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阴茎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等.淋巴转移是阴茎癌主要的转移途径,而腹股沟淋巴结是转移的首站,因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手术治疗阴茎癌的重要步骤[1].开放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切口大,切除皮下组织多,术后极易发生腹股沟区皮肤缺血坏死或淋巴瘘,造成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皮桥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也存在切口大、愈合慢的问题,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后期治疗[2].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对20例阴茎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脐皮下途径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治疗阴茎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经脐皮下入路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阴茎癌患者病例资料,共27例,年龄为(54±7.5)岁,所有患者均为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20例,中分化7例。患者平卧位,可视下建立皮下空间,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保留大隐静脉主干,清扫范围以外环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为上界,以髂前上棘与其下20 cm处的连线为外界,以耻骨结节及其下15 cm处的股内侧为内界,内界和外界下缘的连线为下界。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6) min,手术中出血量(40±8) ml,术后住院时间为(6.8±1.5) 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4±1.2) d。左侧清扫淋巴结数量12.5(5~21)枚,右侧清扫淋巴结11.4(2~19)枚。术后随访14~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皮下血肿,3例患者术后淋巴漏,予以加强营养、延长拔管时间后痊愈,2例出现淋巴囊肿,局部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癌治疗中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4例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30(20~50)ml,平均手术时间248(233~272)min,平均清扫淋巴结18(13~23)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12)d。1例患者出现穿刺位点愈合延迟,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可避免皮瓣坏死、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4.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低的发病率,然而,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阴茎癌的发病率较高。目前,阴茎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留阴茎的治疗(微小病灶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性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程度、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阴茎癌最早和最常见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开放手术、改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各手术方式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低的发病率,然而,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阴茎癌的发病率较高。目前,阴茎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留阴茎的治疗(微小病灶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性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程度、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阴茎癌最早和最常见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开放手术、改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各手术方式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顺行性腹腔镜下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术对阴茎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例阴茎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行顺行性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了术前相关准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恢复情况及术后淋巴结病理情况,随访生存期等。结果 1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63±4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8±13)ml。随访6~48个月,复查全腹CT及肺部CT等,14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的迹象。结论 顺行性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安全,手术时间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术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阴茎癌预后重要因素之一。传统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因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已较少应用。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能显著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控瘤效果令人满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着重于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应用、发展、适应证、有效性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改良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技术(VEIL),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患者诊疗的意义。方法对本中心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3名有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指征的阴茎癌患者行双侧改良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总结手术步骤,统计手术相关数据,结合以往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3名患者共6例改良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106.7min(82~121)。每侧清扫淋巴结平均9.3个(7~11个),无术中并发症发生,除一位患者发生双侧淋巴漏外无皮瓣坏死、淋巴水肿、伤口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具备以往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在保证了清扫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该术式对于肿瘤的远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茎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患者31例,疣状癌患者2例。5例行阴茎局部病变切除术,2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其中7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一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3例患者定期随访1~5年,平均随访31个月,1年生存率为93.9%(31/33),2年为87.9%(29/33),5年为72.7%(24/33)。本组6例T1G2期以上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生存率为83%(5/6);而另有14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死亡7例,生存率为50%(7/14)。在33例阴茎癌患者中,9例可扪及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行双侧淋巴结活检,有6例为阳性,阳性率高达66.7%(6/9);但有3例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13%(3/23)。有7例伴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合适地选择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期行阴茎癌原发病灶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55例同期行阴茎癌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9岁.行同期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7侧,1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之前曾行大隐静脉抽出术,2侧行同期经典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 107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侧次(0.9%),下肢淋巴水肿18侧次(16.8%),皮瓣坏死6侧次(5.6%).每侧切除淋巴结3 ~23枚,平均11枚.3年总生存率为84%. 结论 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保证控瘤效果,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改良的腹股沟淋巴清扫治疗阴茎癌进行了研究。所谓改良的腹股沟淋巴清扫,即只对腹股沟韧带、股静脉和大隐静脉、长收肌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的淋巴和脂肪组织进行清扫,范围小于传统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清扫。共26例阴茎鳞癌患者同次手术中行阴茎切除术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中行淋巴结冰冻活检,如有转移,则该侧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2.
