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忻菁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3,26(11):793-79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Ⅱ型受体 IgGFc(TGF βRⅡ /IgGFc)嵌合蛋白基因转染对小鼠环孢霉素A(CsA)肾毒性的作用。方法 雌性ICR小鼠予低钠饮食 1周后分为 3组 ,每组 6只 ,CsA组和TGF βRⅡ /IgGFc干预组每日皮下注射CsA 2 5mg/kg ,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在给药的第 1天和第 7天 ,CsA组在布比卡因预处理的胫骨肌处注射 5 0 μgpCAGGS lacZ ,TGF βRⅡ /IgGFc干预组注射等量 pCAGGS TGF βRⅡ /IgGFc,均联合电穿孔 ,给药2周后处死。采用Northernblot测定肾组织中TGF β1mRNA水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法测定肾组织和血浆中TGF β1蛋白水平。利用石蜡切片PAS和Masson’strichrom染色半定量评分评估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 CsA用药 2周后 ,CsA组血浆和肾脏TGF β1表达持续增高 ,小管间质病变明显 ;TGF βRⅡ /IgGFc干预组血浆TGF β1水平与对照组相仿 ,而肾组织TGF β1表达较CsA组降低 5 0 % (P <0 .0 1) ,对小管间质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P <0 .0 1)。结论 TGF βRⅡ /IgGFc基因转染有效抑制了CsA引起的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芪丹颗粒剂对平阳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采用平阳霉素〔5mg/ (kg·d)〕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观察芪丹组〔2 50mg/ (kg·d)〕与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组〔2 5mg/ (kg·d)〕治疗后肺组织病理学、胶原蛋白沉积、TGF β和TNF α的表达。发现 :芪丹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胶原纤维沉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正常组TGF β、TNF α弱表达 ,模型组强表达 ,芪丹组的表达显著少于模型组和激素组 (P <0 .0 1)。提示 :芪丹颗粒剂可明显减轻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 ,而且明显优于激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致大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和橄榄油灌胃;②肾毒性组:给予CsA 30 mg/(kg·d);③治疗组:给予CsA 30 mg/(kg·d)和Flu 7 mg/(kg·d)。在灌药后的第14天,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实验的第28天,处死其余的大鼠,观察各组肾脏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Smad2/3、Smad7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各组大鼠在每周抽血检测肾功能和脂类水平。结果:在第1周,Flu治疗组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肾毒性组从第1周开始SCr增高(P=0.000)。肾毒性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肾脏的纤维化评分、Smad2/3蛋白及TGF-β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00),而Smad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Flu在这2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3组的胆固醇水平在第0、1、2、3和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5、0.997、0.505、0.871及0.540),同时各组的甘油三酯水平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0.663、0.826、0.635及0.928)。治疗组与肾毒性组在第2周和第4周CsA的谷值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83和P=0.123)。结论:Flu对环孢素A致大鼠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瑞雄  邵晨  王禾  王强 《医学争鸣》2003,24(14):1282-1284
目的 :研究环孢霉素A(CsA)对肾功能、肾小球内超氧化物、血栓素B2 (thromboxaneB2 ,TXB2 )形成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药物别嘌呤醇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 :4组成熟雄性Wistar大鼠分别接受CsA (30mg·kg-1·d-1)、别嘌呤醇 (10mg·kg-1·d-1)、CsA (30mg·kg-1·d-1)加别嘌呤醇 (10mg·kg-1·d-1)、CsA溶剂橄榄油治疗 30d .结果 :CsA使肾功能减退、肾小球内超氧化物、TXB2 形成增加 .别嘌呤醇降低CsA的肾毒性副作用 ,并使肾小球内超氧化物、TXB2 量减少 .结论 :CsA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肾小球内超氧化物、TXB2 形成增加有关 .同时应用别嘌呤醇使肾小球内超氧化物、TXB2 量减少 ,对CsA的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环孢素A(CsA)能否导致贫血,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给予CsA15mg/(kg·d)皮下注射4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CsA毒性组),对照组1mL/(kg·d)皮下注射橄榄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三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EPO及EPOR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大鼠肾功能低下,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凋亡细胞增多(P<0.01);同时CsA毒性组大鼠有贫血发生,表现为Hb和Hct水平的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PO在CsA毒性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而EPOR的表达增加(P<0.01)。