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相似文献   

2.
内脏动脉瘤诊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71例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1例内脏动脉瘤中包括脾动脉瘤 2 2例 ,肝动脉瘤 16例 ,腹腔干动脉瘤 4例 ,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13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 6例和 1例 ,网膜动脉瘤 3例 ,肾动脉瘤 6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2 9例 ,其中破裂入胆道 14例 ,上消化道 10例 ,腹腔及腹膜后 5例。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 (包括DSA) 4 2例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证实 14例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确诊 4例。手术治疗 5 8例 ,死亡 9例 ;动脉栓塞治疗 7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DSA、SCTA和MRA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腔内技术和外科手段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56 ±13)岁.其中脾动脉真性动脉瘤5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腹腔干结核性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脉瘤1例.结果 1例腹腔干假性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1例脾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失败,改为开腹手术治疗,另外8例直接行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康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10±5)d,本组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平均(27 ±12)个月.无死亡病例,无动脉瘤复发,无胃肠道、肝脏、脾脏、肾脏缺血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脏动脉瘤开放手术治疗疗效可靠,而腔内治疗则是一种有前途的微创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management of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s by open surgery and endoluminal 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 patients (four male, six female) hospitalised from January 2002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The average age was (56 ± 13) years (28 - 74). Surgical or endoluminal treatment for six cases of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or pseudoaneurysms were applied, among which multiple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was found in one, and aberrant aneurysms at the proximal sec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a spleno-mesenteric trunk was found in three, splen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in one and single aneurysm with normal splenic artery in anatomy in one. Besides, there were two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 one of tuberculous celiac artery pseudoaneurysm and one renal artery aneurysm. Results The tuberculous celiac artery pseudoaneurysm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deploying a stent-graft endoluminally. One case was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after the splenic artery aneurysm was only paitially covered by a stent-graft. The other 8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open surgery. All of the operations are successful.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three months to six years, during which no death or o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s. Conclusions The splanchnic artery varies from one to another anatomically. Preoperative CT scan or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logy are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splanchnic arterial aneurysms and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while endoluminal therapy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4.
内脏动脉瘤为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症状内脏动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内脏动脉瘤排在腹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1]。内脏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01%~10.4%,女性多于男性[2,3]。而瘤体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其中肝动脉瘤破裂几率最高,达80%,胰动脉瘤75%,肠系膜上动脉瘤38%,脾动脉瘤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瘤7例、肝右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结肠中动脉瘤和左结肠动脉瘤各1例、肾动脉瘤2例。其中破裂1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开放手术组6例。结果 4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行二次栓塞后都得以成功止血。8例动脉瘤破裂伴休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脾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术后随访18例,随访2 ~ 103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支配脏器和动脉解剖的特点作为内脏动脉瘤选择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方面均有效,而对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内脏动脉的动脉瘤(以下简称SAA)破裂虽非常见,但却是急腹症的一大重要原因,而且死亡率很高。90%的SAA发生在脾动脉(占60%)、肝动脉(20%)和肠系膜上动脉(8%),发生在其余的内脏动脉上则只占10%左右。本文介绍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从1964~1984的20年间收治的6例SAA急性破裂的治疗经验。本组6例中,3例为脾动脉瘤,2例为肝动脉瘤,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之动脉瘤。所有病人术前均未获诊断,因严重休克、腹痛和腹胀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解放军第960医院收治的3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前均经CT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然后分别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双层裸支架重叠置入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置入支架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分别于术后1、6、12及24个月或患者不适时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了解动脉瘤的闭塞情况、支架及分支动脉是否通畅。结果本组病例的介入手术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采用覆膜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未再显影,支架内血流通畅;9例采用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及3例采用双层裸支架重叠置入术后造影示动脉瘤未再显影或显影浅淡,支架内血流通畅,分支动脉血流通畅;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未显影。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无失访,随访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随访1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2个月时1例覆膜支架置入者支架内狭窄30%,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患者动脉瘤未复发,支架及分支动脉内血流通畅。结论腔内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中期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40 多年来收治的62 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包括肝动脉瘤15 例,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3 例,脾动脉瘤16 例,肾动脉瘤6 例,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 例和1 例,腹腔干动脉瘤3 例,网膜动脉瘤3 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29 例,其中破裂入胆管14 例,上消化道10 例,腹腔及腹膜后5 例。本组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37 例,经磁共振( MRI)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确诊各2 例,另6 例由螺旋CT 动脉造影(SCTA) 诊断。手术治疗51 例,死亡9 例,动脉栓塞治疗6 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 包括DSA) 最具诊断价值,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内脏动脉瘤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外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此外,肾动脉瘤在多数文献和专著中都被划归到肾动脉疾病中单独讨论,而不纳入内脏动脉瘤范畴。在普通人群中,内脏动脉瘤的发病率为0.1%~2%[1],而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可达到25%~100%[2, 3],因此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但十分重要的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VAA)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介入治疗VAA患者(41个瘤灶),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12个肾动脉瘤、8个脾动脉瘤行动脉瘤填塞术,其中5个脾动脉瘤、5个肾动脉瘤采用裸支架辅助填塞;对13个脾动脉瘤、1个肝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对4个肾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中3个采用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个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对2个肾动脉瘤、1个腹腔干动脉瘤行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1个脾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1个左肾多发动脉瘤植入支架后瘤腔小部分显影。术后随访12~55个月,平均(23.44±12.48)个月,期间脾梗死者梗死面积未增大、未见脓肿形成,瘤腔部分显影病变显影面积未增大。30例患者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余均存活,无VAA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VAA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脏动脉瘤比周围动脉瘤罕见,但它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脉栓塞技术等应用,已使内脏动脉瘤获得了治愈的可能。内脏动脉瘤主要有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动脉瘤,腹腔动脉瘤等,各内脏动脉瘤由于解剖位置,形成原因,血液动力学不尽相同,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各具特点,其预后也取决于内脏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原发  相似文献   

