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intermittent?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眼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并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及视功能、融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正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过矫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6个月的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视功能阳性率均降低,Ⅲ级视功能阳性率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Base-out恢复点参数、视功能、斜视度(N-D值),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过矫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se-out恢复点参数与Base-in(BI)恢复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常视近立体视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斜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32眼)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双眼外直肌后徙12mm。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无眼球外转受限。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避免损伤过多的眼外肌,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的矫正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型手术支持。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0例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双眼外直肌等量后徙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术式进行改良,适当增加了外直肌后徙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眼位矫正情况、眼球内转受限情况以及双眼视觉功能。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斜视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眼位正位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其欠矫率和过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眼球内转受限率(3.7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立体视恢复率和融合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1.25%、9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矫治大角度外斜视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纠正大角度外斜视患者的眼位和斜视度,其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视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及对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外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1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n=108例,7岁后实施)与观察组(n=108例,7岁前实施手术),对比两组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以及融合功能、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和家属对患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融合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岁前实施手术可显著提升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改善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外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常量上直肌徙后术治疗下直股缺如性上、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1例下直肌缺如性上、内斜视患者施行超常量上直肌徙后术.结果:随访时间四月,患者斜视角度明显改善.结论:超常量上直肌徙后术是治疗下直肌缺如性上、内斜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微创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正位率及眼表外观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斜视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斜视矫正术,n=51)和研究组(显微镜下微创斜视矫正术,n=5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恢复情况、术后3 d、1个月正位率及术后眼表外观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35%)(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1个月研究组患者正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均未有结膜切口瘢痕与囊肿,外观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斜视患者采取显微镜下微创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确切,更有利于患者的视觉恢复及提高正位率,且对患者眼表外观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肌边缘切开术与配戴三棱镜对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眼位矫正效果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选出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配戴三棱镜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肌边缘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正位率、残存斜视度、融合功能、融合范围、近立体视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术后1个月、3个月的正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正位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残存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残存斜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融合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融合功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融合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融合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精细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配戴三棱镜相比,直肌边缘切开术能够有效矫正共同性内斜视,有助于双眼融合功能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经改良腹直肌外缘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依据手术切口不同将74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行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观察组行改良腹直肌外缘切口。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应用改良腹直肌外缘切口实施阑尾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操作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外直肌麻痹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分离上、下直肌颞侧端睫状血管并施行直肌联结联合内直肌后徙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 26例中,22例术后原在位眼位小于+10△,代偿头位消失,占84.62%;好转4例,占15.38%。平均外转过中线12°,外转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等并发症。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直肌联结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直肌麻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儿童牙颌畸形进行矫正,观察矫正效果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牙颌畸形儿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托槽矫治器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牙周指数、疼痛评分、美观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显著降低(P<0.05),牙龈退缩指数(GR)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d、1周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观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儿童牙颌畸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牙周指数、疼痛情况和美观效果,减少炎症和应激反应,安全舒适,值得临川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的 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银离子敷料在难愈性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8月-2023年2月京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难愈性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试验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银离子敷 料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情况、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 验组创面红期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敷料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 及治疗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创 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 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效果良 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敷料使用率,减轻疼痛,同时可降低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和并发症发生 几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出院,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侧睑板条固定术联合射频技术在退行性下睑外翻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的82例(90眼)退行性下睑外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yron Smith改良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睑板条固定术联合射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vs 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侧睑板条固定术联合射频技术矫正退行性下睑外翻效果显著,舒适安全,术后美观,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比较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 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两组均接受斜视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角膜缘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s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眼表环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角膜缘切口治疗,前者对 眼表环境影响小,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我院自拟方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次/d,2片/次,治疗组给予我院自拟方白头翁汤加减中药汤剂灌肠,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100 mL保留灌肠,两组均以10 d为1疗程,期间间隔2 d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排便次数、便血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肠道黏膜修复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有效减少治疗复发率(P0.05)。结论:自拟方白头翁汤加减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椎功能,采用侧隐窝角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依据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30.53±9.76)°、(27.27±8.39)°]、骨性侧隐窝角[(33.18±10.36)°、31.52±9.85)°]均大于术前[软性侧隐窝角(14.26±7.92)°、(14.51±6.83)°,骨性侧隐窝角(16.63±6.58)°、(17.02±7.73)°](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4%)与对照组(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撕裂、永久性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镜下椎管减压术对减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下肢疼痛、改善侧隐窝狭窄及腰椎功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00例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股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股沟皮瓣修复 术治疗,比较两组皮瓣断蒂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皮瓣感染情况、临床疗效、创面周围炎症情况及烧伤组 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瓣存活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 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2、3、4、5周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均 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皮肤修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皮瓣存 活率,控制创面周围炎症反应,降低皮瓣感染发生几率,从而改善肢体功能及皮肤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 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黄芪与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与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总疗效、症状改善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Scr、TC、TG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1);各种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UAER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Scr、TC、T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照组上述指标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黄芪与丹参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可降低UAER、改善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对歪鼻畸形患者采用改良鼻外侧截骨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 南京市玄武艺星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90例歪鼻畸形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参比组(45例)和 研究组(45例)。参比组行不对称驼峰锉削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鼻外侧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鼻外形偏 斜值、鼻塞情况、鼻整形美观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鼻外形偏斜值低于治疗前,且 研究组低于参比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比组(P <0.05);两组 治疗后RO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比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歪鼻畸形患者,改良鼻外侧截骨术可改善其鼻外形偏斜、鼻塞情况,且鼻 整形美观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