直线相关分析提示,EPO蛋白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0.729,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r=-0.841,P<0.001)呈负相关。结论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EPO蛋白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贫血;CsA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EPO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对CsA肾毒性模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予30mg/kg剂量的CsA灌胃制作大鼠CsA肾毒性模型,同时分别予10mg/kg贝那普利、2g/mL中药药液大鼠灌胃以预防肾毒性。予4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肌酐降低(28.3±3.8 VS 33.1±5.2,P=0.052),病理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空泡变性较模型组改善[变性范围(8.2±2.2)%VS(15.6±3.7)%,P<0.05],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具有保护和改善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有可能与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及其受体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表达。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 4周, 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收缩期血压、血CsA浓度、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三色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AngⅡ及其受体AT1和AT2的表达。结果慢性 CsA 肾毒性组表现为体重减少、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 (P<0.01)。与对照组相比,毒性组大鼠AngⅡ的免疫活性明显增加(47±7 vs 13±4, P<0.01),主要分布于入球动脉的肾小球旁器,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紧密相关(r=0.769, P<0.001)。免疫印迹显示毒性组AngⅡ受体 AT1 的表达明显减少\[(114±14)% vs (42±6)%, P<0.01\],而 AT2 的表达增加\[(129±23)% vs (469±43)%, P<0.01\]。结论在慢性CsA肾毒性中,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激活,表现为AngⅡ免疫活性增加,这种AngⅡ免疫活性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Ⅰ (2 10 )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胶原 (Ⅰ、Ⅲ型 )表达的影响 ,探讨血管紧张素 Ⅰ (2 10 )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成功复制雄性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实验组给予口服血管紧张素 Ⅰ (2 10 ) 5 0pmol/(kg·d)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 ,在 15d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梗死区TGF 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TGF 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 (P<0 .0 1) ;实验组、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则明显增加 (P<0 .0 1)。结论 :血管紧张素 Ⅰ (2 10 )通过抑制内源性TGF β1分泌 ,抑制胶原堆积和心室重构 ,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细胞外基质 (ECM )%D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组 )和氯沙坦治疗组 (DL组 )。左下腹腔注射STZ 6 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 ,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 2d予氯沙坦 10mg/(kg .d)灌胃 ,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 4、 8wk末 (每组各取 6只 )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 ;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 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 :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 ,相对肾重减轻 (P <0 0 1) ;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 β1蛋白表达增多 ,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 ;DL组TGF 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 ,治疗 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 β1表达 ,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对 UUO大鼠TGF-β1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 (unilateralureteralobstruction ,UUO)大鼠梗阻肾脏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大鼠结扎侧肾脏的病理改变 ,应用HE和PAS染色观测肾间质容量 ,应用RT PCR法检测肾组织内TGF β1mRNA的表达。结果 异黄酮组梗阻肾肾间质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异黄酮组TGF β1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 (P <0 0 5 ) ,异黄酮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UUO大鼠梗阻肾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与大豆异黄酮可抑制TGF β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吸入环孢素A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吸入环孢素A(CsA)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 (M组 ) ,实验组 (A组 )次日雾化吸入CsA进行干预 ,对照组 (C级 )用生理盐水。