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的转移机制、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1例:79岁男性,13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内分泌治疗。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痛、伴肉眼血尿。尿道外口可见一1.0 cm×0.5 cm类圆形肿物。膀胱尿道镜检见尿道多发肿物,并行肿物切除活检,提示前列腺癌尿道转移。术前PSA:3.01μg/L。患者遂行尿道根治性切除术、膀胱造瘘术。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尿道括约肌及海绵体组织中可见癌组织浸润。免疫组化:PSA(+),PsAP(+),AR(+),CK7(-),考虑为前列腺癌。手术切缘未见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PSA:1.00μg/L。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转移临床罕见,外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适当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应该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1例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的组织病理改变特点,探讨新辅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例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4N0M0),MRI检查提示前列腺占位,大小约65 mm×85 mm×68 mm,伴盆腔周围器官侵犯;前列腺靶向穿刺结果提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 5+4);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6个月后接受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并盆腔淋巴清扫.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患者经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前列腺MRI平扫+PWI+DWI提示肿块未见;术后病理提示:全组织制片,镜下见前列腺组织增生伴局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有切片未见癌组织,各切缘及淋巴结均阴性.术后6周患者复查总PSA<0.008 ng/ml.术后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16个月,总PSA均低于0.02 ng/ml.结论 高危局限晚期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其病理可能出现上皮内瘤变样的逆转,新辅助治疗后可改善此类高危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2005年2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0-71岁,平均66岁,术前PSA值4.8—37.5ng/mL。B期21例,G1期6例。采用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高分化癌7例,中分化癌15例,低分化癌5例,术中出血300—1200mL,平均560mL,无周围脏器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漏尿。无吻合口狭窄、排尿困难,6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分别于术后1—2月恢复。9例术后1个月PSA降为0,随访未见升高,无需服用抗雄激素药物;其余18例患者间断性服用抗雄激素药物PSA下降至0.2ng/mL。术后16例维持阴茎勃起功能,所有病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肾转移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癌伴肾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患者, 67岁。因腰背疼痛3个月, 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8年6月就诊, 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伴骨转移, Gleason评分4+4分, T2N0M1期。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 约3.0 cm×2.5 cm×2.5 cm, 动脉期明显强化, 考虑右肾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Ⅱ级, 肾癌组织内见多个小灶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浸润。术后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影像学随访18个月未见右肾肿瘤复发。患者的前列腺癌予药物去势和醋酸阿比特龙治疗, 治疗6个月后出现PSA进展, 先后予多西他赛化疗、锶89治疗, 效果欠佳, 随访至第30个月患者因恶液质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予以手术处理的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术前PSA、病理分期、前列腺体积及术后PSA最低值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8.1岁(56 ~ 83岁),术前PSA15.81~335 ng/mL,10例患者术前PSA大于100 ng/mL,术前PSA平均86 ng/mL.临床分期T3bN0期8例,N1期13例.临床诊断骨转移4例,这4例患者病理为2例T3bN0、2例T4N1.Gleason评分7分7例,≥8分18例.前列腺体积平均67.2 mL(50~145 mL),19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6例为开放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平均13枚(4~30枚),淋巴结平均转移率20% (0% ~94%).围手术期3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患者引流管拔管延迟,未见其他重大并发症.外科手术后6周复查PSA明显降低,平均值1.20 ng/mL(0.32 ~ 4.60 ng/mL),外科治疗后3个月PSA降至平均0.08 ng/mL(0.003 ~0.450 ng/mL).随访时间5~23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MRI检查及进一步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手术确诊为复发,电切病理同根治手术均为Gleason评分4+5 =9分;余患者目前PSA控制满意.结论 进展期前列腺癌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前列腺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未见并发症明显升高,对于严格筛查入选的患者行外科治疗是控制肿瘤的一种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53±8.97)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4例。9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切除术患者术前PSA 27.1~153ng/mL,平均(79.37±57.52)ng/mL;术后1月PSA0.13~2.86ng/mL,平均(0.83±1.01)ng/mL;Nadir PSA 0.002~1.33ng/mL,平均(0.37±0.45)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8~23月,平均(17.23±5.28)月;7例经12~42月出现去势抵抗,平均为(26.43±9.55)月;发生转移5例;9例患者中2例失访,3例死于晚期前列腺癌,4例存活;随访时间平均(60.86±22.11)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SA 11.47~128ng/mL,平均(43.40±43.13)ng/mL;术后1月PSA 0.072~0.36ng/mL,平均(0.17±0.11)ng/mL;Nadir PSA 0.008~0.22ng/mL,平均(0.11±0.07)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24~42月,平均(33.17±7.28)月;5例经12~60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平均为(35.20±17.43)月,复发后1例予康士得及诺雷德治疗,4例予氟他胺治疗,目前生存状况尚可;发生转移3例;6例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平均(53.00±28.04)月。