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过程中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口腔正畸伴有轻、中度牙列拥挤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法正畸,对照组则予以传统托槽矫治法正畸。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个月时评估患者牙周状态,检测龈沟液中IL-1β、TNF-α、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牙周状态GI、SBI、PLI、CAL指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中IL-1β、TNF-α及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传统矫治器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更小,造成牙周炎症的程度更轻微,在临床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矫治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隐形组(27例)、传统组(3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隐形组患者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炎症状况。结果矫治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矫治后6个月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患者的IL-1β、TNF-α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传统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矫治期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正畸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观察组:51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装配固定矫治器前及装配后24h的咬合功能和治疗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评估两组矫治满意度。结果:粘戴托槽24h后,两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指标中咀嚼效能(ME)、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最大咬合力(MF)及咬合速率(SO)值显著降低(P0.05),最大合力时间(MFT)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间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值较矫治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对咀嚼功能、固定功能、美观程度、舒适性、方便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缓解正畸患者口腔咬合功能障碍,利于牙周组织健康,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正畸治疗患者初始阶段的疼痛程度。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比较两组治疗后4 h、12 h、 24 h、3 d、5 d、7 d的疼痛程度及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疼痛,疼痛在12~24 h达到高峰, 3 d后逐渐减轻;研究组6个观测时间段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溃 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两种矫治器都会产生 疼痛不适,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疼痛感及溃疡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杨珍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8-120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MBT传统托槽矫治器脱落率及其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3~18岁正畸患者3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采用Damon3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15例,采用MBT托槽矫治器。记录6个月内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LI、GI和SBI)。结果: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PLI、GI和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锁托槽和MBT托槽的脱落率相当。相对于MBT托槽,自锁托槽并非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对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隐形组(55例)和自锁组(55例).自锁组接受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隐形组接受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两组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儿童牙颌畸形进行矫正,观察矫正效果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牙颌畸形儿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托槽矫治器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牙周指数、疼痛评分、美观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显著降低(P<0.05),牙龈退缩指数(GR)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d、1周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观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儿童牙颌畸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牙周指数、疼痛情况和美观效果,减少炎症和应激反应,安全舒适,值得临川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对患者的初戴适应程度、牙龈健康、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08年来我科就诊的正畸患者30例,年龄12~16岁,自锁托槽15例,MBT托槽15例,分别记录戴矫治器后的前7天疼痛和/或不适的发生强度;戴矫治器后1、3、6个月下切牙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记录开始治疗1年内两组患者托槽脱落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戴固定矫治器后前7天疼痛和/或不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托槽组(P〈0.05);自锁托槽组的托槽脱落率远低于传统托槽(P〈0.05)。结论:与传统直丝托槽比较,自锁托槽矫治器初戴适应性无差别,但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并降低了托槽脱落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亚历山大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排齐阶段牙周指数及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发展变化。方法:选取10~18周岁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ORMCO公司生产的ALEXANDER托槽;对照组20例,采用杭州新亚生产的直丝托槽。由同一医生分别检测40例患者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P.gingivalis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分析牙周临床指标和P.gingivalis的构成比在矫治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及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LEXANDER托槽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陶瓷自锁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80例成人安氏Ⅰ类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陶瓷自锁矫治器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L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I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SB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D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列矫治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陶瓷自锁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状况影响相对较小,但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人正畸患者佩戴不同矫治器对牙周微环境及美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成人正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传统托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行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对比两组不同时点牙髓活力,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后PD、SBI、PLI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PD、SBI、PL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IL-17、PG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IL-1...  相似文献   

12.
崔叶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7):104-107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 2022年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 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术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成功率及正畸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术可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正畸效 果,且具有较高的治疗稳定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固定矫治治疗,研究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观察分析两组患者GI指数、SBI指数、SPD指数、PLI指数、治疗有效率、治疗完成时间和矫治满意度以及倾斜牙扶正时间与转位牙扭正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GI、SBI、SPD以及PL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矫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倾斜牙扶正时间与转位牙扭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疗效显著,可改善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缩短倾斜牙扶正时间与转位牙扭正时间,还可以提高其矫治满意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正畸中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68例牙周矫治患者,随机分为托槽组(34例)和无托槽组(34例)。托槽组为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无托槽组为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位牙矫正、倾斜牙矫正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牙周健康指数,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托槽组患者的转位牙矫正、倾斜牙矫正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均低于托槽组(P0.05)。治疗后,无托槽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茵斑指数(PL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水平的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托槽组患者的GI、SBI、PL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SPD的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托槽组患者的GI、SBI、PLI水平均低于托槽组(P0.05),两组间的SP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中AST、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无托槽组患者龈沟液中AST、ALP水平均低于托槽组(P0.05)。无托槽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1%,托槽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过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正畸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18年10月-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 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矫治,观察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比较两 组牙周健康情况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牙周指数、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矫治后2、4、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无托槽隐矫技术相对于常规的固定矫治技术对保持患者的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 有促进作用,且舒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研究组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及治疗前后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上下颌形态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矫治时间(8.36±1.1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12±1.02)个月(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舌骨位置指标H-NP、H-CVP、H-Or、H-PP、H-MP、H-FH、H-PNS大于治疗前,上气道矢状径指标PNS-Ba、SPP-SPPW、Mc1-Mc2、U-MPW、V-LPW大于治疗前,上下颌形态指标ANB小于治疗前,且SNB、Go-Gn、ArGo、髁突内外径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H-FH、PNS-Ba、Go-Gn、Ar-Go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正畸患者龈沟液及血清前列素E2(prost 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p2l活化激酶(p2l activated kinase,PAK5)的影响。方法:88例牙周炎正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7),对照组予以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研究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及血清PGE2、sICAM-1、ALP、PAK5水平,牙周状态及安全性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液及血清PGE2、sICAM-1、ALP、PAK5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及血清PGE2、sICAM-1、ALP、PAK5水平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的疗效确切,对龈沟液及血清PGE2、sICAM-1、ALP、PAK5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矫治期间的口腔卫生维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系统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的治疗优势,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轻中度拥挤错畸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记录两组矫治所需时间,分别于治疗后2h、12h、24h、2d、7d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错位、上下颌颊侧区咬关系、覆盖、覆、中线PA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14.25±1.2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9.58±0.76)个月(t=12.509,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24h、2d时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拥挤错畸形具有较好效果,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舒适性,但所需矫治疗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4月于吉林 市昌邑区甘洪蕾口腔诊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矫正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咀嚼功 能、语言功能、牙周相关指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正畸治疗结束时间、牙齿倾斜复位时间、错位 牙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 疗后龈沟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P <0.05)。结论 口腔正畸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能够缩短患者正畸治疗 时间,提升其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且牙周指数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即刻种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诊治的40例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研究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在美观效果变化及种植体稳定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美观效果PE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IS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牙周组织溢脓、牙齿松动、牙周组织红肿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使种植体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改善患者的牙齿咬合关系及外在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