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24例难治性GERD患者于清晨空腹服用奥美拉唑20mg,夜间临睡前服用法莫替丁40mg,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并观察食管炎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治疗后胃镜复查仍无改变。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难治性GERD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难治性GERD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用胃镜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胃镜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3.3%。结论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GERD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适合在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可导致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并发症。近年来此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GERD患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51%,我国GERD患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是呈上升趋势,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症状患病率为8.97%,GERD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GERD、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5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多发病。笔者选择了1996年6月~1997年12月间的54例GERD患者,就诊断与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明确的反流症状:烧心、暧酸、反食、胸痛、胸部不适,咽部异物感等;(2)反流性食管炎(内镜);(3)诊断性治疗:用抑酸剂及促动力药联合治疗,1~2周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2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26例,女28例,男:女=1:1.08,年龄27~72岁,平均45.93±13.7岁,其中39岁以下16例(29.6%),40~59岁引例(57.4%),60岁以上7例(13.0%)。职业:制衣、电子、门卫、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观察联合运用国产兰索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选取难治性GERD20例,清晨服用国产兰索拉唑30mg,夜间睡前服用雷尼替丁300mg,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作胃镜,观察反流症状及镜下食管黏膜改变。结果 症状评价,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胃镜下食管改变: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 国产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GER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发病4周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287例脑卒中患者中71例合并GERD,GERD发生率24.7%,其中反流性食管炎9.9%;脑卒中患者中管饲饮食、意识障碍者GERD发生率显著增高;确诊GERD患者均给予标准剂量PPI治疗4周,显效45例(63.4%),有效20例(28.2%),无效6例(8.5%)。结论脑卒中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较高,及时诊断并给与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正常人,胃食管反流每天发生50次,多于进食或餐后发生,并且没有任何症状,因此GER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疾病。GERD除包括典型的局部胃肠道症状如胃灼热、反酸等外,还包括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有时可不伴有任何胃肠道不适。Lock等人进行问卷研究证实59%的GERD患者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胃灼热、反酸和吞咽困难等;Irwin等人研究发现,由GERD所致的慢性咳嗽的患者大约75%的时间没有胃肠道症状。不同专业人员对GERD的临床表现认识不同,各种GERD的食管外表现不仅在临床和诊断方法上和经典的胃肠道疾病专家认为的GERD有所不同,而且在病因和治疗方面也不一样,临床医生在处理慢性咳嗽患者时,必须意识到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8.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进行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给予洛赛克、贝洛钠、铝碳酸锓联合用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及24小时食管内pH和胆汁监测,分析胃酸及胆汁反流在GERD中的发病机理以及联合用药的疗效。结果 42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反流。并以酸反流为主。混合反流者食管炎分级和呼吸道症状较单纯反流者重。联合用药治疗后胃镜检查食管炎症消失。食管内pH及胆汁监洲均正常。结论 GERD的呼吸道症状与反流有关,胃酸及胆汁在GERD发病机制中起协同作用。对以呼吸道症状就诊而反复治疗欠佳的患者,应考虑GERD的可能。进行胃镜及食管内pH和胆汁监测能明确诊断。对无条件进行上述检查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试验性诊断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莉  刘新光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951-95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等合并症。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称之谓GERD食管外表现。有研究…表明,在6215例GERD患者中,具有食管外表现者占32.8%,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具有食管外表现的GERD患者的34.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占3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GERD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吸烟等因素,均与食管外表现的发生有关。GERD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患者,可以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也可以没有反流症状,因而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24h食管内pH监测结果阳性,亦很难确定食管外表现与GERD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934-193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或频繁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反流的胃酸和胃蛋白酶造成食管损伤,引起各级食管炎。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1.
圣阳安中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定义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30%患者在内镜下可见食管粘膜任何长度的破损,包括糜烂、溃疡、狭窄等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s食管;70%左右的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沾膜损坏的表现,称为内镜阴性的GERD或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治疗NERD以抑酸及促胃肠动力为主,但抑酸药只对大约一半的NERD有效,当抑酸药无效时应考虑其他综合治疗。作者以圣阳安中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NER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见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改变称反流性食管炎(RI),内镜下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称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约占GERD发病的60%-70%。为了解GERD患者心理状态,以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促进康复。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心理评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强化认知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医学》2001,32(12):716-718
目的评价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bilitec2000)24小时监测食管腔内胆红素水平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探讨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意义。方法用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对60例GERD患者(包括食管炎18例)及33名健康人进行24小时食管腔内胆红素监测,以胆红素吸收值达到或超过0.14作为胆汁反流的阈值,计算反流总次数、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反流超过5分钟的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以健康人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第九十五百分位作为正常值上限,用于判断GERD患者胆汁反流是否阳性。结果GERD患者24小时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中位数为1.9%(0~12.6%),高于对照组的0.5%(0~2.1%,P<0.05);食管炎患者相应为3.7%(0.95%~12.6%),明显高于非食管炎患者的1.4%(0~7.6%,P<0.05);GERD患者中有20例(34%)胆汁反流阳性(混合反流);混合反流的20例食管炎占12例(60%),而胆汁反流阴性的39例中食管炎只有6例(15%),P<0.05。10例GERD患者两次监测结果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监测食管胆红素水平用于诊断DGER是可行和可靠的;34%的GERD患者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混合反流可加重食管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14.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77%,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有研究表明,我国发生率约为7.6%,西方国家约为7%~15%。胃内pH值监测发现GERD患者酸返流明显增多,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功能低下或频繁出现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使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增长,损伤黏膜,引起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畅 《临床医学》2009,29(4):58-5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慢性咽炎之间关系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临床GERD伴有慢性咽炎患者55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8周治疗。结果三组痊愈率分别为100%、96.7%、100%。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之间有直接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arrecc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度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厦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度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 BE是胃食管反流痛(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类由胃食管动力障碍引起。通过酸反流导致的疾病,亚洲的发病率较西方为低,但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有人认为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根除有关。亚洲的GERD特征是症状轻微、内镜下正常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性病(NERD)同洛杉矶A级或B级食管炎,罕见有Barrett’s食管或食管狭窄。关于GERD,以下几个临床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倾向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根据内镜下黏膜改变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巴雷特食管(BE)3个类型。西方国家报告病发病率为10%~20%,国内为4.1%~7.3%,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及胸痛,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胃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GERD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此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在美国成人中GERD发病率超过20%,每年直接和间接用于该病治疗的费用大约为100亿美元。目前我国的GERD发病率尚罕见报道。北京地区GERD发病率大约为5.7%,长期以来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胃酸分泌药如H2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