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粒皮肤移植术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林  简珊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375-1376
皮肤软组织创面修复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皮肤软组织扩张修复邻近创面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疗效确定,风险较小的一种创面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3.
创面修复是外科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课题,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因创面愈合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是外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已在较多领域开展.目前,国内外研究干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干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途径很多,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就干细胞对创面修复的作用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器在下肢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下肢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0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应用皮瓣修复,观察组应用皮肤牵张器的方法进行创面修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色泽、血管分布、创面厚度和创面柔软度。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HA水平、VEC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创面色泽、血管分布、创...  相似文献   

6.
更进一步提高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methods of repair of massive and deep wounds, elucidates how to improve wound healing quality and avoid scar deformity after deep hum. A part of denatured dermis (non-necrotic)in deep partial-thickness burn, "mixed degree" burn, even in full-thickness burn wounds before forming eschar can be preserved and covered with autolo-gous skin, thereby to avoid secondary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of subcutaneous tissue and the junction of dermis-adipose, thus to result in good functions, appearance, and survival rate. After skin grafting, wound healing quality and appearance are im-proved, joint function and elasticity of skin are enhanced, the degree of scar contracture is relieved due to preservation of nor-mal adipose tissue after escharectomy. The study of composite artifical skin will be actively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Tissue-en-gineering skin and stem cells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in pa-tients with deep burns for starless healing with restor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a short period.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 70岁 ,致伤原因为电烧伤 5例 ,热压伤 3例 ,其它原因烧伤 3例。扩创后皮肤缺损均伴有肌腱、指骨、指关节外露。共用 17个指背逆行皮瓣 ,其中邻指指背逆行皮瓣 8个。修复皮肤缺损范围最大面积为 2cm× 5cm ,最小为 1cm× 2cm。移植皮瓣长宽比例为 1 4~ 2 5∶1。 17个皮瓣全部成活 ,随诊 3~ 6月 ,远期效果满意。2 .手术方法 :在止血带下扩创 ,切除失活组织 ,用皮肤缺损部位的纸样在该指背侧或邻指背侧设计逆行皮瓣 ,蒂部在皮瓣的远端偏手指背的一侧 ,依据所需要修复创面的大小 ,皮瓣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旁皮瓣修复腕与前臂部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2002年应用脐旁皮瓣修复腕与前臂部电烧伤1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10cm×8cm~15cm×12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为后期手腕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应用脐旁皮瓣修复手腕与前臂部电烧伤创面方法简便、风险小、成功率高,是良好的组织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局部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皮瓣移植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在创面修复中应用广泛,多用于皮片移植难以修复的创面,例如:骨关节、肌腱、重要脏器、大血管和神经干裸露。且无法利用周围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的创面;遭受磨压部位或局部营养不良创面;颊、鼻等处洞穿性缺损等。对于既能用皮片修复又能用皮瓣修复的创面,为获得良好的形态或功能效果。也常选用皮瓣修复。皮瓣按供区与受区的远近关系可分为局部与远位皮瓣两大类。其中局部皮瓣形成于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在色泽、质地、厚度、毛发生长情况等方面与受区最为接近,除有皮瓣修复的一般优点外,更具形态再造价值。皮肤肿瘤或瘢痕切除以及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位于头面等暴露部位创面的修复是其中的难点。只有熟悉并擅长灵活应用各种局部皮瓣。才能在这些创面修复中获得最佳的结果。学习局部皮瓣是整形外科医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制可调式皮肤牵张装置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e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可调式皮肤牵张装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14/15)高于对照组80%(12/15),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2.74±0.85)分低于对照组(3.92±0.91)分,P <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2/15),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4.24±2.85) d、住院时间(16.27±2.65) d比对照组(17.09±3.52) d、(19.01±3.81) d短,P <0.05;观察组满意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4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绑鞋带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 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40例创伤性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应用绑鞋带技术,比较两组一期愈合率、临床手术指标、植皮率、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 组一期愈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植 皮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 创伤性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应用绑鞋带技术联合VSD技术治疗可实现良好的 治疗效果,不仅可提高一期愈合率,缩短创伤愈合和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植皮率,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深度电击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及肌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另在清创后、植皮后给予rhEGF凝胶涂抹。