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比较兔VX2肝癌的CT、MRI、DW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模型制作前期实验采用开腹VX2瘤粒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开腹VX2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均接种于兔肝左叶。接种两周后行CT、MRI及DWI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结果前期实验瘤块种植成功率66.7%(8/12),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24/24)。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 T1WI呈较低信号影,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瘤体由增粗的动脉供血,肿瘤血管较丰富。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极为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较瘤粒包埋法成功率更高。CT、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敏感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SO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患者接受CT检查,平扫显示20例肝脏增大,7例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21例肝实质密度不均匀性减低,3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腔积液、2例胸腔积液;增强扫描31例肝实质不均匀强化,21例呈“地图状”强化,9例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例轻微小片强化;门静脉期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未见胆管扩张及肝内外侧支血管形成。12例接受MRI检查,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信号欠均匀,10例肝脏增大,5例下腔静脉肝后段受压变细,胆囊形态均正常;增强后肝实质强化不均,表现为片状强化减低区及异常强化灶,呈“地图状”。结论HSO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3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例,左侧肾上腺者2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肿块见条状、点状钙化.2例行MRI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包括脑膜瘤1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前列腺癌转移瘤1例、骨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23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2例行CT平扫检查。观察病灶边界、占位效应、信号特点、骨质改变及邻近结构受累情况。结果蝶骨嵴占位以脑膜瘤最常见(16/23,69.57%),其次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23,13.04%)。两者均有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蝶骨嵴脑膜瘤MRI平扫以均匀等T1等T2信号为主,增强呈中等-明显强化且多伴"脑膜尾征",CT上受累骨多呈骨质增生肥厚。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表现为病变沿骨生长方向延伸,受累骨骨质膨大,呈"磨玻璃状"。本组蝶骨嵴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脑膜瘤,但结合受累骨骨质破坏及肿瘤ADC值更低可进行鉴别诊断。结论 CT和MRI对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OCCA的CT及MRI资料。对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中,4例先后接受CT及MR平扫、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①肿瘤位于左侧卵巢3例,右侧4例,跨中线生长2例,瘤体直径2.2~12.4cm;8例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②CT表现:6例中,5例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均为单房,密度均匀,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液密度不均,囊内分隔粗细均匀;动脉期5例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静脉期均持续强化。6例均见完整包膜,延迟强化呈稍高密度。③MRI表现:7例中,6例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均呈高信号;1例多房囊性肿块,囊液信号不均,分隔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6例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均呈持续性较均匀明显强化,分隔持续明显强化。延迟期包膜持续强化,呈稍高信号。结论 OCC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富血供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在椎体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67例椎体隐匿性骨折的CT及MRI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7例中共73个椎体骨折。CT诊断51个椎体骨折,表现为椎体骨皮质断裂、皱褶,椎体缘小骨折片,骨小梁断裂;22个椎体未见异常。MRI显示73个椎体内均见异常信号,表现为片状或水平线条状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椎体形态未见异常。结论 CT及MRI检查是诊断椎体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阳性率CT(69.8%)低于MRI(100%),当CT检查未见异常时,应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融技术现已用于治疗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是微波消融的主要适应证。正确认识HCC微波消融术后影像学改变对于评估疗效、及早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以及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HCC微波消融术后消融区及其并发症的CT及MRI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SS的11例患者的CT、MRI资料。11例中,5例接受CT检查,6例接受MR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为低级别ESS 9例,未分化肉瘤2例。11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宫腔内7例、肌壁间4例,其中类圆形肿块8例、不规则形肿块3例,病灶最大径(9.18±1.36)cm,肿块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7例;病灶CT、MRI表现以实性为主4例、呈囊实性6例、以囊性为主1例。CT平扫示5例病灶实性部分密度均近似于或低于子宫肌层,其中4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MRI平扫示6例病灶ADC图信号均减低,其中5例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另1例(以囊性为主)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且DWI呈中心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持续性强化,1例以囊性为主的病灶未见强化。8例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6例肿瘤浸润、破坏子宫深肌层。11例中,伴子宫腺肌症2例、子宫肌瘤5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5例、宫腔内积血1例、输卵管积液2例。结论 ESS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6例胰腺SPT患者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相比较。结果 16例胰腺SPT的CT和(或)MRI表现为实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14例。2例呈分叶状和不完整包膜,1例界线不清,余13例呈轮廓规整的圆形,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实性肿块和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大体标本与CT表现具有较好一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11例为良性,5例为低度恶性。有无包膜或包膜是否完整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和囊变程度在良、恶性SP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SPT的CT和MRI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动脉期或胰腺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渐进性强化。包膜不完整或无明显包膜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3例患儿均接受CT平扫,其中早期增强扫描21例,延迟扫描9例;7例接受MR平扫,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17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后纵隔,1例位于颈部。CT和MR显示所有病灶边缘清楚,呈椭圆形、梭形或半月形。CT平扫表现为较低密度,CT值范围22~38HU(中位数28HU)。肿瘤MR平扫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CT和MR增强后早期均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期呈显著强化。结论 CT平扫密度较低、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以及延迟期明显强化是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肝种植瘤内注入含0.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1 ml;B组:注入20 mg/ml 5-Fu 1 ml;C组:注入20 mg/ml Nano-HAP溶胶1 ml;D组:注入同样浓度5-Fu和Nano-HAP混合液2 ml.