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 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 vs 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 vs 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 vs 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 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 vs(5.0±3.1)月](P<0.05).结论 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 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 vs 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 vs 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 vs 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 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 vs(5.0±3.1)月](P<0.05).结论 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发生并发症如梗阻、出血或穿孔时术中依靠病理检查才能确诊。作经治2例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和治疗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无典型症状,少数因并发症手术而得到诊断。X线检查与癌不同点是肠壁仍有一定弹性,肠腔狭窄不明显。B超、CT对定位及选择术式有一定帮助。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尽早手术探查及术中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及决定切除范围十分重要,应采取比癌更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节外恶性淋巴瘤中原发于胃肠道的并不少见 ,其中又以小肠为多见〔1〕: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 ,为全身恶性肿瘤的 0 2~ 0 3% 〔2〕,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为多见〔1〕。其临床表现复杂 ,术前难以确诊 ,1987年 1月至 1994年 12月我们共遇到手术切除标本 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材料来自 198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本院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按《肿瘤病理学》有关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标准〔3〕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组织学分型标准采用 1985年全国淋巴瘤协作组成都会议修订的分类。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 2 2例 ,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h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约占20%~30%,其诊断、治疗、预后与胃淋巴瘤存在一定差异.现将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的2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特点为:(1)男女比例为2.83:1,平均年龄为41.8岁。(2)好发部位多见于回肠。(3)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一般以腹痛、腹块、消瘦为主要表现,腹胀、发热、消化道出血、腹泻、恶心呕吐也为重要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4)病理分型中大多为B细咆来源,且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5)该病预后不良,与该病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接受治疗时已属晚期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有:肿瘤浸润范围、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小肠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较为少见,本院自1978~2001年共收治小肠恶性肿瘤216例,其中33例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现就本组病例做一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63岁,平均41.7岁。33例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并多以急腹症就诊。腹部肿块19例,消瘦13例,肠梗阻11例,腹水6例,黑便3例,黄疸2例,穿孔1例,除1例十二指肠穿孔在急症手术后证实本病外,病史均在3月~2年。以十二指肠及回盲部的病史较短,合并症出现较早。肿瘤部位见于末端回肠24例,空肠7例,十二指肠2例。其中2例为多灶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21例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支援 《中原医刊》2004,31(9):56-57
分析21例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提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继发性贫血亦较常见。主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肠穿孔及肠套叠,发病高峰年龄为中年期。本文还提示肿瘤越大、病期越晚、预后越差。手术、化疗及放疗联合方案是治疗PSIL的最佳方法以Working Formulation病理分类对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弥漫大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可归于高度恶性类型中。  相似文献   

10.
小肠淋巴瘤3例林红雨王澍崔新建例1,男,23岁。因右下腹部肿块伴持续性钝痛15d入院。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15cm×12cm×10cm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大。X线检查示回肠末段狭窄,长约10cm,其中可见息肉样改变,近端肠管扩张,回盲部及升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间质瘤,提高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小肠间质瘤良、恶性之比1:5.4。恶性间质瘤的直径大于良性间质瘤。隐性失血、隐匿消瘦、脐周隐痛、腹部肿物是小肠间质瘤的最常见表现。术前确诊为小肠肿瘤59.4%。27例恶性间质瘤中66.7%(18/2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25.9%(7/27)行小肠肿瘤切除的减瘤荷手术,7.4%(2/27)行姑息手术。27例恶性间质瘤切除标本中6例发生淋巴转移,4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小肠问质瘤是较少见消化道肿瘤。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判断性质困难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1年6月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以腹部不适,腹泻,腹痛及腹部包块,黑便为临床表现,回肠末端4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直肠1例。术前确诊2例。为胃,肠镜下确诊,其中5例获随访,5年生存率为40%,病理类型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5例(4例为高度恶性,1例为低度恶性);高度恶性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4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结论]胃,肠镜活检最有诊断价值。手术方式与肠癌相似。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曾德更 《海南医学》2012,23(13):89-9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X线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表现。结果 5例为多发病灶,10例为单发。共25处病灶,十二指肠2处,空肠8处,回肠15处病灶。其中呈肠管环形狭窄7处,呈多发结节或肿块状充盈缺损8处,呈管腔不规则扩大4处,呈肠管轮廓内不规则龛影6处。结论熟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表现特点,可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但确诊则尚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 1 5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 1 5例中术前经相关检查确诊者仅 1例 ,余全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手术切除 1 5例 ,再次手术 1例。手术患者术后全部辅以CHOP方案 (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化疗。病例随访率为 78.5 % ,5年生存率为 37.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诊治经验,以提高外科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64例,空肠38例,回肠12例,总的术前诊断率为63.2%,包括十二指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为90.6%,空肠肿瘤为28.9%,回肠肿瘤为25.0%,按病理类型,腺癌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朱丽丹  王恒建  汪宏 《安徽医学》2013,34(2):134-136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小肠憩室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诊断,归纳小肠憩室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结果均经手术诊断,病理为憩室。结论小肠憩室主要并发症为急性憩室炎或伴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对于原因不明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应考虑小肠憩室,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多排螺旋CT检查口服不同小肠对比剂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仁  彭志毅  欧阳林 《浙江医学》2011,33(12):1720-1722,1786
目的 通过口服不同小肠中性对比剂进行腹部多排螺旋CT(MDCT)检查,评价各对比剂对小肠扩张度及肠壁结构的显示效果,从而优选对比剂.方法 行全腹部MDCT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成口服纯净水、纯牛奶、甘露醇(2.5%等渗)和乳果糖(1:30倍稀释)4组,每组20例.患者检查前45min内分4次服用总量为1 800ml的相应液体,450ml/次,间隔15min.测量小肠平均扩张度及45 s增强期时相且肠腔扩张度最好肠段的肠壁与肠腔CT差值.全程小肠扩张度在0~30%,31%~50%,51%~80%,>80%各记0、1、2、3分;肠壁结构显示不清楚记0分,清楚记1分.肠腔与肠壁对比度分差、一般、良好各记0、1、2分.结果 纯净水、纯牛奶、甘露醇和乳果糖组患者小肠肠腔扩张度分别为1.44±0.49、1.86±0.32、1.98±0.35和(1.99±0.2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露醇和乳果糖组的肠腔扩张度较好.纯净水、纯牛奶、甘露醇和乳果糖组患者45s增强时相肠腔与肠壁CT差值为83.75±5.00、78.90±17.00、82.15±5.14和(82.70±5.3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纯净水、纯牛奶、甘露醇和乳果糖组全程小肠肠腔扩张程度、肠壁结构显示清晰度、肠腔与肠壁对比度评分分别为7、0、9,45、13、24,55、15、32和56、16、34,其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2.5%等渗甘露醇和1:30倍稀释乳果糖都可使80%以上小肠肠管一致性良好扩张,并清晰显示小肠肠壁结构,是理想的MDCT小肠造影口服肠道对比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年收治的15例PGL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资料中,病理分期(改良的Arbor法)为EI期7例,EH期5例,EⅢ期2例,EⅣ期1例。术前误诊率53%,手术切除率80%,手术加化疗5年生存率67%,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33%。结论 早期诊断、手术切除加术后联合化疗是提高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37例,对其CT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7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中16例肠管动脉瘤样扩张,13例肠壁局限或弥漫性增厚,5例表现为肿块,3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 儿童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