传统开放手术清扫腹股沟淋巴结是治疗阴茎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术式之一,但存在切口感染、伤口愈合慢、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随着研究的进步和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VEIL)在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清扫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成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可选治疗方式之一,本文就VEIL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脐单孔三通道入路,腹腔镜下对3例阴茎鳞癌、1例会阴部上皮样肉瘤患者施行双侧改良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肚脐取一倒U型2~3cm切口,分别置入2个5mm和1个12mm穿刺器。手术操作通过可弯曲的钳、电凝钩及超声刀完成。清扫范围为髂内外血管分叉处以下的髂血管区域和闭孔附近的淋巴组织。结果 4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05min;出血量70~250ml,平均126ml。无术后出血、皮下气肿、淋巴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微创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通道扩张行下腹皮下隧道顺行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例采用双通道扩张下腹皮下隧道顺行阴茎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12侧)均顺利完成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腔镜清扫时间(82.50±12.08)min/侧,出血量(28.33±10.95) ml,清扫淋巴结数目[浅组(11.16±1.02)枚,深组(0.67±0.74)枚],术后病理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330±1.60) d,拔管时间(12.00±2.06) d,术后并发症:皮肤感觉异常5侧、下肢水肿3侧、淋巴篓3侧、蜂窝织炎1侧,随访时间(20.60±12.51)个月,所有患者腹股沟区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双通道扩张下腹皮下隧道顺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安全可行,并发症率低,能彻底清扫腹股沟淋巴结且手术时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阴茎癌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科12例阴茎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由同一术者完成,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病理结果、肿瘤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12例24侧腹腔镜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3.33±20.16)min,术中出血量30-50mL,术后平均住院(6.56±2.24)天,术后引流管平均留置(15.22±7.40)天。12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单侧平均清扫浅组淋巴结(8.44±3.20)枚、深组淋巴结(1.33±0.65)枚,2例患者出现单侧浅组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未见阳性淋巴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24):2例患者出现单侧淋巴漏伴下肢水肿,另有2例单侧淋巴漏、1例单侧创面皮肤感染、2例一侧下肢水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腹股沟深组淋巴结转移的阴茎癌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5例)以及传统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改良组采用了包括①平行的小切口;②冷刀分离枝术;③吸引器负压吸引等新方法。统计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改良组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愈出院。结论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镜下阴茎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1月对14例阴茎癌行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对腹股沟淋巴结和隐静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扫描和盆腔淋巴CT检查,术中建立人工手术腔隙,置人腔镜以及操作器械,先用超声刀扩大皮下腔隙,向上至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腹外斜肌腱膜,外侧至缝匠肌外缘,内侧为长收肌内侧,下界为股三角顶端,解剖出股动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并切除该范围内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从穿刺孔取出清扫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术后置引流管引流。结果14例均顺利完成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03min(95~11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ml(20~130m1)。双侧切除淋巴结共5—14枚,平均9枚,淋巴结均阴性。术后留置引流管平均5d(3~7d)。术后住院5~8d,平均6d。1例出现淋巴囊肿,2个月后消退,其余患者未发生股血管损伤、皮缘坏死、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和淋巴漏等切口相关的并发症。14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无明显双下肢肿胀及活动障碍。结论腔镜下阴茎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保证清扫范围并减少标准开放手术带来的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良,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2000~2008年对25例阴茎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清除区域内Scarper's筋膜下脂肪及纤维组织,不切断大隐静脉主干,旋转带精索的睾丸及鞘膜覆盖股管,而不离断和转移缝匠肌.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共检出432枚,平均17.3枚,病理证实阳性共17例29枚淋巴结,68%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热、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远期并发症,另有16%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轻度坏死及愈合延迟、阴囊水肿、淋巴漏.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大片皮肤坏死、股血管损伤、淋巴管瘤、下肢运动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和76%.结论: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根治性清扫范围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阴茎癌手术治疗及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方法 对阴茎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确定其性质. 结果 46例阴茎癌患者中,高分化鳞癌25例,中分化鳞癌18例,低分化鳞癌3例.其中4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20例活检阳性,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另22例阴性,其中淋巴结炎症及反应性增生者16例,密切观察随访. 结论 对阴茎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作双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确定其有无转移及进一步对活检阳性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成功案例.方法:对15例阴茎癌而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1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增大,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论:阴茎癌容易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