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4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资料进行探析,行静脉快通道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5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行单纯静脉全麻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情况、麻醉用药量、术后清醒情况、神经阻滞状况及麻醉各时间段的OA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阻滞Bromage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静脉快通道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麻醉质量,且不减弱神经阻滞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下肢手术推荐使用外周神经阻滞单次阻滞或连续置管.股神经阻滞或腰丛阻滞(需要时合并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很好的手术麻醉、最佳的术后镇痛并且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130例实施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其等分为研究组(接受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组(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躁动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下肢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年~2002年4月把选择性下肢神经阻滞运用于下肢手术280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2例 ,女118例。年龄14~92岁 ,其中60~75岁41例、76~92岁38例。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ASAIII~IV42例、伴脊柱、骨盆骨折和椎管内麻醉禁忌者共23例。1.2方法麻醉前常规选用安定0.1~0.2mg/kg ,1997年5月后改用咪唑安定0.05~0.1mg/kg 静注。麻醉根据手术部位(见表1)选择性行股神经(10±3ML)、坐骨神经(10±… 相似文献
6.
7.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技术对麻醉剂准确注入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临床应用的定位技术有外周神经解剖结构盲探、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引导定位等[1-2]。由于超声引导有简单易行、图像质量优异等特点,使其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多[3-4],本文对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1超声1.1成像原理超声主要利用声波穿透性及分辨率进行成像,波长及频率特定波具有独有穿透性与分辨率,波的声波越长,穿透性越好,穿透能力越佳[5-6]。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危重老年人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单侧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8例ASA Ⅲ~Ⅳ级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危重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23):7939-7939
贾东林、郭建荣教授主译,吴新民教授主审的麻醉学专著《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详尽回顾了有效完成骨科手术麻醉所需的所有细节,并展示了由该领域专家亲自操作的16项基本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 相似文献
12.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8):5781
贾东林、郭建荣教授主译,吴新民教授主审的麻醉学专著《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详尽回顾了有效完成骨科手术麻醉所需的所有细节,并展示了由该领域专家亲自操作的16项基本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行骨科下肢急诊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后,腰-硬联合阻滞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32±1.32w,住院时间为41.23±6.45d,术中出血量为320.34±24.56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硬膜外麻醉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44±1.42w,住院时间为57.01±8.43d,术中出血量为462.56±25.63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腰-硬联合阻滞组各项数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吴树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30-132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儿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实验组40例,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应激激素水平、术后转归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拔管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拔管后60 min的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进食时间、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儿科手术能够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17.
18.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合理应用可避免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优势并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DPN患者的外周神经已存在基础病变,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的优势、麻醉实施、局麻药浓度和佐剂的选择、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提高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梁展涛谭井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7,(6):55-56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