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药物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药物本身的作用、剂型以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诸因素的影响外,还要注意服药的时间。如果能掌握好最佳服药时间,将会收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单位在职职工血脂异常、脂肪肝的患病状况,提出拟干预措施。方法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肝脏检查资料,以及职工性别、年龄的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年间血脂异常、脂肪肝总体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持续增高,脂肪肝患病率2009年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男性患病率逐年升高;②血脂异常、脂肪肝40~49岁患病率增高明显;③年轻女性(50岁以下)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率较男性低,50岁以后迅速升高。结论虽然每年进行体检,但血脂异常、脂肪肝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患病率一直较高,尤其男性患病率持续升高,必须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经常会有患者问:“医生,降压药物应该什么时候服用最好?”这个问题很重要,也不简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5.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平煤集团职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978人,采用体格检查及测定生化指标的方法收集资料。测定职工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空腹血糖〉17.0mmol/L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胆固醇〉5.7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的判定标准。结果①高血压检出率为18.2%。②糖尿病检出率为3.9%。③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7.0%。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影响本组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年龄增大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婉月  随新  赵凤 《上海医药》2022,43(4):52-54,58
目的:通过对上海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现状,为辖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2989名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其中男5872名,平均年龄为(69.37±6.427)岁,占45.21%;女7117名,平均年龄为(69.29±6.412)岁,占54.79%....  相似文献   

7.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人,并且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经常同时存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多达3700万。在同一血压水平,异常血脂越高,  相似文献   

8.
吕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312-1312
近年来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1],为此笔者对某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发病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 :均为天津市某高校教职工 ,共计1036人 ,其中男588人 ,女448人 ,年龄22~83岁 ,平均 (52 45±12 34)岁。1 2研究方法 :空腹12小时后清晨7时抽取静脉血5ml,血样送至天津医科大学检验中心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为TC≥5 7mmol/L和 (或 )TG≥1 7mmol/L和 (或 )HDL-C≤0.67mmol/L。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  相似文献   

9.
餐前服药     
《家庭药师》2011,(10):102
  相似文献   

10.
张国忠 《河北医药》2006,28(7):629-629
2005年我们对石家庄市机关工作人员1 733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对体检发现血脂增高者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是否相互关联,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岩  赵贝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287-28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符合血脂异常的212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对生活方式、疾病常识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方式改善、疾病常识等认知情况及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重要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使高血脂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疾病防治知识,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慧英 《天坛药讯》2004,16(2):39-39
有了病看医生、买药吃,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对于干吃药不见效时,你一定会抱怨:什么医生啊,根本就不会看病!或者说:又是假药,害得我又白花了这许多冤枉钱。然而你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没有正确服药。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不仅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崩解、溶解和吸收,而且能改变药物的疗效,有时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饱食后服用阿斯匹林、速尿、地戈辛等会延缓其吸收。此类药服用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双氢克尿塞、VB_1、VB_2、安体舒通,适合在饱食后服用,可以增加其吸收。服用优降宁治疗高血压病时为了防止高血压危象,应忌食含酪胺量高的食物(红葡萄酒、干酪等)。  相似文献   

14.
血脂异常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0名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系统干预,对照组仅在体检后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化验,检测血脂水平,干预前后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结果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活方式量表总得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各单项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患者的各单项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只有吸烟、饮食习惯、安全三项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血脂四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的TG、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统领的系统干预,能显著改善体检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6.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为最常用的避孕制剂,其含有2种性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COC 可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COC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肝脏分解脂肪和清除三酰甘油能力降低及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育龄期妇女长期使用时应尽可能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COC,用药期间进行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并且发病年龄年轻化。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引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已经成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与日常生活中高脂、高热量的不合理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本文旨在综述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治疗方面的主要思想,向广大读者提供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20多年,接触到各种疾病的患者,遇到各种各样有关药品方面的咨询问题。现就一些用药误区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常见药品的使用给予指导。
  1服药时间
  1.1不同类别药品的服用时间
  1.1.1晨服:(1)长效降压药:因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16∶00~18∶00出现2个高峰,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最低,即“一谷”[1]。一般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多数在服用后30min出现,2~3h后作用最强,故为有效控制血压,每天服1次的降压药宜在晨7∶00左右服用,每天服2次的下午4∶00再服1次,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高峰吻合。(2)抗抑郁药:抑郁症状晨重晚轻,宜于晨服。(3)驱虫药:清晨空腹一次顿服,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4)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服药后2~5h达到峰值,常在早晨空腹服用[2]。  相似文献   

20.
周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58-58,60
随着社会现代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西方“垃圾食品快餐”广泛渗入中国市场等多种原因,人们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增长。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我科对50例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血脂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