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殊组织学亚型的高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原发性精囊腺癌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并行全面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均行开放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精囊腺癌:1例术前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确诊为精囊腺癌:1例术前经CT及经直肠超声可见盆腔巨大囊性多分隔肿物,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精囊腺癌,转行开放性前列腺根治术。2例术前血清PSA水平数值分别为20.15、40.75μg/ml,余2例水平正常,4例术后血清PSA水平均正常。4例患者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SA、PAP和CK20均阴性,而CA125和CK7阳性。4例术后恢复良好,分别随访154、41、20、12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精囊腺癌极其罕见,临床发现较晚。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价值很大。目前提倡多种方法诸如根治手术、放疗、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15例接受~(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内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9~80岁,平均年龄(76.4±6.9)岁。临床分期:T1N0M0期8例,T2N0M0期7例。Gleason评分≤6分11例,7分4例。1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介于10~20ng/mL之间,3例PSA10ng/mL。术后随访观察尿路及直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PSA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8例,给予对症处理,4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发现尿失禁及直肠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血清PSA 0.98~4.3ng/mL,平均(2.8±1.6)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年所有患者PSA均降至2ng/mL以下并维持在较低水平;随访1年到5年,患者均健在,生活自理。结论 ~(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4岁.因大便出血1年余,加重1个月人院.查体未见异常.术前结肠镜诊断:乙状结肠癌.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乙状结肠肿块大小为3 cm×4 cm×4 cm,浸润浆膜,乙状结肠系膜见1枚肿大淋巴结约1.2 cm,未见肝脏和腹膜转移.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润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切缘未见癌浸润,肠系膜淋巴结(12/14)癌转移(图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检出率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关系。方法对134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5区13针系统穿刺活检。根据PSA水平分为PSA≤4ng/ml组(7例)、4ng/mlPSA15ng/ml组(48例)及PSA≥15ng/ml组(79例)。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及PSAD,分析前列腺癌检出率及不同PSA、PSAD水平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V及PSAD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总检出率为50.75%(68/134),前列腺患者共68例(前列腺癌组),非前列腺癌患者共66例(非前列腺啊组)。PSA≤4ng/ml、4ng/mlPSA≤15ng/ml及PSA15ng/ml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4.29%(1/7)、20.83%(10/48)及72.15%(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4ng/ml时前列腺癌检出率随着PSA值的增高而上升。134例患者PSAD值为(1.09±1.72)ng/(ml·cm3),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59%(65/68),特异度为51.52%(34/66),阳性预测值67.01%(65/97),阴性预测值为32.99%(32/97)。4ng/mlPSA≤15ng/ml组中,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00%(8/10),特异度为71.05%(27/38),阳性预测值为42.11%(8/19),阴性预测值为57.89%(11/19)。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值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均0.05),PV小于非前列腺癌组(P0.05)。4ng/mlPSA≤15ng/ml组中,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及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患者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PSA及PSAD均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关,PSA15ng/ml应行穿刺活检,PSAD对4ng/mlPSA≤15ng/ml的患者是否应行穿刺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本院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26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2岁,术前检查单独PSA≥20ng/mL者9例;兼具PSA≥20ng/mL并Gleason评分≥8分者17例;术前诊断T3 b和T4期各1例。3例患者因前列腺体积过大术前分别行3~6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手术方式均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2min,平均出血量85mL,无输血病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两周拔除导尿管,8例拔管后尿失禁,经盆底训练后于1周至3个月恢复控尿。术后病理T2a~T2b,Gleason评分≤7分者10例;T2c~T4,Gleason评分≥8分者16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5.5个,淋巴结阳性3例;切缘阳性4例,术后控尿恢复后予局部放射治疗。19例获访3~30个月,所有患者均控尿良好,PSA≤0.2ng/mL。结论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以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安全有效,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T1-T24前列腺癌患者在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4—7(平均5.7)个月。术前2—4(平均3.2)个月,术后1—4(平均2.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0(平均90)min,植入^125I粒子数40-75(平均56)枚,术后随访12—48个月,血PSA≤1ng/mL15例,1ng/mL≤PSA≤2ng/mL2例,PSA≥2ng/mL5例。结论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和移行带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并比较PSA、PSAD、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及其在确诊疾病方面的价值.结果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50例中发现PSA<4 ng/mL有8例,4 ng/mL≤PSA≤20 ng/mL有66例,PSA >20 ng/mL有76例.其中在PSA<4 ng/mL的8例中,活检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在4 ng/mL≤PSA≤20 ng/mL的66例中,活检结果诊断为前列腺癌增生患者54例,活检阳性率为81.8%,PSA平均值为(13.98±1.51) ng/mL,PSAD平均值为(0.32±0.18);PSAT平均值为(0.35±0.18);活检前列腺癌12例,活检阳性率为19.2%,PSA平均值为(14.29±1.48) ng/mL,PSAD平均值为(0.42±0.15),PSAT平均值为(0.82±0.15);将其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D >0.13或PSAT> 0.15时,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2.86%和96.94%.