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蒂"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沟旁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鼻唇沟旁皮肤肿物,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风筝"皮瓣,推进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较好。随访6~24个月,术区外观较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双蒂"风筝"皮瓣修复鼻唇沟旁皮肤缺损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掌握"风筝"皮瓣的手术要点,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风筝样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筝样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对21例面部因外伤、体表肿瘤、黑痣、瘢痕等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梭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的一侧设计、形成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风筝”样皮瓣,皮瓣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缺损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2.0—2.5倍,推进覆盖缺损部位。结果21例患者术后风筝样皮瓣全部成活。经1。12个月,皮瓣在色泽、形态和功能上均保持良好,修复效果显著。结论风筝样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术后效果好,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Limberg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9例面部肿物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Limberg皮瓣修复创面.其中肿瘤患者3例;色素痣患者6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伤口Ⅰ期愈合,随访3~6月未见肿物或色素痣复发,瘢痕不明显,形态满意.结论:Limberg皮瓣修复面部中小缺损创面效果良好.设计原则包括:将旋转瓣设计在临近皮肤最松弛区域并且最好完整覆盖一个凸出的美学单位;如果局部旋转后发生猫耳畸形,可以使用皮下蒂皮瓣或者改良的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皮瓣);如缺损为圆形,用阅读者皮瓣(the reading man procedure)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风筝"皮下蒂皮瓣在颌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颌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以皮瓣基底部组织为蒂的"风筝"皮瓣,修复因面部皮肤病变切除后和外伤造成的中等大小的圆形或类圆形皮肤缺损13例,缺损大小平均约3.0 cm×5.0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2周至4年,效果满意.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局部平整,术后瘢痕与皮纹方向一致或隐藏于皮肤皱褶内而不明显,面部各主要器官没有明显扭曲和移位畸形,肿瘤术后无复发.结论 "风筝"皮瓣具有临床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可靠等众多优点,是颌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理想、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1例面部良恶性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的皮肤缺损采用"风筝"皮瓣修复,手术切除病灶后,在缺损的一侧顺皮纹或皱褶线设计三角形皮瓣,使皮瓣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缺损直径,皮瓣长度为缺损长度的2倍,以皮瓣正下方组织为蒂制作皮瓣,将皮瓣向原发缺损推进后修复创面,继发缺损皮下游离后直接缝合。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1周拆线,全部皮瓣存活良好,无坏死、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风筝"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疗效好,能取得较好美学效果,且临床操作难度不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因面部病变组织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患者36例.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的一侧设计、形成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皮瓣,皮瓣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缺损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1.5~2.0倍,推进覆盖缺损部位.结果36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的血运可靠及转动灵活、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对于因直接缝合张力大或可能引起面部器官移位的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3例患者均为面部肿物切除后圆形或类圆形组织缺损,修复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68±1.81)cm~2,在缺损周围设计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转移并缝合固定。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个月~3年,创面无明显瘢痕,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效果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头面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8年8月共收治20例因外伤导致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0cm×4.0cm~7.0cm×8.0cm,缺损深度为皮肤全层至骨质表面,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形状、深度、位置和邻近组织的特点,在特定解剖区域设计合适的局部皮瓣如菱形皮瓣、易位皮瓣、旋转皮瓣、推进皮瓣等多种方法对缺损部位进行一期手术修复。结果:患者愈合率为95.00%(19/20),修复后皮肤色泽、美观度以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满意度为95.00%(19/20),随访半年,仅1例患者由于创口感染致瘢痕增生需要二次修复。结论:对于急诊外伤所致的头面部软组织缺损,在特定解剖区域设计合适的局部皮瓣一期修复,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外形和美观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头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60例,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局部皮瓣美容修复,观察患者皮瓣修复效果、心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愈合,术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6.67%;仅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性状与缺损处相似,瘢痕小,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36例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68±2.23)cm~2。