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失神癫痫(CAE)的治疗和预后,为CAE的合理用药和评价远期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市3家医院为研究CAE易感基因收集的CAE患儿的治疗用药、疗效及预后进行随访。CAE诊断标准参考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并制定了统一的CAE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CAE的选药原则进行治疗,评估CAE患儿的远期预后。结果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ILAECAE诊断标准的患儿339例,其中296例符合本研究制定的CAE纳入标准。296例患儿中有56例患儿因失访未得到远期预后随访结果,有随访结果者240例(81.1%),其中男94例(39.2%),女146例(60.8%)。失神发作起病年龄为3岁3个月至12岁,其中4~8岁174例(72.5%)。39例(16.2%)有热性惊厥史,18例(7.5%)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和(或)癫痫家族史,5例(2.1%)有失神癫痫家族史。失神癫痫发作频率为每日5~50次,其中每日发作10~30次占80%。出现失神持续状态1例。伴全面强直一阵挛发作12例(5.0%)。所有患儿发作期EEG均表现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波爆发,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首选丙戊酸234例,其中217例(92.7%)于服药后3d至6个月发作完全控制,15例加用另一种药物(其中氯硝西泮7例、硝西泮4例及拉莫三嗪4例)后发作控制,余2例单用丙戊酸2年后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首选拉莫三嗪4例,其中3例发作控制,1例服药1年发作未控制,改用丙戊酸1周后发作控制。2例首选托吡酯治疗,其中1例发作控制,1例服药5个月效果不明显,改用丙戊酸2个月后发作控制。240例患儿随访时间为2~7年,158例(65.8%)已停用抗癫痫药物,其中停药1年以上者96例,停药后均无复发;82例尚未停用抗癫痫药物患儿中,80?  相似文献   