各组注药后 7d和 2 8d分别处死 5只。测肺系数 ,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的程度。检测血及肺泡灌洗液 (BALF)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CP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 结果 :M组、A组与C组比较肺系数明显增加 (P <0 .0 5 )。C组肺泡结构正常 ,M组 7d时以肺泡炎改变为主 ,2 8d时广泛性肺纤维化为主。A组病理改变与M组相似 ,但程度较轻。 7d时血清TGF βM组明显高于C组及A组 (P <0 .0 1)。 2 8d时血清及BALF中TGF βM组明显高于C组及A组 (P <0 .0 1) ;MCP 1血清中M组明显高于C组及A组 (P <0 .0 5 ,) ;BALF中M组及A组明显高于C组 (P <0 .0 1)。结论 :雾化吸入CsA能减轻大鼠肺纤维化 ,可能通过抑制TGF β和MCP 1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CsA(橄榄油)对照组A组,CsA10 mg/(kg.d)B组,CsA15 mg/(kg.d)C组,CsA20 mg/(kg.d)D组,皮下注射4周,每天根据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整CsA用量,4周后检测大鼠静脉血中肌酐、CsA、ET-1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肾皮质、髓质中ET-1的含量并研究ET-1在CsA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结果小剂量CsA即可以引起血清肌酐升高,剂量增大后Scr未见明显上升,提示CsA慢性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关系,处理组血浆中ET-1浓度较对照组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肾组织中皮质、髓质ET-1的含量增加(高剂量D组髓质除外),提示ET-1主要以局部自分泌和旁分泌在CsA慢性肾毒性起重要作用。血循环中ET-1对CsA慢性肾毒性影响不大,高剂量组髓质的ET-1含量减少,可能与肾小管萎缩后失去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羟基喜树碱 (HCPT)和环孢素A(CsA)诱导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 ,并探讨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方法 :以近交系DA大鼠为供者 ,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行同种异体原位肾脏移植 .移植后受者大鼠接受不同剂量HCPT ,CsA治疗或二者联合应用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移植物内及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移植后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C组 (HCPT 2mg-1·kg·d-1)中 4 /10和E组 (HCPT 1 0mg·kg-1·d-1+CsA 10mg·kg-1·d-1)中 5 /10受者大鼠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 .耐受组IL4 ,IL10mRNA表达明显高于排斥组 ,而IL2 ,IFNγ明显低于排斥组 .受者脾内细胞因子表达量近似于移植物内 .结论 :大剂量HCPT或小剂量HCPT与CsA合用可诱导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 .细胞因子偏向Th2亚类是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 NA表达与移植物内表达近似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对大鼠慢性环孢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慢性CsA肾毒性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A模型组(CsA 20 mg/kg)、安博维组(安搏维10 mg/kg CsA 20 mg/kg)和苦参碱组(Matrine 100 mg/kg CsA 20 mg/kg),经胃管灌胃,每天1次,实验共4周.于第2周和第4周末两次采集血尿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肾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OPN)、Ectodermal Dysplasia 1(ED-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A组24 h尿量、小管间质损伤评分、OPN表达和ED-1阳性细胞计数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P均<0.05).与CsA组相比,苦参碱能下调OPN表达,减少ED-1阳性细胞在肾组织的浸润,减轻肾脏病理改变(P<0.05).结论 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慢性CsA肾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多酚 35 0、70 0、140 0mg/ (kg·d) ,给大鼠连续口服 180d。观察用药期间毒性反应及停药 14d期间恢复情况。茶多酚高剂量可轻度抑制大鼠体重的增长 ,引起部分大鼠肝和肾的损害 ,甚至个别动物出现死亡 ;中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减慢 ,且表现有毛色灰暗 ,精神萎糜 ,停药后均可减轻或消失 ;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毒性反应。结果提示茶多酚对大鼠是无毒的 ,剂量为 35 0mg/ (kg·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其中30只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6 mg/kg)尾静脉注射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肾小球硬化组(D组),肾小球硬化苯那普利治疗组(DB组)和肾小球硬化芦沙坦治疗组(DL组),每组各10只;另10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B组每日苯那普利(10 mg/kg.d)灌胃,DL组每日芦沙坦(40mg/kg.d)灌胃,C组及D组每日用相应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基因水平检测肾皮质TGFβ1mRNA和Ⅳ型胶原(ColⅣ)m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ColⅣ的含量,并分析肾脏的病理改变,测定血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以及24h尿蛋白的含量.