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舸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10):1113-1116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脏功能或结构方面的异常(包括血、尿、组织检测或影像学方面的肾损伤标志物异常),时限不超过3个月.AKI的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 h内突然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4 μ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减少[尿量<0.5 ml/(kg*h),时间超过6 h者].血肌酐及尿量仍是目前诊断AKI的重要指标.无创性、高度敏感及特异性、能区分AKI病因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AKI研究的热点.尽管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肾替代治疗方法 有改进,但AKI仍保持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肺移植后急性肾损伤(AKI)是肺移植后常见并发症,肺移植过程中全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及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等均是导致AKI的原因,现阶段较高的发病率显著影响肺移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并启动治疗对肺移植后AKI患者意义重大.目前对于AKI的诊断标准主要围绕血肌酐及尿量,并不能及早...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AKI)是肝硬化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以肾小球滤过率突然下降,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为特点。AKI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简述了AKI诊断标准的演进,肾功能损伤新型标志物如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的应用情况以及肝硬化AKI的治疗手段。尽管血肌酐和尿量有诸多缺点,但仍是AKI诊断的主要标准。寻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标志物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未来仍须在肝硬化AKI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努力专研,以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急性肾损伤(AKI)在肝硬化患者中普遍存在,会导致病死率明显升高。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标准具有很高的预后预测能力,但是最近国际腹水俱乐部(ICA)提出了一项新的诊断AKI标准。本研究比较了这两种标准诊断AKI及其预测预后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5年收治的245例入住ICU的肝硬化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不同AKI标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和拟合优度。结果 本组住院死亡156例(63.7%);根据KDIGO和ICA标准,AKI发生率分别为63.7%和58.4%;AKI和尿量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DIGO标准(OR=1.703)的OR值比ICA标准(OR=1.547)更高;KDIGO标准和ICA标准预测死亡的AUROC分别为0.762和0.708,差异显著(P=0.014)。 结论 KDIGO标准比ICA标准预测入住ICU的肝硬化患者住院死亡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高,预后差,其诊断有赖于血肌酐的升高和尿量的减少。AKI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2002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4次更新了AKI指南与共识,这对于早期识别AKI患者起到积极作用。但现有的AKI定义中,并未区分短暂性AKI和持续性AKI,现就目前短暂性与持续性AKI病理学、诊断治疗及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血清肌酐值和尿量变化在早期诊断AKI和评判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寻找并获得有潜力的AKI生物标志物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所有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病率为1% ~3%,在ICU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 ~ 30%[1].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重,AKI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近2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AKI的年增长率为11%[2].2005年AKIN会议提出AKI的定义为:48小时内Scr升高≥0.3 mg/dl(26.5 mmol/L),或较原水平上升50%和(或)尿量减少至每小时<0.5ml/kg×6小时(除外梗阻性肾病或脱水状态),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与水钠潴留、容量超负荷、高血钾、酸中毒有关.少尿(尿量< 400 ml/d)或无尿(尿量<100ml/d)仅出现于半数患者.AKI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肾前性(肾脏低灌注)、肾性(肾脏本身疾病)、肾后性(尿路梗阻),临床上常常是综合因素联合致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与法洛四联症(TOF)患儿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28例行TOF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54)和无AKI组(n=17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h、术后6 h CysC、NGAL水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尿量,分析CysC、NGAL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TOF术后AKI发生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后2hCysC、NGAL单独及联合诊断TOF术后AKI的效能。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血肌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术后血肌酐高于无AKI组(P0.05);②术前两组CysC、NGAL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6 h,AKI组CysC、NGAL水平均高于无AKI组(P0.05);手术前后,AKI组CysC、NGAL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无AKI组CysC先上升后下降(P0.05),无AKI组NGAL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不同组时间与CysC、NGAL水平存在交互效应(P0.05);③AKI组与无AKI组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体外循环时间高于无AKI组(P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法:CysC、NGAL呈正相关关系(P0.05);⑤术后2 h CysC、NGAL是影响TOF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⑥ROC曲线显示:术后2 h CysC、NGAL诊断TOF术后AK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NGAL与TOF术后AKI发生存在紧密联系,CysC联合NGAL诊断是评估早期AKI的高效能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以及与AKI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入住ICU的198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发生AKI的42例患者,对照组为未发生AKI的156例患者。以入住ICU第1个24 h为起点,观察至患者在ICU死亡或转出ICU为观察终点。所有患者每天早晨采血做血Cys C和血肌酐(Scr)检查。采用Cockroft-Gault equation公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AKI运用RIFLE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析不同分期标准的AKI患者Cys C与Scr,血Cys C与肾小球滤过率,Scr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关系,Cys C与AKI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198例ICU患者中,42例发生AKI,发生率21.2%,其中R标准9例,I标准8例,F标准25例;156例非AKI为对照组。