体受到内、外不同致病因素伤害,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经络闭塞,营卫凝滞,气滞血瘀,经脉失润而致。本病病机的关键是脉络瘀阻,血瘀证贯穿本病的始终。临床应辨证施治。1寒凝脉络型此型多属疾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伴有患肢的发凉或麻木,畏寒怕冷,肢端皮色苍白,局部皮温下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弦。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选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案1 梁某,女,62岁,干…  相似文献   

19.
郭向勤 《国医论坛》1991,5(2):34-35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经省医院或我院外科通过肢体血流图及有关检查确诊.其中门诊34例,住院6例;男35例,女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2岁,平均43.4岁;农民30例,教师2例,干部4例,工人4例;病程1~3年22例(症状较重者,病程相对较短,且很快出现局部变黑溃烂,剧烈疼痛.本组2例溃疡较重者,病程均在一年左右.局部溃烂在一个月以内.这可能于较大的动脉受累或突然闭塞,侧肢循环来不及建立,因而迅速出现缺血及坏死有关),3~5年16例,15年以上1例,30年以上1例(病程较长者溃烂的少,而且疼痛亦轻);上肢病变的4例(其中左手食指病变的2例,双手合指病变的2例),下肢  相似文献   

20.
贾正红  王莉 《山西中医》1994,10(4):22-23
顾步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临汾铁路医院(041000)贾正红,王莉近年来,我们用《洞天奥旨》顾步汤辨证加减,并配合中草药浸泡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8例,女2例;I期(缺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