结果D组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素氮及肌酐也上升,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肾皮质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59倍和2.60倍,ColⅣ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57倍和1.40倍.应用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治疗6周后,DB组及DL组的血、尿生化改变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肾皮质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46%,53%,55%和59%,ColⅣ表达也降低.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苯那普利和芦沙坦阻断RAS,可能通过对TGFβ1mRNA及蛋白的下调作用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黄有效部位(Rep)对环孢霉素A(CsA)肾毒性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mL/(kg·d)橄榄油]、模型组[30 mg/(kg·d)CsA]、治疗组[1~2周:30 mg/(kg·d)CsA,3~4周:30 mg/(kg·d)CsA+50 mg/(kg·d)Kep]、预防组[30 mg/(kg·d)CsA+50 mg/(kg·d)Rep],每组各15只.每周观察大鼠24h尿量,取血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4周后,取肾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同时做组织切片病检,用肾小管评分评价肾脏损害程度.结果 给药2周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加,Scr和BUN水平明显增高,肾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明显异常;3~4周后给予Rep,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尿量、尿素氮及肌酐无明显差别,其肾脏损伤程度也轻于模型组.结论 大黄有效部位能有效减轻CsA所致的肾组织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TGF-β1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 (SHR)大鼠肾脏功能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1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为SHR大鼠10只 ;同龄的WKY大鼠 7只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中TGF - β1的浓度 ;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观察TGF -DmRNA在二组肾脏的表达 ;同时分别检测肾脏功能 (包括NAG酶 ,血肌酐 ,肌酐清除率 )。结果 :两组血清TGF - β1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HR大鼠肾组织TGF - β1mR NA、尿NAG酶、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肌酐清除率与肾脏局部的TGF - β1,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0 1) ;肾脏功能的改变与血清TGF - β1浓度高低无关。结论 :血压高低与血清TGF - β1浓度无关 ;肾脏局部TGF - β1mRNA的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高血压肾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制作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模型 ,给或不给波生坦干预 ,于造模第 7天取梗阻肾进行如下试验 :( 1)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RT PCR) :观察梗阻肾实质前内皮素 1原 (preproET 1)、Ⅰ型胶原 (ColⅠ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mRNA的表达。 ( 2 )免疫组织化学法 :观察梗阻肾脏肾小管 间质内皮素 1(ET 1)、ColⅠ、TGF β1、TIMP 1及PAI 1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  ( 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 ,UUO大鼠肾实质preproET 1、ColⅠ、TGF β1、TIMP 1、PAI 1mRNA表达 ,及肾小管 间质ET 1、ColⅠ、TGF β1、TIMP 1、PAI 1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 (P <0 0 5 )。 ( 2 )波生坦能够显著下调梗阻肾的ColⅠ、TGF β1、TIMP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P <0 0 5 ) ;而对preproET 1、PAI 1mRNA及ET 1、PAI 1蛋白质表达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ET 1可能参与UUO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而波生坦有可能通过抑制TGF β1和TIMP 1而拮抗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化镉对大鼠精子运动能力的毒性作用。 方法 分别以 0 1、0 2、0 4、0 8mg/kg体重氯化镉溶液腹腔注射大鼠 7d ,klinefelter扩散法收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附睾尾精子 ,应用CASA检测Mot、A级运动精子百分率、B级运动精子百分率、VCL、VSL、VAP、ALH、STR、LIN及WOB等参数。 结果 在 0 1mg/kg·d体重染镉组 ,Mo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随着染镉量的增加 ,各运动参数逐渐降低 ;在 0 4mg/kg·d体重染镉组 ,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Mot、VCL、VSL、VAP、ALH和WOB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0 8mg/kg·d体重染镉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镉对大鼠附睾尾精子的运动有直接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