2.
<正> 癫痫患者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仍报告不一,为对其进一步探讨,近年来我们对部分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作了血清免疫学部分指标的检测,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本组66例癫痫患者,均为原发性癫痫。为便于观察,我们将病人分为服药组与未服药组。①服药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分布为3~48岁。大发作33例,小发作3例,混合性发作2例,局限性发作2例,腹痛性癫痫1例。病程小于1年者4例,1~3年11例,4~6年16例,7~10年6例,10年以上4例。服苯妥英钠14例,丙戊酸钠10例,卡马西平2例,混合用药(苯妥英钠、鲁米那、硝基安定)15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癫痫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1]).抗癫痫药丙戊酸钠(VPA)引起血脂异常的机制不明确~([2-3]).本研究检测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甲状腺功能,探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肌阵挛癫痫患儿的临床、脑电图(EEG)和治疗特点。方法:对35例肌阵挛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录像脑电图(V-EEG)及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有肌阵挛发作,以肌阵挛为唯一的发作形式9例,其它26例合并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部分性发作等发作类型。30例患儿EEG可见全导棘慢波或多棘慢波暴发,5例患儿为局灶性异常。28例明确为癫痫综合征,以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最常见。多数患儿对丙戊酸治疗有效。结论:肌阵挛癫痫以肌阵挛发作为主要表现,正确的诊断依靠详细的询问肌阵挛发作的病史和V-EEG检查结果,治疗应首选丙戊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戊酸对癫痫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及VitD的预防作用。方法 6-14岁癫痫儿童63例,分两组,一组以单药丙戊酸治疗,另一组以丙戊酸+VitD治疗,应用CT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第四腰椎及股骨颈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骨密度值。结果丙戊酸治疗组和丙戊酸+VitD治疗组治疗前骨松质、骨密质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在第4腰椎和股骨颈,丙戊酸治疗组疗后6个月骨松质的骨密度明显低于疗前,差异有明显意义;丙戊酸+VitD治疗组疗后6个月骨松质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丙戊酸+VitD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第四腰椎骨松质的骨密度变化率显著低于丙戊酸治疗组,添加VitD能提高骨松质的骨密度。结论丙戊酸可致癫痫儿童的骨松质密度明显降低。VitD对此副作用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内细胞自噬、动物脑电图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制作癫痫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癫痫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VPA组及VPA联合3MA组四组,设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HE及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结果:行为学观察及脑电图检测显示,丙戊酸钠组及丙戊酸钠联合3MA组均可降低癫痫发作等级,3MA组无抗癫痫效果。HE及Nissl染色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癫痫组神经元损伤严重,丙戊酸钠组与癫痫组相比,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3MA组与癫痫组相比,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丙戊酸钠联合3MA组与丙戊酸钠组相比,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对照组LC3呈低表达,癫痫组LC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丙戊酸钠组LC3表达明显高于癫痫组;3MA组LC3表达明显低于癫痫组;丙戊酸钠联合3MA组LC3表达明显低于丙戊酸钠组。结论:VPA处理能够诱导癫痫大鼠海马内细胞自噬增加和导致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所谓抗癫痫“中成药”中暗地添加抗癫痫西药成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所谓抗癫痫“中成药”制剂中是否有西药成分。方法:对北大医院癫痫门诊1995~2005年口服“中成药”制剂就诊的癫痫患者进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四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监测的患者服用的76种“中成药”中,暗中都添加了上述4种西药成分,其中含有一种西药成分有45种,含有二种西药成分有22种,含有三种西药成分有7种,含有四种两药成分有2种。有44种中药添加了苯巴比妥,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结论:在所谓抗癫痫的“中成药”中暗地里加西药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妨碍抗癫痫的正规治疗,损害了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2019-01-04在JAMA Network上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当一名癫痫患者在怀孕期间使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时,她的婴儿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概率就会增加。丹麦的报告无法证明丙戊酸在这些病例中引起ADHD,只是存在关联。但在新研究中,奥尔胡斯大学的雅各布布克里斯滕森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表明,胎儿接触丙戊酸钠的风险与儿童患ADHD的风险有关。该研究包括1997年至2011年在丹麦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7岁。发热伴轻咳4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1岁多会走路,2岁始会说话,3年前(4岁)始出现全身痉挛性抽搐,频繁发作(每月4~5次),多发生在睡眠时,经脑电图诊断为“癫痫”,遂用苯妥英钠、丙戍酸钠、强力癫痫宁等抗癫痫药治疗,抽搐次数减至0—2次/月,近二年走路步态不稳,双手抓物不稳,智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其父母、胞姐身体、智力均正常。母孕期体健,未服用药物。非近亲结婚,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疾病史。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CC、PubMed、OVID及Cochrance图书馆,纳入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的观察性研究,采用NO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英文10篇,中文4篇)进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507例,对照组4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戊酸对血钙(MD=0.0l,95%CI:-0.05—0.06,P=0.13)、血磷(MD=-0.03,95%CI:-0.19—0.13,P=0.67)、碱性磷酸酶(MD=0.37,95%CI:-19.02~19.77,P=0.97)无明显影响,但丙戊酸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MD=-0.03,95%CI:-0.06~-0.00,P=0.03;丙戊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4.83,95%CI:1.15~8.50,P=0.01;丙戊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2.46,95%CI:-4.37~-0.55,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丙戊酸对癫痢患儿血钙、血磷和ALP无显著影响.但对骨密度、25-OH—VtiD和PTH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190例,比较不同AEDs对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效果。结果:190例患者中共使用AEDs药物5种,分别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使用比例前三位的AEDs为丙戊酸、托吡酯、氯硝安定,比例分别为87.20%、64.47%和43.50%;190例患者中联合用药107例,占56.32%,单药治疗83例,占43.68%;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对发作控制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最好,明显好于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而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对发作改善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相关癫痫患者治疗应首选丙戊酸、托吡酯和氯硝安定,三种药物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抗癫痫药物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50%以上的患者起病于儿童时期,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ED)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方法。儿科常用抗癫痫药主要是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以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TPM)。长期应用这些AED除了引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肝脏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外,AED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虽然这一影响过程较为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长期作用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故本文就AED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50%以上的患者起病于儿童时期,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ED)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方法。儿科常用抗癫痫药主要是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以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TPM)。长期应用这些AED除了引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肝脏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外,AED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虽然这一影响过程较为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长期作用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故本文就AED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作一简述。1骨代谢的生化指标骨代谢生…  相似文献   

