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体会。方法由腹腔引流管内含有胆汁或右上腹穿刺抽出含有胆汁的液体,可确诊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中4例因十二指肠残端附近的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腹膜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疗法。对引流不通畅、并发腹膜炎的8例患者,再次手术清洗腹腔后,经残端瘘口放置十二指肠引流管。同时在上段空肠放置营养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4例保守疗法患者,术后15~20 d拔除双套管引流;8例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15~28 d拔除十二指肠引流管。腹壁戳口均在拔管后2~3 d闭合。结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应在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术中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满意者,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气囊导管治疗胃瘘十二指肠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和十二指肠瘘是普通外科的严重并发症 ,其治疗困难 ,病死率较高。作者采用气囊导尿管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瘘各 1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70岁。因“腹膜后神经纤维瘤”行十二指肠第 4段和第 3段部分切除 ,空肠十二指肠第 2段Roux en Y吻合 ,十二指肠第 3段内放置蕈状引流管 ,缝闭残端 ,残端外再放置 1根腹腔引流管 ;术后第 9天残端旁引流管内流出大量消化液 ,每天约 80 0~ 10 0 0ml。同时十二指肠内引流管每天也流出约 12 0 0~ 15 0 0ml消化液 ,诊断为十二指肠残端瘘。将十二指肠内引流管开放引流 ,十二指肠残端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2岁。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年,经系统内科治疗无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后壁距幽门约1.5cm处有一穿透性溃疡,溃疡周围瘢痕组织与胰腺广泛粘连。于幽门右侧切断十二指肠,行溃疡旷治。因考虑术后残端愈合差而在残端内置剪有侧孔的16号尿管,然后封闭十二指肠残端。经该尿管注水检查无渗漏。按Polya’s法行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处置橡皮引流管后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二天,患者因体位改变牵拉造瘘管及腹腔引流管后上腹部疼痛加剧,且向右下腹漫延。十二指肠造瘘管引流量减少(24小时量…  相似文献   

4.
张文祥  潘生华 《腹部外科》2014,27(5):350-35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间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12例病人,经二次进腹手术行十二指肠残端内置管减压、引流,并给予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后8周左右拔除残端内引流管,术后均治愈。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处理均会达到治愈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残端漏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十二指肠残端漏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未留置引流管的十二指肠残端漏多需再次手术处理 ,引流不及时或引流方法失当者可因腹腔及腹膜后间隙的继发感染而需多次手术。胃大部切除术是大多数医院总住院医师训练的基本手术 ,因处理经验的不足而发生的并发症时有报道。因此 ,对青年外科医师来说 ,必须重视对十二指肠残端正确处理方法的学习 ,特别在遇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巨大、急性穿孔及溃疡大出血等病理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接受将胰腺残端套入胃后壁方式吻合,采用术后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方法诊断是否出现胰瘘。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61.1±82.4)min,术中平均输血量(702.5±51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9.5±10.9)d;术后并发症3例(18.8%),其中胰瘘并腹腔积液、腹腔出血1例,胰腺残端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无住院期间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胰胃吻合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后排空障碍的因素很多,但输出段及吻合口周围同网膜粘连是常见原因。我院近12年遇到8例,对此是否必须通过手术解除,我们有不同看法,总结于下。病历介绍 60岁,男。30多年空腹胃痛,钡透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多年不愈,迫切要求手术,77年9月于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见十二指肠前后壁皆有疤痕,幽门管狭窄。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后毕罗Ⅱ式吻合,吻合口长5cm。术后第4天恢复肠蠕动,第8天进半流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吐出含胆汁胃液300ml。可见上腹膨满,有震水音,左上腹扪及一索条,并有轻压痛。随后禁食减压,每日减出2000~2200ml胃液。术后12天服稀钡透视,胃排空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后18天再次手术。发现吻合口附近及输出端被大网、空  相似文献   

8.
Roux-en-Y法处理闭合困难十二指肠残端1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腹部外科》2005,18(3):191-191
我院自1990~2004年共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16例,其中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困难的15例,采用Roux-en-Y空肠襻闭合十二指肠残端1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5~68岁,平均57岁。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胼胝性溃疡、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疤痕形成7例;十二指肠球后壁穿透性溃疡并大出血2例;胃窦癌侵及十二指肠球部4例。均因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困难而采用Roux-en-Y法封闭残端,术后予以持续胃肠减压并支持治疗,术后住院8~45d,平均术后住院12d。1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残端瘘。2.手术方法:常规胃切…  相似文献   

