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修复治疗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分为A组和B组。A组的RBH范围为5~9mm,采用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修复治疗;B组的RBH范围为3~5mm,在A组基础上,适当给予骨挤压。3个月后,观察患者种植体骨质增量、边缘骨丧失高度、留存率及种植体凸入上颌窦内长度、窦底、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A组骨质增量高度及边缘骨丧失高度较低于B组,而A组留存率(100%)较高于B组(95.4%),两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凸入上颌窦内长度与上颌窦底形成、新骨形成但未形成新窦底、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等窦底骨改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修复对治疗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种植体留存率,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种植时,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下简称上颌窦内提升术)非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笔者科室行种植牙手术的24例接受上颌窦内提升非植骨术患者,内提升高度2~4mm,平均高度3.2mm,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30颗,随访观察。结果:一期手术半年后,经X线检查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常规行种植修复,经两年观察种植体无不良反应,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创伤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对垂直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上颌窦内提升后非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也能获得良好的种植骨结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22枚)上颌后牙高度不足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其中窦底提升高度超过3mm(共13枚种植体)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并同期行牙种植体植入术,术后6~10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术后曲面断层片显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组(共13枚种植体)窦黏膜提升幅度在3.3~11.2mm(平均提升6.46mm),种植体末端进入窦内长度1.6~7mm(平均3.89mm),1例术后鼻腔有出血,1周后症状消失。1例种植术后4个月失败脱落,脱落后5个月重新补种成功。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骨量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小开窗在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中的较长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上颌后牙缺失病例27例,剩余牙槽嵴高度(RBH)≤7mm,平均(4.03±1.87)mm,在上颌窦前外侧壁行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共42枚,术后半年行上部结构修复,所有病例观察时间均≥5年(即60个月以上)。结果 42枚种植体5年存留率100%,共提升上颌窦31侧,其中1例发生窦膜小穿孔,穿孔率3.23%,2例机械并发症,经过修复均使用良好;术后即刻、半年、1年及5年的RBH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P0.001);进一步比较,根据患者术前RBH水平,将其分为≤4 mm组和4mm组,两组间术后RBH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半年较术后即刻骨吸收量0.97 mm,术后1年较术后半年骨吸收量1.15 mm,术后5年较术后1年骨吸收量0.66 mm,可见术后1年之后上颌窦提升骨量逐渐减少并且趋于稳定。结论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可获得理想提升高度,减少患者创伤,较长期的临床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GrowthFactor,CGF)同期植入种植体其骨整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8.7mm(平均5.8mm)的46例患者,共计58颗种植体,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CGF组):23例(31颗),在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CGF,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Biooss组):23例(27颗),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骨材料Bio-oss骨粉,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以及种植体顶部骨整合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缺牙区牙槽嵴顶黏膜有窦道,X线片显示种植体颈部出现骨吸收,去除植体,6个月后重新补种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1例鼻涕中带血丝,3d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其余种植体愈合良好,均能够行使咀嚼功能,影像学检查种植体顶部新骨形成,且密度均匀,种植体周围骨整合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CGF与植入骨材料可以取得同样的骨增量效果,同时避免因颗粒状骨材料导致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发生,并能减少种植修复的费用,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Nobel Replace种植体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92颗上颌磨牙缺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Nobel Replace种植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40颗,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52颗。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40颗,术后6个月2颗种植体松动,1颗种植体出现进行性骨吸收,对种植体行X线检查未发现阴影,且上颌窦底平均提升(4.91±0.15)mm,成功率为92.5%。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52颗,术后6个月对种植体行X线检查未发现阴影,且上颌窦底平均提升(3.71±0.61)mm,成功率为100.0%。结论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与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均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掌握相关手术技巧及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术前通过锥形束CT评估种植区剩余骨高度为4.5~8.5mm,附着龈充足,通过微创环切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过程中,根据牙龈厚度及测量杆指示深度,确定备孔深度与上颌窦底距离,精确到达窦底安全距离,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减少软组织翻瓣带来的损伤。3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定期复查,检查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牙龈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根方新生骨高度。结果:26例患者共计植入32枚种植体,平均提升高度为(3.5±2.0)mm,术后反应较传统术式明显减轻。追踪观察6~36个月,均未见种植体松动或上颌窦炎发生,种植体周龈组织健康;X线片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稳定,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不翻瓣微创种植体植入术,创伤小、患者易接受,近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及其在位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后牙缺损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位点保存技术(填充Bio-Oss Collagen+覆盖Bio-Gide膜+延期植入种植体和骨替代材料);观察组:在实施位点保存技术的同时结合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后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治疗周期、种植体稳定率、融合率、咬合功能满意率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咀嚼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组间在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咀嚼功能评分、种植成功率、自我满意程度、融合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周期(9.2±2.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6±2.9)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位点保存近期效果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颔窦提升术治疗上颔后牙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72例上颔牙牙列缺失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上颔窦外提升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上颔窦内提升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种植体1年累计存留率、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软组织情况、牢固度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植入体数量均逐年减少,两组患者的种植体1年累计存留率、软组织情况、牢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提升(0.77±0.35)mm,观察组患者提升(0.78±0.41)mm,两组患者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未见种植体周围明显投射影,未出现创口感染、鼻腔渗血和上颔窦炎症等并发症。结论对上颔牙牙列缺失患者采取上颔窦提升术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成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行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替代材料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植入骨材料,对照组44例不植入骨材料。采用16排螺旋CT(Optima CT540)比较两组术后1年、3年的骨改建情况,并根据患者种植术后3年时的垂直骨增量情况分为优良组(n=87)和非优良组(n=7),采用广义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年、3年,观察组根尖骨高度、垂直骨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患者的黏膜厚度、植骨病例数、种植体长度均厚于/多于/长于非优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低于非优良组,上颌窦宽度窄于非优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性别、年龄、牙位、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上颌窦宽度较宽、黏膜厚度较薄、未植骨、种植体长度≤8 cm是术后3年影响垂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应用于上颌后牙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咸阳市口腔医院2021年 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缺损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种植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治疗,比较两组 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口腔出血指数、患牙菌斑指数及种植 体周围骨吸收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并 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以及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出血指数、患牙 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应用于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 治疗结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减手术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口腔出血指数。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10):93-96