AKI患者的Cys C较非AKI显著升高。AKI患者的Cys C与Scr,Cys C-1与GFR成显著线性正相关。按照Cys C和Scr分别诊断AKI,不同程度AKI诊断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中位时间为2.5 d和3 d(P0.05),I标准的中位时间为3.5 d和5 d(P0.05),F标准的中位时间为5 d和6 d(P0.05);当以Scr升高≥150%作为AKI诊断标准时,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可信区间O.960~1.006),血清Cys C在AKI诊断上准确性高;AKI病人血清Cys C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在AKI的不同分期标准中,血清Cys C与Scr、(Cys C)-1与GF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和Scr与AKI患者死亡率无关(P0.05);ROC分析表明Cys C和Scr不能预测AKI病人的死亡和存活情况(P0.05)。结论 Cys C在AKI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早,可作为AKI早期检测指标,Cys C升高与AKI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Cys C与AKI患者的预后无关,不能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前肌酐增高患者行心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药物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1 70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肌酐增高患者124例。按照急性肾损伤网络组织(AKIN)制定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肌酐增高患者发生术后AKI的药物因素。结果:术前两组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症的数目、心功能III~IV级、血清肌酐水平及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的术中情况如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输血量及术中尿量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别。术前及术后用药显示:AKI组术后静脉应用呋塞米的患者及静脉呋塞米单次剂量≥40mg的患者,明显多于非AKI组,而静脉应用多巴胺的患者明显少于非AKI组(P<0.01);二组术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等降压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应用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应用呋塞米是术前肌酐升高患者心外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而多巴胺则是心外手术后AKI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后静脉用呋塞米是术前肌酐增高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静脉用多巴胺是术前肌酐增高患者术后AKI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IFLE、AKIN和KDIGO三种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对百草枯(PQ)中毒患者AKI的诊断效率及其对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脏科就诊的PQ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AKI三种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根据不同诊断标准将AKI组进一步分期,比较三种诊断标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PQ中毒患者中,AKIN标准诊断AKI的发生率(29.7%,30/101),明显低于RIFLE(48.5%,49/101)和KDIGO(52.5%,53/101)(P0.05)标准。三种诊断标准中,AKI组患者的生存率均较非AKI组明显降低(P0.001)。不同诊断标准中,随着AKI分期水平的增加生存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N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低于RIFLE和KDIGO(AUC:AKIN=0.674,RIFLE=0.816,KDIGO=0.831,P0.05),而RIFLE和KDIG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FLE和KDIGO诊断标准均适用于PQ中毒患者AKI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而AKIN标准的诊断效率及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均较差。AKI可作为PQ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尿剂对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胱素C(Cysc)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RRT的AKI患者80例,依据CRRT前1 d的尿量变化分为利尿剂组[呋塞米,30~35 m L/(kg·h),尿量400 m L/h]40例,非利尿剂组(尿量400 m L/h)40例,观察CRRT前1 d、CRRT后起初3d肾功能、CRRT时间和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1)需血管活性药、有创机械通气、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血K+、CRRT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在2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2)CRRT治疗前1 d、CRRT治疗后1、2和3 d,利尿剂组中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量降低比非利尿剂组更快(均P0.05)。(3)利尿剂组28 d存活率高于非利尿剂组[32(80.0%)vs 26(65.0%),P0.05]。结论:CRRT治疗AKI患者过程中,小剂量利尿剂能改善肾功能,缩短CRRT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AK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是原位进展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一线治疗手段。但操作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可引起术后急性肾损伤,但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TACE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纳入连续130例患者共245次TACE操作,根据两种不同标准评价TACE术后AKI发生情况,通过组间比较评价了TACE术后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按照BarrettParfrey的标准TACE术后AKI的发生率为18.37%(45/245),按照AKIN的标准TACE术后AKI的发生率为5.71%(14/2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按照BarrettParfrey的标准,PT-INR1.05是发生TACE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按照AKIN的标准,既往TACE术后AKI病史是在此发生TACE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后方面,按照AKIN的标准发生TACE术后AKI者中有2例(14.29%,P=0.006)接受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例(14.29%,P=0.006)残留慢性肾功能不全。无论参照哪种标准,发生TACE术后AKI者与未发生者住院日期、总住院费用及术后30 d死亡率等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根据不同评价标准,TACE术后AKI发生率约为5.71%~18.37%。PT-INR(1.05)及既往TACE术后AKI病史是发生TACE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AKIN的标准,发生TACE术后AKI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及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4.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HVHF用于不同程度AKI患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5例心脏手术后AKI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5~80(56.4±16.80)岁。