对比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二次清创率、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后肌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另对比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供区创面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及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肌皮瓣均完全成活(100.00%),其中创面一期愈合率分别为88.10%(37/42)、92.86%(39/42),其余经换药及引流后均创面愈合,且供区均愈合良好。观察组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供区创面瘢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应用rhEGF凝胶,可明显缩短清创至肌皮瓣修复时间,减少二次清创及术前创面感染的发生,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满意,并可加快供区创面愈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术后供区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复方芩柏颗粒剂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芩柏颗粒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初步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放免法检测小鼠创面肉芽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并对创面肉芽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同时临床对照观察了90例痔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复方芩柏颗粒剂提高创面肉芽中内源性EGF水平,增加小鼠创面肉芽中的微血管数,从而促进创面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是提高了创面肉芽中EGF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于Ⅲ/Ⅳ度烧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循环数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笔者医院烧伤科接受治疗的Ⅲ/Ⅳ度烧伤患者1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PWT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EPCs数量,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增加[(85.3±18.1)×10^6 vs(34.1±1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45.2±19.4)×10^6 vs(34.7±16.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后外周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和肉芽组织内的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均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PCs数量与外周血和肉芽组织内的VEGF和SDF-1α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NPWT可以增加Ⅲ/Ⅳ度烧伤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其机制可能与全身性和局部性的VEGF和SDF-1α水平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烧伤病人创面不同部位内的EGF蛋白和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EGF蛋白和EGFr蛋白在烧伤创面内有明显的一致表达,在创面上皮愈合边缘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最强;在创面中心肉芽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次之;在创面已经愈合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相对减弱;正常皮肤对照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无明显的表达。结论:烧伤创面内不同部位EGF、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和分布情况不同,其变化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提示创面内源性的EGF、EGFr蛋白表达变化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大鼠愈创模型创面TGF—β1、TGF-β3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分另1造成正常创面模型和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生肌化瘀方组、化瘀方组和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分另4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生肌化瘀方及化瘀方组各时段(3d、7d、11d)TGF—β1及TGF-β3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P〈0.05)。化瘀方TGF-β1均低于生肌化瘀方组(P〈0.05),但TGF—β3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促进创面TGF—β1及TGF-β3分泌,有利于创面愈合,同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采取纱布加压包扎的对照组以及采取水胶体敷料包扎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Meek植皮术治疗,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定量、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9.85±1.15)d,短于对照组(25.50±1.50)d,创面细菌定量(420.25±15.20)cfu/g小于对照组(877.50±15.35)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3、211.667,P均=0.000)。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9.25±1.05)mg/L、白介素6(71.10±12.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1(9.33±1.17)μg/L,低于对照组(12.11±1.08)mg/L、(84.88±12.82)ng/L、(12.14±1.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7、77.245、17.349,P均=0.000)。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40.29±1.61)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8.92±1.18)ng/L,高于对照组(124.38±1.52)ng/L、(79.86±1.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56、52.929,P均=0.000)。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水胶体敷料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来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生骨注射液对大鼠成骨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生骨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 分别予不同浓度和时间的生骨注射液干预实验, 然后用RT 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VEGFmRNA表达, 并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的生骨注射液连续干预至第 5d, 以 1mg/ml浓度条件下, VEGFmRNA表达最强, 干预 1 ~5d, VEGFmRNA的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 适当浓度的生骨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VEGFmRNA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作用强度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移植作用于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方法及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转NGF基因的MH3T3细胞包入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备用,分别采取创面NGF微囊悬液局部注射法、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MH3T3微囊局部注射法、NGF(5ng/ml)局部注射法、胶原膜法等应用于大鼠背部缺血性创面模型,以空白创面为对照,观察创面再上皮化、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种微囊应用方法均可促进创面上皮化速率,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法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应用转NGF基因微囊可促进慢性缺血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