目的 探讨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 1月收治的100例上颌后牙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 照组采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同期种植,观察组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术联合同期种植,比较两组手 术指标、近远期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上颌窦提升高度、种植体直径和种植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个月周围 骨吸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系数、剩余牙槽骨高度 和平均获得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术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可有效缩短手 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植体稳定性系数、剩余牙槽骨高度和平均获得骨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因上 颌前牙单牙缺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24)与对照组(n=24)。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牙单牙延期种植延期修复,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牙单 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变化、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红色美学指 数、种植成功率及种植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M4、M3、M2及M1牙槽嵴宽度均大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色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上颌前牙单牙缺损的修 复效果确切,能够减少骨量吸收,有利于骨组织生长,同时改善植体周围软组织功能,能够在保证美观度 的情况下提高种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上颌窦外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 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后牙区牙体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CBCT引导下单纯上颌窦外提升进行修复,试验组 采用CBCT引导下上颌窦外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骨厚度、骨密 度及修复后咀嚼情况。结果 试验组种植成功率、种植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骨厚度、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上颌后牙种植修复采用上颌窦提升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效果较好,能提高 种植治疗成功率及植体植入区的骨密度和骨厚度,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倾斜种植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 于我院行种植牙手术治疗的86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倾斜种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 况、牙周指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研究 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D、GI、SBI、MD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 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结论 倾斜种植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升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牙科2022年 1月-12月收治的42例牙列缺损患病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口腔健康 程度及修复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治 疗2个月后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口腔健康程度评分为 (46.21±2.45)分,高于对照组的(40.22±3.11)分(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 组的66.67%(P<0.05)。结论 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 的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种植即刻修复临床美学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 收治的78例上颌前牙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9,行延期修复)和观察组(n =39,行即刻修复), 比较两组修复后功能指标、外观指标情况、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 能、咬合舒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外观色泽、附着高度、整体美 观、边缘精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 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颌前牙修复患者实施即刻修复,能有效改善功能、 外观指标,提高美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document, radiographically, changes in the apical bone levels on microthreaded implants placed in subsinus residual bone height, according to a bone-added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technique with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as grafting material. STUDY DESIGN: Implants were placed using PRF as grafting material in the bone-added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BAOSFE) technique. The survival rate at abutment tightening (6 to 12 weeks of healing) and at 1 year was calculated. The radiographic analysis determined on consecutive radiographs: 1) the mean residual bone height (RBH) under the maxillary sinus at implant placement; and 2) the change in endosinus bone level.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ndosinus bone changes in the mesial and distal implant sides at 1 year. RESULTS: Between December 2004 and June 2005, 20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fter bone height measurement by periapical radiographs. Patients included 14 women (70%) and 6 men (30%) with a mean age of 54.8 +/- 11.1 years, range 35 to 73 years; they were treated with 35 Astra Tech implants (Astra Tech Dental Implant System; Astra Tech, M?lndal, Sweden) fulfill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mean healing time before abutment tightening was 8.3 +/- 1.4 weeks (range 6-12 weeks); by this time, 1 implant was mobile and was removed. At 1 year, all implants were clinically stable and the definitive prostheses were in function, resulting in a survival rate of 97.1%. Nineteen implants (55%) were 11 mm long, 6 implants (17%) were 9 mm, 5 implants (14%) were 8 mm, and 5 implants (14%) were 13 mm. The RBH was measured after implant placement on the radiographs on both implant sides. The mean RBH was 6.5 +/- 1.7 mm: 6.3 +/- 1.3 on the mesial side and 6.7 +/- 2.0 mm on the distal side. Measurements of the changes in the endosinus level on the mesial and distal sides showed that all implants gained endosinus bone. The mean endosinus gain was 3.2 +/- 1.5 mm: 3.5 +/- 1.4 mm on the mesial side and 2.9 +/- 1.6 mm on the distal side. The lowest bone gain was 0.9 mm and 0.1 mm on the mesial and distal sides,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gain was 5.8 mm and 5.2 mm on the mesial and distal sid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BAOSFE procedure with PRF as grafting material can lead to an endosinus bone gain. Despite a limited RBH, a healing period of 2-3 months was found to be sufficient to resist a torque of 25 N.cm applied during abutment tightening. At 1 year, formation of a new recognizable bone structure delimiting the sinus floor was identified radiologically and led to a predictable impla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分析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邑县中医 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28例单颗前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试 验组,每组14例。其中参考组采取早期种植,试验组采取即刻种植,比较两组软组织美学效果、骨吸收 水平、修复满意度。结果 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1、3、 6、12个月PES评分高于参考组(P <0.05);两组治疗1、3、12个月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骨吸收水平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修复满意度为100.00%,高于 参考组的57.14%(P <0.05)。结论 相较于早期种植,即刻种植在改善前牙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美 学效果方面具有良好优势,该种植方法具有较高的种植成功率及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种植后早期骨吸收 水平,患者对其修复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 的9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 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口腔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口腔修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89%(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 于对照组的8.89%( P <0.05);观察组对颜色匹配度、舒适度、修复体形态、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满意 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口腔种植 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及优良率,具有美观程度高、固位效果好等优点, 同时修复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