根据患者开始HVHF时血肌酐(SCr)及尿量水平分为三组:组Ⅰ(AKIⅠ期,n=6),SCr增长≥0.3mg/dl(≥26.4μmol/L)或增长超过基础值的150%~200%(1.5~2倍),或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h;组Ⅱ(AKIⅡ期,n=6),SCr增长超过基础值的200%~300%(2~3倍),或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12h;组Ⅲ(AKIⅢ期,n=7),SCr增长超过基础值的300%(3倍)[或SCr≥4.0mg/dl(≥354μmo/L),并急性升高≥0.5mg/dl(44μmol/L)],尿量<0.3ml/(kg.h)持续24h,或无尿12h。血管通路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200~250ml/min,置换液流速4000ml/h,前稀释输入。滤器为AV600(聚砜膜,1.6m2)。低分子肝素联合枸橼酸抗凝。每30min记录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系统体征的变化。HVHF前和治疗后每24h,留取标本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以APACHEⅡ评分判断患者整体病情的变化。结果:患者总死亡率为57.9%,组Ⅰ(AKIⅠ期)患者死亡率低于组Ⅲ(AKIⅢ期)(50%vs71.4%)。组Ⅰ患者较组Ⅲ更为危重,其体外循环断流时间[(244.2±170.46)vs(154.3±73.58)分]和主动脉夹闭时间[(93.2±43.21)vs(82±59.59)分]均长于组Ⅲ,且术后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者明显多于组Ⅲ(66.7%vs28.6%)。HVHF治疗12h后患者高热状态明显改善(P<0.05),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在HVHF过程中波动于正常范围,SCr及尿素氮水平在治疗24h后显著下降(P<0.05),存活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APACHEⅡ评分经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 vs after 60h)。结论:本研究发现HVHF是救治心脏手术后AKI患者的有效手段,在AKIⅠ期开始HVHF治疗,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此结果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4007例心脏手术患者,死亡77例(1.9%),术后发生AKI 1250例,发病率为31.2%,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者104例,RRT治疗率2.6%;AKI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5.4%比0.3%,P<0.01);AKI后接受RRT(AKI-RRT)患者院内病死率36.5% (38/104)。心脏移植术后AKI发病率最高(73.0%)、院内病死率最高(18.9%),其次为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AKI发病率57.8%、院内病死率6.1%)、主动脉瘤手术(AKI发病率52.1%、院内病死率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BMI、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术前血肌酐>106.0 μmol/L、术中心肺旁路时间、术中低血压、主动脉瘤手术为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肌酐>106.0μmol/L、术中低血压是影响AKI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量恢复是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有利因素。结论 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高、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心脏移植术、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及主动脉瘤手术为术后AKI发病的高危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纳入24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AKI患者依据KDIGO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45例脓毒症患者中161例发生了AKI,发生率为65.7%。其中,84例(52.2%)AKI患者死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利尿剂使用、脓毒症分级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AKI分级是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EICU中脓毒症合并AKI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AKI的发生及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诊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AKI患者的预后及AKI严重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材料及方法:2013年3月~2016年5月连续纳入24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两组基础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AKI患者依据KDIGO(the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45例脓毒症患者中161例发生了AKI,发生率为65.7%。84例AKI患者死亡,死亡率52.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利尿剂使用、脓毒症分级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和AKI分级是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SOFA评分、利尿剂使用、脓毒症分级与脓毒症患者AKI的发生相关,年龄、APACHII评分和AKI分级与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突发(1~7 d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既往称为急性肾衰竭。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的AKI定义为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AKI:(1)48 h内血肌酐(Scr)升高>26.5μmol/L(0.3 mg/dl);(2)Scr升高超过基线1.5倍,确认或推测7 d内发生;(3)尿量<0.5 ml/(kg·h),且持续>6 h。全世界均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KIN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AKI对肺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47例(53.40%)肺移植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水平低、术中失血量多、ECOM支持率低。(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平均动脉压是肺移植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膜肺氧合(ECOM)支持是其保护因素。(3)肺移植术后AKI患者的6月生存率明显低于非AKI组(P=0.018),其五年生存率低于非AKI组(P=0.050)。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率高,且与预后密切相关。适当提高术中平均动脉压和采用ECOM支持可预防AKI,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2011年度手术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AKI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011年1—12月手术患者共1668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围手术期AKI患者共180例,围手术期AKI发生率为1.1%,识别率仅为3.3%,AKI 1~3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3.9%、16.7%和19.4%。构成比最高的科室为泌尿外科,占30%,其次为肝移植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所有AKI住院患者中,83.3%的患者好转出院,7.2%死亡,另有9.4%放弃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分期、手术时间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AKI分期越高,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死亡风险越大。结论围手术期AKI在住院患者中较常见,病死率高,识别率较低。年龄增长、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可增加围手术期AKI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围手术期AK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防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