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有关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最新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情况方面均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单药或它联合化学药物或(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从PD-1/PD-L1抑制剂获益的患者可能是具有特定分子特征的群体,但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其疗效。结论 从本综述了解的进展看,PD-1/PD-L1抑制剂治疗能使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但仍需寻找更多用于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优化用药方案,同时还需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以解决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2.
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在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一线化疗失败后的病例显得尤为重要。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抑制剂在包括尿路上皮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与常规化疗相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患者总生存获益明显。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5个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将重新定义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标准,然而相当比例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对PD-1/PD-L1通路抑制剂无应答,蛋白水平表达的PD-L1在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发生隐匿、多点原发、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或肾输尿管切除术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MIUC)标准的治疗方法。同时,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和转移性的晚期UC患者,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并非所有UC患者均可从中获益。近年来,有大量实验研究关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也逐渐被批准用于UC的一、二线治疗。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在UC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50%,但是,合并复发或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预后仍较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的免疫治疗已在多种人类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包括PD-1/PD-L1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在骨肉瘤综合治疗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骨肉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骨肉瘤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表达水平与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阶段取得出色的治疗结果。此外,新辅助治疗阶段降低化疗强度联合免疫治疗或去化疗的双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不同于转移性TNBC,PD-L1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较低,未来需结合其他免疫标记物,细化TNBC分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进一步提高PD-1和(或)PD-L1抑制剂的疗效价值,从而实现TNBC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  相似文献   

7.
除了根治性手术、放化疗外,免疫治疗成为近年来结直肠癌(CRC)治疗的热门研究领域。随着对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已被批准用于微卫星不稳定(MSI)的CRC患者。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来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最终杀灭肿瘤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一种将色氨酸分解为犬尿氨酸的酶,其本身以及下游代谢产物都在免疫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IDO和PD-1/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肿瘤免疫逃逸中IDO与PD-1/PD-L1的联系以及免疫检查点和错配修复基因的相互关系。同时,微卫星状态与PD-1/PD-L1和IDO表达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从而有助于指导肿瘤免疫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在透析中常需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药物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能有效恢复T细胞对肿瘤杀伤功能,目前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PD-1抑制剂临床使用时间不长,对其不良反应存在认识不足,尤其是在血液透析这类特殊人群中,目前文献未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再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5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临床资料与生存情况,并收集2018年以来的文献相关资料,重点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5例肝移植术式均为原位经典全肝移植,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肿瘤复发病例。8篇文献报道了38例患者,其中7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其中2例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病死率为5.26%(2/38)。2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55%(2/38)。结论 HCC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期间使用PD-1抑制剂作为桥接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甚至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纳米刀消融联合PD-1/PD-L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已显示出对许多不同的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2016年10月下旬,阿特珠单抗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用于治疗含铂类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进展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2.
正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主要表达于T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包括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肾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与PD-1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迁移、增殖和杀伤功能,实现肿瘤免疫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 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治疗将其归入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疗效,分析观察组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 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余1~2级及3级不良反应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FOLFOX-HAIC联合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CNLC Ⅲa期HCC疗效较佳而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通过影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1]。本研究通过将两者联合进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旨在为临床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型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实施肝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晚期肝细胞癌实施肝移植的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5±4.3)岁。分析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仑伐替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抗转化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例行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转化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肿瘤标志物均显著降低。但4例患者均未能接受手术切除。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TACE及PD-1单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海绵样变是有效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日间病房输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4例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行PD-1输注治疗,通过设置日间病房模式;提升护士免疫治疗专业能力;制定特殊用药管理规范;双重把控,全面评估,知情同意;严格药物交接、检查;正确配制、准确输注;多途径多维度健康教育;及时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64例患者每次在院中位时间102 min,输注费用中位数172元/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74例(28.03%),其中1~2级62例;3~4级12例,其中7例经评估后永久性停用PD-1抗体,1例患者停药后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采取日间病房模式输注PD-1抗体,可以缩短患者在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但需要完善特殊用药制度、流程及应急预案,严格药物交接、检查,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3 378例食管鳞癌患者。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均为12分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细胞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190/504)和41.7%(1 407/3 378)。PD-L1在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412/987)。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表达组[HR=1.30,95%CI(1.01,1.69),P=0.04]。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O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HR=0.65,95%CI(0.53,0.80),P<0.000 1]。结论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在食管鳞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是食管鳞癌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B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92例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接受PD-1 抑制剂治疗的晚期BTC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资料,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92例病人中,胆囊癌(GBC)31例、肝内胆管癌(ICC)34例、肝外胆管癌(ECC)27例。PD-1抑制剂治疗后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DCR)17.4%和40.2%,其中GBC(25.8%)和ICC(23.5%)病人的ORR高于ECC(0)病人。92例病人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中位OS为10.0个月。联合靶向治疗组中位PFS及OS大于单药组(分别为5.0 个月vs. 2.5个月,P=0.007;11.0 vs. 7.5个月,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中位PFS 及OS大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 个月vs. 2.5个月,P=0.227;10.0个月 vs. 7.5个月,P=0.114);联合靶向治疗组中位PFS 及OS与联合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0个月vs. 3.2个月,P=0.101;11.0 vs. 10.0个月,P=0.254)。6例病人出现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BTC病人,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与ECC相比,GBC和ICC病人更可能从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及其联合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并为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方法收集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针对PD-1/PD-L1通路的抗体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患者中效果更佳,多种抗体联合治疗以及其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应用方案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高频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生存获益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联合方案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