在PSA> 20 ng/mL的76例中,前列腺癌有68例,活检阳性率89.47%.结论 在4 ng/mL≤PSA≤20 ng/mL时,PSAD和PSAT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又以PSAT更为准确;PSA> 20ng/m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发现前列腺偶发癌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既往行TURP术后发现前列腺癌的患者4例,免疫组化提示p504s阳性,3例在TURP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患者术后1.5月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4例手术顺利完成,均为经腹膜外途径。术后病理前列腺腺癌2例,Gleason评分为6~7分,1例报告为高级别上皮瘤变,1例未见癌。术后4例患者控尿功能好。随访1~79个月,4例患者无明显尿失禁,无转移表现,未出现ED现象。结论:在腹腔镜技术熟练的条件下,TURP术后前列腺偶发癌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1例行机器人辅助筋膜内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探讨该方法对患者术后尿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长海医院单一术者实施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00例,其中筋膜内前列腺癌根治术21例,21例中4例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盆内筋膜重建。4例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低于T2期,平均PSA为11.1 ng/ml。在成功进行双侧筋膜内前列腺切除术后,应用尿道吻合剩余的倒刺线,自尿道吻合位置,将两侧剩余的盆内筋膜缝合,使膀胱颈口在两侧的盆内筋膜的挤压下形成一定长度的功能性尿道。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260 ml,术中输血1例,术后14 d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天数为6~19 d,平均9 d。术后病理切缘阳性5例,其中4例为尖部阳性,包膜侵犯2例,精囊腺侵犯1例。术后4周血清PSA0.2 ng/ml 2例,0.2 ng/ml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本组21例,术后2周拔管排尿可控6例,术后1个月、3个月尿控有效率(以每天应用尿垫≤1块为标准)分别为61.9%(13/21)和90.5%(19/21)。结论选择肿瘤分期较早的患者,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机器人辅助筋膜内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提高患者术后尿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术后4周PSA水平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能力,并与经典的Kattan列线图进行比较.方法:纳入PC-follow数据库中2004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148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经筛选后313例纳入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训练组),90例纳入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验证组).利用COX比例风...  相似文献   

17.
作者评价前列腺癌相关诊断信息作为判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指标的价值。109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入组,评价前列腺癌诊断前的PSA速率、诊断时的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肿瘤临床分期是否能帮助预测前列腺根治术后死于前列腺癌或其他原因的时间。结果发现,PSA速率>2ng/mL/年者死于前列腺癌(P<0.001)或其他原因(P<0.01)的时间明显早于PSA速率<2ng/ml/年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辅助疗法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行根治性手术联合辅助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术后长期内分泌治疗(RP+AHT)组37例,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加上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再行内分泌治疗组(NHT+RP+AHT)2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加上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再行内分泌治疗(NCHT+RP+AHT)组11例。比较三组PSA无进展生存期、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并发症发生和尿控恢复情况,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改变。结果 PSA无进展生存期、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尿控恢复情况三组无差别(P0.05)。NHT+RP+AHT组术后病理变化示:1例微小残留灶(少量癌细胞及大量泡沫细胞),1例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4+4分术后为4+3分,其它未见明显变化,NCHT+RP+AHT组术后病理变化示:2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大量泡沫细胞未见癌细胞),2例微小残留灶,余7例病理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高危前列腺癌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在PSA无进展生存期、病理切缘阳性、并发症及尿控恢复无明显差别,但术前新辅助治疗为患者提供手术机会,改善术后病理,为后期治疗提供帮助,术后即刻及长程的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准确有效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方法.方法 分析7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穿刺活检标本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资料,对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对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75例患者术前血清PSA值4~230 ng/ml,平均33.5 ng/ml;穿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2~9分,平均(4.4±2.3)分;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2~10分,平均(4.8±2.5)分.术前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279,P=0.015),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越高,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也越高;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有低估的缺点,必要时应行病理分级后再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收集2017—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并接受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确诊前列腺癌后,分别先后予以前列腺癌根治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放疗、转移灶切除+粒子植入术,PSA有效控制10余年后持续上升,68Ga-PSMA PET/CT提示多发淋巴结及骨转移,行2个周期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后,PSA由2092 ng/mL下降至920 ng/mL,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无明显变化。病例2术前行68Ga-PSMA PET/CT发现2处骨转移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PSA逐渐升高,影像学检查发现转移灶增加,行3个周期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复查68Ga-PSMA PET/CT转移灶缩小,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