四组实验动物于注药后7、14、21 d行肝脏B超扫描,记录生存时间,取肝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7、14、21 d 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4.93±0.76)cm3、(15.67±2.75)cm3和(52.36±10.57)cm3 ; B组为(4.16土0.33)cm3、(10.26±1.60)cm3和(18.89±4.65)cm3;C组为(1.43±0.13)cm3、(3.69±0.77)cm3和(9.51±2.09)cm3;D组为(2.80±0.46)cm3、(3.77±0.91)cm3和(8.46±0.95)cm3.B、C、D三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D组肿瘤体积最小.四组动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41、51和44 d.B、C、D三组生存期较对照A组延长.超声监测显示C、D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溶胶瘤内注射时可见肿瘤内强回声光点.多次注射后瘤体内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光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见A组和B组肿瘤组织出现多处片状坏死,C、D组注射区域呈片状坏死,被条索状或片状钙化灶分隔.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经皮瘤内注射艾迪注射液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移植性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艾迪注射液组(12只)、无水乙醇组(PEI组,8只)、生理盐水组(8只)。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注射4次后处死动物。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病灶均进行性增大,但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艾迪注射液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抗兔VX2肿瘤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肝动脉注入阿霉素碘化油乳剂;B组为注入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C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碘化油乳剂;D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d、术后14d行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大小;术前1d、术后1d、7d行肝功能检查,在微波辐射前、辐射中、辐射后30min、1h测量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术后15d处死动物,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组织及周围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前1d各组动物肿瘤体积、肝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4d平均肿瘤体积A组为(6.02士1.21)cm^3,B组为(5.74±1.43)cm^3,C组为(3.26±0.37)cm^3,D组为(1.89±0.14)cm^3。各组肝功能检测无明显差异;微波辐射后兔的生命体征稳定,病理学检查组织坏死程度为D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阿霉素脂质体联合微波辐射抗兔VX2肝肿瘤效果明显,认为微波有助于提高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效果,联合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少血供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动脉栓塞后影像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筛选少血供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及经肝动脉注射碘油沉积情况。方法开腹种植转移瘤于3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叶,移植成功后经筛选出少血供移植瘤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8只,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左肝动脉,术后1周进行CT扫描,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分别取肿瘤进行HE染色及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16只少血供VX2移植瘤模型兔插管成功11只,5只失败。对照组成功者5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6只插管至左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发现肿瘤血管稀疏或不可显示,术后CT扫描发现实验组碘油在瘤内呈环形沉积;对照组5只肝移植瘤中VEGF表达阳性2例,弱阳性3例;实验组6只移植瘤中强阳性4例,阳性2例。结论兔肝动脉血管解剖与人相似,超选择至左肝动脉,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供后栓塞化疗,对少血供肿瘤治疗效果较好。CT对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检测方便,可靠,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采用VX2瘤细胞悬液经横突椎弓根注射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对照组(5只)以生理盐水注射代替VX2瘤细胞悬液进行同样操作。接种后每天观察下肢神经功能变化,接种术后第2周起每周行X线、CT影像学检查肿瘤生长情况。动物出现下肢瘫痪、死亡或接种后6周为观察终点,取出接种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5只兔观察期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未见异常。实验组中1只兔因钻孔破人椎管,退出实验。19只兔成功接种,1只于接种术后9天感染死亡,1只经病理检查证实观察截止时仍无肿瘤生长,其余17只成瘤(89.5%)。观察期内9只出现完全瘫痪,5只不全瘫,其余3只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经横突-椎弓根种植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脊柱转移癌发展、压迫脊髓导致瘫痪的病理过程,有助于脊拄转移癌各种治疗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改良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插管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改良开腹穿刺接种法移植肝癌,并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造影,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短期死亡(术后7天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可能导致实验兔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实验兔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只实验兔均移植肿瘤成功,9只(9/60,15.00%)实验兔术后短期内死亡,51只(51/60,85.00%)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体质量2.5kg、术中追加麻醉、手术时间≥60min、切口长度≥5cm及总出血量≥25ml为相关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体质量2.5kg、术中追加麻醉及出血量≥25ml为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改良法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成功率较高;选择体重较大的实验兔,同时加强手术技巧的训练,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避免术中追加麻醉是进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造影时降低实验兔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兔肾VX2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造影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兔肾VX2肿瘤在二维灰阶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方向性能量多普勒(CCD)及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探讨CEUS在检测兔肾VX2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悬浊液注射法建立18只兔肾VX2肿瘤模型,应用2DUS、CDFI和CCD观察肾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表现,实时观察肿瘤在CEUS模式下的造影剂灌注。结果肿瘤2DUS以低回声-等回声为主要表现,形态呈圆形或欠规则,CDFI及CCD呈星点状、短棒状或树枝状血流。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低增强或者环形增强模式。结论常规超声可作为检测VX2兔肾肿瘤的有效手段,用来实时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CEUS能更好地反映了兔肾种植瘤的特征性血供及微血管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空化阻断兔VX2皮下肿瘤血供对无水乙醇消融肿瘤的增强作用。方法将32只VX2皮下肿瘤兔随机分为4组:超声空化组、乙醇消融组、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对照组。对各组肿瘤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24h均行CEUS检查,分析肿瘤造影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最后获取肿瘤标本估算肿瘤坏死率。结果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治疗后24h,肿瘤CEUS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肿瘤坏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超声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无水乙醇对兔VX2肿瘤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