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多红  晋玲  张勇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2045-2049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盐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0.25 mmol/L Spd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Gv为59.7%,Gr为69.4%,Gi为12.8。Spd处理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总黄酮降低的趋势,并且降低了叶片MDA的量。Spd处理后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在Spd为0.2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U/g、8.7 U/mg、8.8 U/mg。结论 0.25 mmol/L的Spd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决明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决明子在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决明幼苗叶片叶绿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原生质膜透性、叶片丙二醛(MDA)量、可溶性糖量、可溶性蛋白量及脯氨酸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盐胁迫下的决明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结果表明,外源性ALA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原生质膜透性、叶片的MDA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结论 外源性ALA通过提高决明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决明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G0S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甲基化率及表达量,并探讨其成为NSCLC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组织细胞中G0S2基因甲基化率,荧光定量PCR测定组织细胞中G0S2基因mRNA的表达量,根据NSCLC患者的人数平均分为两组后,cut-off值为0.2,以此分为G0S2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并对G0S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该基因表达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NSCLC患者中G0S2基因存在高甲基化率(40%),并且该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的病例类型、分期分级对G0S2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G0S2基因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G0S2基因的表达情况对NSCLC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后续指导肺癌分期、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KNO3、KMnO4、H2O2、GA3以及蒸馏水浸种不同时间,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在25恒温12 h光照的光照培养箱中将浸种后的种子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150 g/L GA3浸种24 h是打破桔梗种子休眠促进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浸种处理方法;此外5 mg/mL KNO3浸种处理12 h也是有效的浸种处理方法。结论 筛选出桔梗种子萌发的最适浸种试剂及浸种时间对桔梗的种子育苗及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鱼香草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测定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对种子设置不同温度、不同光质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KNO3浸种处理,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 鱼香草种子椭圆形,长(1.77±0.01)mm,宽(1.13±0.01)mm,千粒质量(1 175.5±21.02)mg,吸水量为其风干种子质量的8.8倍;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30 ℃;白色光照最有利于种子萌发,全黑暗最不利于种子萌发;GA3、0.25% KNO3浸种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论 得到鱼香草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处理条件,对鱼香草人工栽培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 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TCCO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2)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 分别测定PaCO2、PETCO2、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对PaCO2与PETCO2、PaCO2与PTCCO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aCO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结果: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 (13.20±4.43)mmHg和(4.35±2.56)mmHg(P < 0.05)。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为0.79(r 2 =0.62,P < 0.001),与PTCCO2的相关系数为 0.91(r 2 =0.83,P < 0.001)。PaCO2与 PET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 4.53~21.88 mmHg,与 PTCCO2的 95%一致性界限为-3.18~ 10.48 mmHg。结论:PTCCO2监测可提高评估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PaCO2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顺铂化疗敏感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骨肉瘤MG-63细胞,设空白对照组、LP组(10μg/ml)、顺铂组(40μg/ml)和联合组[LP(10μg/ml)+顺铂(20μg/ml)];药物干预48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Bax mRNA、bcl-2 mRNA表达并计算Bax/bcl-2比值,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联合干预组与顺铂组比较发现,联合干预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周期G0/G1期显著延长(P<0.05)、S期和G2/M期显著缩短(P<0.05,P<0.01),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显著升高(P<0.01),Bax mRNA表达明显上调、bcl-2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且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LP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发现,LP组MG-63细胞周期明显改变(G0/G1期延长、G2/M期缩短),bcl-2 mRNA显表达著下调(P<0.05)、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LP具有提高人骨肉瘤MG-63细胞顺铂敏感度的药理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参芪消岩颗粒渗漉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参芪消岩颗粒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X1)、乙醇用量(X2)和渗漉速度(X3)为考察因素,姜黄素提取率(Y1)和干膏得率(Y2)为考察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拟合建立考察指标与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再根据效应面优选最佳条件。结果 多元二项式模拟的模型最佳:Y1=70.54+12.62 X1+0.61 X2-0.052 X3+0.32 X1X2-0.52 X1X3-1.12 X2X3-5.35 X12-0.28 X22+0.40 X32r1=0.873 5,P<0.01),Y2=8.46-1.00 X1+0.47 X2-0.18 X3+0.098 X1X2+0.24 X1X3-0.21 X2X3-0.32 X12+0.17 X22-0.081 X32r2=0.935 3,P<0.01),姜黄素提取率和干膏得率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最优提取工艺为16倍量80%乙醇,渗漉速度13 mL/(min?kg),姜黄素提取率78.82%,干膏得率8.35%。结论 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该实验中因素与指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 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 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生态环境因素对恒山产野生蒙古黄芪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黄芪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黄芪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生态因素对各成分量的影响。结果 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毛蕊异黄酮苷的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958,黄芪皂苷I的量与皂苷总量相关系数为0.969,毛蕊异黄酮的量与芒柄花素的量相关系数为0.896,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皂苷总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505,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黄酮总量升高;芒柄花素的量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在阴坡的黄芪中黄芪皂苷I和皂苷总量的量高,且随坡度增大而升高;黄芪皂苷II的量主要受坡度的影响。结论 影响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药材黄酮成分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纬度,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和坡度对黄芪的皂苷成分的量有显著的影响,纬度、海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探索内源激素在种胚发育进程和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机制,为三七种子的处理和种源保存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进行动态测定。结果 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内源GA、IAA和ZR的量随种胚的发育进程而增加,而ABA的量则减少。结论 激素平衡的变化是解除三七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破除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 采用温水催芽、低温沙藏、98%浓硫酸、GA等不同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后的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到达发芽高峰期的时间。结果 温水催芽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30%和10%,种子7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37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5.5%、26.5%,种子2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95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6.8%、60.3%,种子2 d开始萌动,7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0%,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后播种在MS0.5 g/mL GA0.5 g/mL BA的暗培养基上,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8.1%,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结论 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98%浓硫酸处理2 h后接种于MS0.5 g/mL BA0.5 g/mL GA的暗培养基上培养,打破硬实种子休眠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制作方法,并考察相关影响因素,为铁皮石斛的繁育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包埋体制作人工种子,考察胚乳、种皮组分对人工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 以MS+0.5 mg/L BA+0.5 mg/L NAA+3 g/L AC+30 g/L海藻酸钠+3 g/L百菌清为基本胚乳,在2% CaCl2中反应15 min是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制作的较佳条件,胚乳中分别添加15 g/L木薯淀粉和10 g/L保水剂能明显提高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种皮中添加10 g/L纳米SiO2和10 g/L纳米TiO2均能明显提高萌发率,但添加10 g/L纳米SiO2成苗率最高。结论 建立了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制作方法,获得了较高的萌发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滇重楼种子破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以变温层积处理的滇重楼种子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种胚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量的变化与种子胚率的关系。结果 变温层积处理可在3个月内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其GA量显著升高,ABA量显著下降。结论 内源激素ABA和GA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移栽与摘除首花对灯盏细辛种子生产的影响。方法 采用移栽和摘除首花的正交试验设计,每3 天采种1次,测定每批种子的产量、千粒质量和发芽率。采种后测定植株地上部分产量和药用成分量。结果 移栽处理的种子成熟期延长了12 d,种子产量、千粒质量、发芽率比直播分别提高了2.33倍、26.2%和2.03倍,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不摘除首花植株相比,摘除首花处理的种子的产量、千粒质量、发芽率分别提高了19.4%、8.4%和58.8%,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移栽与摘除首花具有交互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采种后,“直播×摘除首花”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分有较高产量和药用成分。结论 移栽和摘除首花能有效地提高灯盏细辛种子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