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容医学》2016,(6)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成年患者颧牙槽嵴区不同植入角度下的骨质厚度与植入高度,并与个别正常者进行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患者颧牙槽嵴区适宜的植入位置,为临床上微种植钉在颧牙槽嵴区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骨性Ⅱ类错和个别正常者各20例,收集实验对象的CBCT图像,测量两组对象当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时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侧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分析植入位置或植入角度改变时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差异。结果:1两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植入高度左右侧对应位点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植入高度均随着植入角度增大而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颧牙槽嵴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骨质厚度较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厚,植入高度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较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骨性II类错和个别正常者颧牙槽嵴区厚度及植入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成人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骨质厚度明显厚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上方,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上方更适宜微种植钉的植入;2骨性Ⅱ类错和个别正常成年人具有相似的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及微种植钉植入高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锥形束CT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厚度,为颧牙槽嵴区
微型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和获取初期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
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0例成年骨性Ⅱ类患者(高角、均角、低角各40例),导入CBCT扫描
数据,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不同冠状层面在H13、H15、H173个高度以及L1~L66个层面处与功能牙合平面呈
60°夹角的骨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颧牙骨厚度由H13到H17逐渐变薄,统计学意义
显著(P <0.01);由L1到L6层面逐渐变薄,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1);高、均、低角组间比较,L1~L3
为低角<均角<高角,L5、L6为低角>均角>高角,除B6-1,B6-3位点外,其余各测量位点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成年人骨性Ⅱ类颧牙槽嵴骨厚度向颅方、向后方逐渐变薄,就骨厚度而言,
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在高角患者植入位点的选择上可适当靠前,低角者可适当靠后,临床上应注意结合
CBCT和触诊以提高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笔者科室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高位头帽口外弓治疗,研究组采用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骨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牙齿相关指标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上齿槽座角(SNA)、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 Gn-SN)、下齿槽座角(SNB)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较治疗前变小,研究组OPS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唇到E线距离(LLEP)、上唇到E线距离(ULEP)、上唇突度(UL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Z角与治疗前相比变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距离(U1-NA)、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距离(Ap...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容医学》2016,(10)
目的:通过CBCT检查手段对于牙槽嵴植骨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以使这些评价数据可以直观地体现手术后牙槽嵴三维形态,并能够指导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的进一步综合序列治疗。方法:138例牙槽嵴裂患者(共148侧裂隙),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对本研究中的患者进行CBCT检查,并按照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进行实验数据测量。结果:成骨效果较好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所占比率均较低(30%),呈现降低趋势。术后成骨效果一般的患者所占比率在这两个时间点均较高,而且从术后3个月到术后半年呈现增加趋势。结论:CBCT可以更为精确地进行牙槽嵴裂术后疗效评价,可以对裂隙内移植骨进行多维度测量,并且可根据测量结果,初步制定出评价参数及疗效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测量100例维吾尔族青少年与100例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头颅侧位片,应用NEMO CEPH NX头影测量系统统计分析各项测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比较维吾尔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汉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构成类型上都以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最多见,这种类型在维吾尔族占71%,在汉族64%。2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的类型中的比较,U1/NA、U1/L1、L1/NB、U1-NA、L1-NB、Po-NB这6项测量值和汉族青少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它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比较分析,维吾尔族上前牙较汉族唇倾,且下前牙较舌倾,颏部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正畸治疗的46例初次矫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8~30岁。所有患者均为骨性Ⅱ~1类错牙合,以FMA角及前后面高比值为分组标准,分为高角组和均角组,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上颌尖牙的牙与颅骨的关系,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上尖牙牙根的颊侧旋转角度在高角骨面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三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三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著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牙玻璃离子??(牙合)垦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打开咬合的机制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采用后牙玻璃离子??(牙合)垫加固定矫治器,对照组15名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加固定矫治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ANS-Me(mm)、N-Me(mm)、S-Go(mm)、U6-PP(mm)、L6-MP(mm)、U1/SN(°)、L1/MP(°)增大,而U1-PP(mm)、U1/L1(°)、Overbite(m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后面高增加,上下后牙伸长,上前牙压低,上下前牙唇倾.两组相比,除U1/SN、L1/MP、U1/L1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牙玻璃离子牙舒婆配合固定矫治器是治疗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Ⅱ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牙合]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Ⅱ类成年患者与正常牙A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Ⅱ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口内表现为前牙内倾,覆■较深,通常侧貌较佳,故在正畸治疗时,期望改变切牙轴向,打开咬合,恢复前牙正常覆■覆盖,但尽可能不破坏软组织侧貌。该类患者由于上切牙舌向倾斜,常常导致上前牙牙根紧贴唇侧骨皮质,造成牙根及牙槽骨形态改变,而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牙体发育时也会有不同于其他错■畸形患者的特点,这些因素均会对牙的移动以及牙槽骨的改建造成影响。因此,在正畸治疗前后,均应了解并关注这类患者上前牙区牙及牙槽骨的形态及变化,控制牙体进行安全有效的移动。 相似文献
14.
15.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分析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男女各50例)安氏Ⅱ2错(牙合)的恒牙(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前牙比95%可信区间为:78.4±2.84;全牙比95%可信区间为90.9±1.70;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中Bolton比值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53例、54例.结论: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的Bolton值略小于正常(牙合)的标准;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中Bolton比值无性别差异;100例安氏Ⅱ2错(牙合)中有略大于1/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上下牙量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容医学》2014,(16)
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及下颌骨生长量。结果:髁突内外径仅年龄组别间有差异。III类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关节窝深度小于I类患者。III类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长量大于I类患者。结论:III类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与I类患者有所差异,且有与I类患者不同的生长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安氏Ⅱ2错后的软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对26例10~15岁安氏Ⅱ2错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相结合进行正畸矫治,共选取20项硬、软组织测量项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正畸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硬、软组织项目均发生显著变化,SNB、U1-SN、U1-NA(mm)、OJ(mm)、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均增大(P〈0.05),ANB、OB(mm)、鼻唇角、上唇倾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均减小(P〈0.05)。结论:正畸治疗可以改善安氏Ⅱ2错关系,同时也使其软组织侧貌外形更加协调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联合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年轻成人安氏II2错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13.5~20岁年轻成人安氏II2错病例,先使用固定矫治器迅速调整上切牙转矩度,再使用改良Twi n-bl ock矫治器,同时采用固定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间关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覆、覆盖正常,咬合关系理想,面部美观改善。下颌骨向前调位,下面高增加。结论:固定矫治器可以快速、精确地调整切牙角度,获得理想的颌间关系。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能够产生矫形作用,利于患者取得良好面型,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lmm且ANB平均为7.4^o伴Ⅲ。深覆[牙合]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NA-PA平均减少4.4^o,ANB减小2.3^o,SNA减小1.9^o。下颌Spee氏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其改善的关键在于上切牙内收前深覆[牙合]的矫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能的导致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17例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与植骨手术成功的关系.结果:大龄患者植骨失败率显著高于9~11岁患者,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率高于单侧,单侧完全性裂失败率高于不完全性裂和隐裂.结论: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是影响植骨手术成功与否的几个关键因素.双侧裂隙软组织严重缺乏者,可考虑先行一侧牙槽嵴裂骨移植术,待植入骨生长稳定后,再行另一侧植骨,手术操作动作须熟练、力度要准确,无张力严密缝合,减少手术创伤、植骨量要适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