9.
毕罗Ⅱ式胃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残端不易关闭或关闭不够满意时,一般认为行导管十二指肠造口术较为安全,但如操作不当仍可发生残端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本文拟结合本院及本人所遇到的病例予以分析、讨论,吸取教训。一、残端瘘发生的原因(一)导管压迫造口处致组织坏死、裂开例1.男,45岁。因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胃大部溃疡切除,术后残端不易包埋关闭,而做置管行十二指肠造口术。术后第4天觉上腹胀痛,尤以右上腹为甚,并有明显压痛,T39℃,P116次/分,WBC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术后残胃扭转1例潘见峰,曲志敏患者男,4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后胃空肠吻合(空肠近端对胃小弯)术。术后第3天,进食流汁,食后即感上腹部饱胀,随即反复呕吐所进之食物,不含有胆汁。体查: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轻...  相似文献   

11.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胆肠吻合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与胆总管进行吻合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经8个月至14年(平均随访8年)的远期随访,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胆道逆行感染。随访中3例因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但术后证实无1例症状是由吻合口狭窄或逆行感染引起。结论: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排外的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吻合,可克服胆肠返流、胆道逆行感染、吻合口慢性牵拉造成狭窄等缺点,具有手术安全性大、术后并发症少、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且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但产生盲端综合征的问题可能依旧存在,值得以后在吻合术式的选择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 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 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 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肝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 其中术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 术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肝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肝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 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 生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瘘口置管引流失败的原因。方法:对25例十二指肠损伤和胃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口置管引流术后再发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再发性瘘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治愈率68%(17/25),病死率32%(8/25)。结论:不宜在十二指肠损伤或十二指肠残端瘘口处直接置管引流,合理的、有效的引流是十二指肠瘘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统计我院及部分文献报道胃手术6116例,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21例,占0.34%,现就有关胃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谈点临床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扭转致3次手术教训山东省文登市第一人民医院(264400)潘见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曲志敏1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后胃空肠吻合(空肠近端对胃小弯)术。术后第3天进食流...  相似文献   

16.
腹直肌后鞘补片行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修补(附26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普外科滕长胜封光男金岚王夏病理科张长淮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是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十分关键的步骤之一,而十二指肠残端瘘却是其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之一,因十二指肠残端瘘是其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处理好十二指肠残端,特别是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防止术后残端瘘的发生,寻找适当的关闭十二指肠残端的方法是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应用“腹直肌后鞘补片修补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术”并外覆大网膜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例1,女,71岁,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住内科治疗,病后15天出现呕吐、腹胀,经腹部B超、CT、穿刺检查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分别为97mm×43mm×40mm及96mm×62mm×50mm大小。经X线检查提示呕吐为囊肿压迫十二指肠所致。家属拒绝手术。病后35天,因呕吐频繁全身情况渐差时才同意手术,术中证实为巨大胰腺哑铃状囊肿。术中初试图剥离囊肿因粘连出血而改行囊肿引流,并行胃造瘘,十二指肠引流,置引流管通过十二指肠时发生困难,并损伤十二指肠粘膜,术后反复出现消化道及囊肿腔内大出血,术后40天死亡。例2,女,47岁…  相似文献   

19.
病人男,47岁.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4cm×5cm 溃疡疤痕,与周围组织及胰腺紧密粘连,行溃疡旷置术,十二指肠残端闭锁困难,闭锁不满意.术后给予补液、止血,输血治疗,脉搏、血压平稳,体温波动在38℃左右.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拔除胃管.术后第8天,突然出现右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术后4年残胃发生癌变的病例。该病例在随访中出现中上腹不适及CEA升高,胃镜检查发现胃底病变。Child术后残胃癌发病率低可能与病人5年生存率低且还未出现残胃癌就已死亡有关。Child术后如突然出现CEA增高或中上腹无规律疼痛,要警惕残胃癌可能。病例:男,68岁,因十二指肠乳头腺癌Ⅱ级行Child术后4年,复查发现胃底贲门部肿瘤2周入院。病人20余年前曾行脾切除术。入院前半年有中上腹隐痛不适和消化不良史。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