14.
抗癫痫药物所致重型药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过敏的临床特征,查找导致重症药疹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0年3月~2005年5月接诊的抗癫痫药物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5例癫痫患者中,出现抗癫痫药物药疹42例(4.64%),其中轻型药疹35例,重型药疹7例。过敏发生率卡马西平(CBZ)为15.52%,丙戊酸钠(VPA)为0.36%,拉莫三嗪(LMT)为11、32%。药疹的潜伏期以5d和14d多见。轻型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药疹和多形红斑型药疹,重型药疹的发生均因发生药疹后未及时停药,药疹由轻型进展为重型,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或麻疹样药疹。发生药疹患者经停药、对症处理及更换抗癫痫药物均可治愈。结论 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药疹的发生率较高,丙戊酸钠较低。药疹出现后应立刻停用可疑致敏的抗癫痫药,及时换药,避免癫痫发作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癫痫的治疗受到费用的牵制,许多国家、政府和卫生保健机构都在限制抗癫痫药物(AED)支出。目前临床上应用的AED分为三大类,老药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经典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新药包括托毗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老药最便宜,经典药物比老药贵4~5倍,新药又比经典药物贵4~6倍。  相似文献   

16.
苯巴比妥对癫痫大发作患儿记忆功能的影响首都儿科研究所李尔珍张桂榛郭运泰*王立文罗桂芳许克铭各种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目前国际上神经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苯巴比妥在我国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38例单服苯巴比妥治疗癫痫大发作的患儿进行了停药...  相似文献   

17.
报告65名健康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患者(癫痫A组)54名,得理多治疗癫痫患者(癫痫B组)42例的认知功能量表检测和ERP检测结果。提示癫痫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损害,B组认知功能受损轻于A组。ERP检测亦示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良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 198 9年国际癫痫会议中有关癫痫分类[1] 确诊 137例良性癫痫儿童 ,其中中央回 -颞区棘波灶癫痫 86例 ,儿童枕叶癫痫 5 1例。男 85例 ,女 5 2例 ;年龄 9~ 12岁 ,平均 10 71岁 ;起病年龄 5~ 10岁 ,平均 7 5 3岁 ;病程 2年~6年 ,平均 4 0 1年 ;疗程 1 5年~ 6年 ,平均 3 79年。其中单服卡马西平者 49例 ,单服丙戊酸钠者 34例 ,合并用药39例 ,已停药者 15例。全组患儿现均在我市普通中小学就读。全组儿童均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查 ,结果均为正常以上 ,排除因智力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全组儿童均未遭遇有可能影响其身心…  相似文献   

19.
癫痫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对社会及家庭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已肯定P30 0与认知过程有关 ,是评价认知功能的一个客观电生理指标。本研究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 ,并用P30 0来检测其认知功能的变化 ,现报导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本研究收集我院儿科门诊癫痫大发作患儿共 3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在 5~ 12岁 ,用药前均作EEG、IQ及P30 0检查 ,服药半年或一年后再作P30 0检测 ,部分病例不配合 ,最终成功检测 2 1例。1 .2 方法采用丹麦Keypoit高速肌电 /神经诱发电位测定生理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松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和4个青霉素致痼模型组,即单纯模型组(Ⅱ组)、用甘松预处理组(Ⅲ组)、用丙戊酸钠预处理组(Ⅳ组)和用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Ⅴ组)。甘松预处理组灌服甘松62.5mg/(kg·d),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灌服丙戊酸钠0.64mg/(kg·d),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灌胃剂量为甘松62.5mg/(kg·d)加丙戊酸钠o.32nag/(kg·d),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大鼠每天灌胃一次,连续14d。灌胃第14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500万U/kg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及脑电图变化。结果:与单纯模型组比较,甘松预处理组、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发作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性发作程度,改善大鼠大脑皮层脑电图,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