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颖  晏洪波  孔生生  杨斌  徐凯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808-1809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太田痣、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美容仪,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参数。色素性病变患者180例,其中雀斑60例,太田痣60例,脂溢性角化60例。三个病种分别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雀斑、脂溢性角化病治疗组采用532nm激光治疗,太田痣治疗组采用1064nm治疗,各对照组均采用1064nm和532nm两种激光组合治疗;各组分别治疗4次后,每次间隔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雀斑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太田痣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脂溢性角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个性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寻找临床上对雀斑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雀斑,进行疗效观察,并与继往单纯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单纯用Q开关激光治疗的224例雀斑患者,痊愈178例(79.5%),采用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52例雀斑患者,痊愈50例(96.2%)。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雀斑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86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2例,对照1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对照2组给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评定三组外观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皮肤性状和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病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对照1组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中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及紫质沉淀共5项评分和皮肤性状指标中皮肤色泽、皮损及均一性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三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上指标对比,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两对照组,对照1组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率分别为1.61%、12.90%及16.13%,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Q开关Nd:YAG倍频532 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能明显消除雀斑,改善患者肤质,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炎性色素沉淀,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雀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9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27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B组:25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C组:31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D组:26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长脉宽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结果: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D组疗效与B组、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临床上疗效仍好于B组、C组。结论: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显著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1岁以内婴幼儿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IPL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IPL治疗,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疗效及安全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见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结论:IPL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IPL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使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45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雀斑、咖啡斑和脂溢性角化病采用波长532nm,太田痣和文身采用波长l 064nm。结果:145例患者经治疗后,色素性病变逐渐消退,其中文身、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较为显著。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Q Nd:YAG激光波长1064 nm和532 nm治疗雀斑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89例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空白组不施加激光治疗,仅涂抹2%氢醌霜;对照组采用532 nm调Q Nd:YAG激光进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8.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12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疗效与美容效果以及治疗次数。方法:Q开关Nd:YAG激光(1064nm、532nm波长)治疗128例色素增多性皮肤病,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和美容效果。结果: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治疗有效。其中对文眉、雀斑、脂溢性角化、色素痣等总有效率为96%以上,治疗次数为1-4次。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特别是错误文眉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倍频Nd:YAG532nm激光联合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毛细血管不同扩张程度的患者,前期用强脉冲光,后期用倍频Nd:YAG532nm激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毛细血管和总体皮肤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满意度回访。结果经治疗后,轻、中度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为100%,重度有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1%。结论强脉冲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两者结合,能明显改善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同时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Q开关激光治疗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28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对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分别对287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13次治疗后,痊愈140例,显效66例,有效5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1.8%,总治愈率48.8%。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起效快而副反应明显,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起效慢但副反应轻微。结论:三种Q开关激光均能有效治疗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长程低能量的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因副反应轻微更适合美容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DPL)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2例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DPL治疗,观察组给予DPL、Nd:YAG激光联合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红斑指数、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状况、红斑、皮肤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临床疗效、VAS评分、红斑指数、TEWL、DLQI评分及安全性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VAS评分、DLQI评分、红斑指数、TEWL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85)次vs(5.18±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8%,对照组为13.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MASI评分为(10.63±3.63)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MASI评分为(8.21±3.28)分、(6.32±3.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3.54)分、(8.23±3.4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低于对照组的2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更明显,可相对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明显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凉血四物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脉冲光治疗(1次/4周,共2次)、并进行保湿及防晒;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四物汤,连续治疗8周。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0%(44/50)vs 72.0%(36/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46,P=0.01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114、4.553,P=0.000、0.000),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72±0.80)分vs(14.15±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702,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vs 14.0%(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216)。结论:凉血四物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4)。观察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 vs 66.67)%(P<0.05);观察组皮损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6 vs 2.87±0.38)分,且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07 vs 0.52±0.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 vs 53.70)%(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 vs 18.52)%(P<0.05)。结论: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理想,有效改善皮损状况,且对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脉冲光与1064 nm超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合并褐青色痣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黄褐斑合并褐青色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优化脉冲光联合1064 nm超皮秒激光治疗,对照组接受1064 nm超皮秒 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VISIA皮肤图像分析结果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 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 组的2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色斑、毛孔、皱纹、纹理、紫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 优化脉冲光与1064 nm超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合并褐青色痣的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皮肤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及其伴发色素沉着、红斑、毛孔粗大临床疗效. 方法 痤疮瘢痕患者共162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78例运用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48例运用优化强脉冲光治疗,36例运用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治疗参数:强脉冲光滤光片640nm,能量密度20~24J/cm2,脉宽4ms,脉冲3个,延迟时间30ms.Nd:YAG1064nm激光,9mm光斑治疗头,能量密度单脉冲58~64J/cm2,脉宽20ms.一疗程5次,每次间隔1个月. 结果 162例患者3种治疗方式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中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与优化强脉冲治疗组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与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瘢痕及其伴发色素沉着有效率71.19%(95%CI:59.40%~82.98%),红斑有效率88.14% (95%CI:79.91%~96.37%),毛孔粗大有效率71%(95%CI:60.45%~81.97%).所有患者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 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对痤疮瘢痕及伴有局部色素沉着,红斑,毛孔粗大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532nm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根据光老化皮肤损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及模式进行1个疗程(4~6次)的强脉冲光治疗,2周后使用Q开关532nm激光对疗效欠佳的皮损进行局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强脉冲光和激光联合治疗后,128例患者的光老化皮肤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质地的改善最为明显,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细小皱纹及毛孔粗大的总有效率也达到了73.81%、71.1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532nm激光治疗面部光老化,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 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青羊西婵光华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140例浅表性血管瘤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组的基础上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灶厚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治疗后 病灶厚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低于对照组的 21.43%(P<0.05)。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治 疗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病灶厚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采取500nm精准脉冲光(DPL)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玫瑰痤疮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500nm DP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皮损总分显著高于研究组的皮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4,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3.6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2.24%,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8.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9,P>0.05)。结论:500nm DPL治疗玫瑰痤疮,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