12.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林  何韵彬 《腹部外科》2001,14(2):109-110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组 2 1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所有病例都可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只要治疗及时 ,对大多数内脏动脉瘤的治疗而言 ,是有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VAA)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41例VAA患者,其中脾动脉瘤24例,肾动脉瘤7例,肝动脉瘤4例,腹腔干动脉瘤4例,肠系膜上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1例,并对其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行手术治疗,1例脾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准备手术过程中发生二次破裂而死亡,18例未手术,首次手术成功率91.3%(21/23),二次手术成功率95.7%(22/23)。所有患者随访1~36(平均14.7)个月,22例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1个月出现脾梗死,余患者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复发;未手术18例,其中1例3个月后脾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3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在5、13、15个月后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增大。结论 VAA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未手术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内脏动脉瘤54例诊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67-1997年收治的54例内脏动脉瘤诊治情况。结果本组内脏动脉瘤54例包括肝动脉瘤13例,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3例,脾动脉瘤13例,肾动脉瘤5例,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3例和1例,腹腔干动脉瘤3例,网膜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15.
内脏动脉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内脏动脉瘤(VAAs)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例VAAs;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30~72岁,平均49岁.8例患者共有9个动脉瘤,包括脾动脉瘤4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2例(3个).均经彩色超声、CTA或DSA明确诊断.6例行经腹动脉瘤切除,其中3例行血管重建.1例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和脾肾静脉分流术.1例双侧肾动脉瘤患者,左肾动脉瘤较大,且接近肾门,行动脉瘤切除和肾摘除术,右肾动脉瘤直径1.2 cm,密切随访.2例经股动脉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8例VAAs患者,无论是动脉瘤切除、两端动脉结扎;还是端端吻合,人工血管间置血流重建;以及经股动脉病灶栓塞治疗,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没有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60个月,平均26.5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VAAs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选择性手术或栓塞术足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径<2 cm且无症状的VAAs可考虑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瘤(viseral artery 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瘤,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瘤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瘤为20%、肠系膜上动脉瘤5.5%、腹腔动脉瘤4%、胃  相似文献   

17.
18.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是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VAAs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的内脏区域,治疗指征和策略也因动脉瘤部位而异.本研究旨在总结VAAs诊治的进展,初步评估开放治疗和腔内治疗在 ...  相似文献   

19.
周斌  余翀  王翔  李毅清  金毕 《腹部外科》2017,(6):426-429
<正>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以外的腹腔内动脉瘤,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肾动脉瘤因其特殊性,往往被单列讨论。VAA因其潜在的破裂出血风险而受到临床医师重视,随着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进展和普及,更多无症状的VAA被发现并得到早期干预~([1-2])。VAA腔内治疗技术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更容易为病  相似文献   

20.
内脏动脉瘤是一类发病率较低的动脉病变,年发病率约为0.1~2.0%[1].破裂内脏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5%~70%[2],传统开放手术受腹部内脏区血管复杂解剖结构及并存症的限制,手术适应证要求较高,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