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内的持续感染是由病毒和机体免疫状态两方面因素决定的。目前认为 ,机体能否最终清除病毒与体内免疫反应是以Th1型为主还是以Th2 型为主有关。Th1型免疫反应能增强宿主抵抗微生物的感染 ,尤其是病毒与胞内感染 ,而Th2 型免疫反应则与感染的进展、慢性化有关。白介素 12 (IL 12 )是抗原提呈细胞 (APC)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免疫活性。Gately等[1] 认为IL 12在免疫反应中可诱导IFN γ的产生和抑制IL 4的产生 ,从而诱导免疫反应朝着Th1型方向发展 ,最终激活体内的细胞免疫。对象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2型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内T辅助细胞1,2型(Th1/Th2)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佛波二酯(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F  相似文献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限制性的辅助性(Th)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不同,可分为Th1和Th2。Th1以分泌干扰素γ(IFNγ)为主并介导细胞免疫,而Th2以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等为主并介导体液免疫。检测IFNγ和IL4水平可大体了解Th1/Th2功能。白细胞介素12(IL12)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它能增强Th1分泌IFNγ的功能,因而具有抗病毒作用[1,2]。为研究这三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检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IL4水平,并对…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 (lamivudin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药物 ;拉米夫定是继干扰素(IFN)后抗HBV治疗方面的又一重大进步[1- 3] 。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诱发HBVP基因区变异 ,从而产生耐药 ,此所谓HBV病毒反跳 (breakthrough) ,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课题。本文综述HBV病毒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及HBV变异毒株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一、拉米夫定抗HBV作用乙型肝炎病毒所引发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仍然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中乙肝慢性化涉及到包括免疫紊乱在内的…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T辅助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感染的结果导致了慢性胃窦炎 ,部分人引起消化性溃疡 ,甚至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HP感染实验动物和人典型的病理表现是胃窦粘膜的固有层浸润大量的单个核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HP抗原通过APC (抗原呈递细胞 )诱导胃窦粘膜CD4 +Th1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活化的Th1分泌IFN γ、IL 12。这些因子又不断刺激白细胞、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IFN γ、IL 12、TNF α ,进一步促使更多的Th0 向Th1分化。但是Th1介导的细胞免…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HBV)本身不能引起肝细胞病变,但肝炎的发作(即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却是HBV启动人体免疫清除过程的后果。如果人体的免疫机制不能及时清除HBV在体内的持续存在和活跃复制,必将导致肝组织损伤的不断进展。因此,要想阻止肝脏的进行性损害,必须采取有效药物清除或抑制HBV的复制,也就是说,抗病毒治疗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关键措施。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传染性,终止或缓解肝损害,预防或推迟发生肝硬化、肝癌。1 已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1.1 干扰素α(IFNα) IFNα是一…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型细胞因子分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免疫分为Th1型和Th2型[1,2 ] 。Th1型细胞能通过分泌白介素 2 (IL 2 )、干扰素γ(IFN γ)等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 ;而Th2型免疫却通过白介素 10 (IL 10 )、白介素 4 (IL 4 )等细胞因子抑制Th1型细胞免疫。肿瘤患者存在Th免疫功能的紊乱[3 ] 。我们的实验以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 ,发现NSCLC患者存在Th型细胞免疫失衡。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30例NSCLC患者 ,年龄 36~ 70岁 ,平均年龄 5 6岁 ,男 2 1例 ,女 9例 ,鳞癌 18例 ,…  相似文献   