按鼻部亚单位和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大小、深度及部位,分别在鼻唇沟设计"风筝"皮瓣(9例)、改良菱形皮瓣(19例)、旋转皮瓣(6例)、局部皮瓣(2例)修复,全部创面与皮瓣匹配良好。结果:36例患者中有29例评价为优;5例为良;2例为一般;0例为差,总有效率为94.4%。本组病例皮瓣100%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良好,患者对面部形态及美学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有较高的形态要求,我们应用"风筝"皮瓣修复眼睑、鼻唇沟及面颊部因色素痣、瘢痕及其他体表肿瘤等切除后在面部出现的皮肤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例多种皮瓣联合修复面部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术后缺损疗效。方法2019年6月收治1例29岁NBCCS女性患者,因面部多发黑色丘疹10余年入院。入院检查,面部可见多发黑色斑块(范围为0.6 cm×0.3 cm^3.5 cm×3.0 cm)以及散在黑褐色丘疹(直径0.2~0.6 cm)。术前病理检查示BCC。术中行肿物扩大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0.6 cm×0.4 cm^7.5 cm×3.5 cm,分别采用鼻唇沟瓣、局部皮瓣及前臂皮瓣修复。结果术后各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获随访5个月,面部表情自然,外形对称,右眶下区与周围组织存在一定色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面部NBCCS术后缺损可选择多种皮瓣联合修复,其中前臂皮瓣可修复面部较大缺损,鼻唇沟瓣、局部皮瓣修复小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4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面部病灶切除术后根据患者面部损伤情况在邻近部位设计不同皮瓣修复。对不同皮瓣修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患者面部缺损大小为1.2cm×1.0cm^4.8cm×2.1cm,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所有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发现,皮瓣色泽正常,皮肤血运良好、有触感,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不同优势,应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就近取材或采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愈合,保证面部功能及外观的完整。  相似文献   

14.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的应用体会.方法:本组8例体表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5例,鳞状细胞癌3例,切除范围在边缘外5~15mm.缺损全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皮瓣长宽比为1~3:1,面积大于缺损部位10%~30%,切取深度面部为SMAS浅面,头部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斧头状皮瓣3例,其中改良菱形皮瓣2例,鼻唇沟皮瓣1例,易位皮瓣1例,上唇组织推进皮瓣1例.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除1例巨大,使用中厚植皮封闭外,余均能拉拢缝合.经3~8个月随访,局部外形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只要具备适应证,局部任意皮瓣是头面部浅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鼻背"风筝"皮瓣修复鼻尖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集鼻尖部缺损病例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54岁,均采用鼻背"风筝"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瘢痕不明显,鼻部外形较满意。结论:应用鼻背"风筝"皮瓣修复鼻尖缺损,手术方法简便,供区可直接缝合,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I期手术根据32例面部组织病损修复需要的不同特点设计并制作扩张皮瓣,II期手术切除皮损区域并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32例中,30例面部病损切除后利用扩张皮肤形成局部皮瓣一次完成修复,修复后的皮肤质地和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满意。一次修复缺损创面最大者约7cm×10cm。患者修复后皮损区愈合良好,瘢痕较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辅助植皮或应用连续扩张法完成修复。面部皮肤扩张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域的修复达到更接近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风筝”皮下蒂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因面部病变组织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患者36例。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的一侧设计、形成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皮瓣,皮瓣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缺损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1.5~2.0倍,推进覆盖缺损部位。结果 36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的血运可靠及转动灵活、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对于因直接缝合张力大或可能引起面部器官移位的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89例,术区缺损面积1.0 cm×1.2 cm~4.5 cm×5.3 cm,以面部美学亚单位分区为原则,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等,设计局部皮瓣一期美容修复。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4~24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肿物无复发,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损伤范围较小,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厚度、色泽与缺损处相似,瘢痕隐蔽,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美学与功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14例。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到3年,局部外观满意,功能恢复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甲腔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甲腔皮肤缺损,通过耳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对8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采用耳前局部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结果:8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耳前皮瓣修复,皮瓣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甲腔变形,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无外耳道狭窄发生.色泽接近耳甲腔肤色.供皮区瘢痕小切口蔽可避免耳甲腔变形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