8.
于乐成  顾长海 《肝脏》2001,6(2):136-138
HBV感染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但近年发现机体可在不损伤靶肝细胞的情况下清除其内的HBV ,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一、对HBV清除与肝细胞免疫病理损伤之间关系的经典认识及其不足一般认为 ,HBV侵入血液循环后 ,首先感染以肝细胞为主的多种靶细胞 ,在细胞内复制、转录、表达并分泌HBsAg、HBeAg、HBcAg等病毒抗原及完整的病毒颗粒 ;在血液和肝细胞膜上的病毒抗原达到一定的量后 ,即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如CTL的活化及IFN γ、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8和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Th1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白细胞介素 18(in terleukin 18,IL 18)具有介导Th1免疫反应、促进单核因子产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 IL 18的发现和命名1989年Nakamura首次发现经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的血清能诱导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IFN γ) ,但又只能与IL 12发挥共刺激作用[1] 。日本学者Okamura等[2 ] 在脓毒性休克的小鼠肝脏中提取出该因子 ,因其具诱导Th1细胞产生IFN γ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王建设  朱启Rong 《肝脏》2000,5(2):124-125
新近研究表明,T辅助细胞(Th)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根据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促进细胞免疫反应和某些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IgG亚类抗体的产生;Th2细胞产生IL4、IL5和IL10,增强I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余年来我国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进行抗病毒治疗积累了大量病例和丰富经验[1] 。但IFNα对慢乙肝向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影响 ,国内还少有报道。本研究对 4 7例接受过IFNα治疗的慢乙肝病人进行 10年跟踪追访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象为 1989年 1月~ 1990年 6月在我院住院期间 ,病毒学指标 :HBsAg( )、抗 -HBc( )、HBeAg( )、HBVDNA( ) ,肝穿活组织病理证实为慢乙肝的 10 3例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A组 ) 4 7例。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 ,用IFNα 3MIU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选择IFN -α治疗的标准病例是慢性活动型 ,且HBV的复制指标阳性者。一般抗HBe阳性不作为选择对象 ,Carman等[1] 研究认为这类患者的HBV常有前C区的变异 ,正链1893对碱基的G -A处突变率最高 ,这个位点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单用IFN -α治疗应答率降低的原因。IFN联合利巴韦林 (ribavirin)是目前提高丙型肝炎 (丙肝 )疗效的常用方法 ,这种联合疗法用于治疗抗 -HBe阳性慢乙肝患者未见报告 ,是否也能提高疗效 ?机理如何 ?本文就这一研究作以下介绍。1 新疗法提出的背景抗HBe阳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是由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1〕:IL - 12不仅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IL - 12也是一种重要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IL - 12抗HBV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 IL - 12的来源及本质IL - 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 (natu ralkillercellstimulatoryfactor ,NKSF) 〔2〕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 (cytotoxiclymphocytema…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永年  张欣欣 《肝脏》1999,4(3):180-182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变异的生物学意义较多,如逃避宿主的兔疫监视,使变异的病毒更具生存优势,改变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及改变病毒的致病特性等。本文首先介绍与干扰素(IFN)治疗反应性有关的前两个问题,然后再探讨HBV变异与IFN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一、HBV变异的生物学意义(一)免疫逃避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1]和对肝移植患者应用高效价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进行主、被动免疫后,在部分受试者可以产生相应的累及“a”决定簇主要结构域的氨基酸替换,而未…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和干扰素(interferon ,IFN)。我们采用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培养情况下 ,以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诱导其产生分泌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通过ELISA来检测这两者的含量 ,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肝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一 )正常人组  18例系我科工作人员 ,年龄 18~ 45岁 ,其中女 10例 ,男 8例 (HBsAg及抗 HCV均阴性 ,肝功能指…  相似文献   

17.
肺癌Th1/Th2免疫反应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肺癌细胞及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的免疫反应状态,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以IL-2和IFN-r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用RT-PCR方法检测了三种人肺癌细胞株及23例肺癌细胞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三种肺癌细胞的Th1型因子IFN-r和IL-2均无表达,而Th2型因了IL-4、IL-  相似文献   

18.
陈士俊 《山东医药》1999,39(24):38-39
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持久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复制标志物。但是IFNα治疗后的HBsAg转阴率低,而HBsAg的清除表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的结束。因此,当前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只能抑制HBV复制而缓解炎症活动,对病毒复制模板无作用,停药后可再度复制,对整合病毒无作用,较难清除HBsAg。1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理IFNα的抗病毒作用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两个方面。其一,IFNα抗病毒活性,IFNα与效应细胞膜上IFNα受体结合,通过IFNα受体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清除及肝癌免疫机制中的意义及细胞因子对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HBV相关肝病肝组织ICAM-1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乙肝组织内HBcAg表达状况。利用细胞酶联免疫技术观察IFN-r、IFN-α、TNF对人肝癌细胞H7402ICAM-2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在慢性乙肝中,ICAM-1表达愈强,肝内HBcAg表达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最后10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抗病毒治疗地位的确定以及α-干扰素(IFN-α)和新核苷拟似药的应用改善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史和预后。但现有的抗病毒治疗尚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难以根除病毒。HBV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形成共价闭锁环状结构,即cccDNA。HBVcccDNA被包装入微染色体并定位于细胞核内后,作为模板,在细胞多聚酶的作用下生成前基因RNA,进而复制出新的病毒。由于cccDNA不直接参与HBV DNA的复制,因此常规抗病毒药物对其无效。乙型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