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40mg/d,C组阿托伐他汀80mg/d,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结果应用阿托伐他丁治疗各组CRP、IL-6、TCH、TG、LDL-C水平显著降低,80mg治疗组更为显著,无1例出现肝功损害和出现过敏肌痛等现象。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诊PCI术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于降低血管炎症反应的协同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阿托伐他汀+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雷米普利5 mg/d联合治疗);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均P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试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4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IL-6、TNF-α的活性水平。结果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试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6、TNF-α的产生,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2例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不同剂量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测定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观察A、B组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再狭窄发生率较B组患者高(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着降低PCI术后PAPP-A水平及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46例血浆胆固醇正常(<22mg/ml)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于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结果于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中TNF-α、IL-6、sVCAM-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 mg组(A组)和20 mg组(B组),每组51例。在患者择期行PCI术前、术后抽血测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术后30、18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在PCI术前后TC、LDL-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PCI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择期PCI术时两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均安全有效,均能明显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抗炎作用可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平均年龄(70.62±6.49)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标准组32例: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20 mg/24 h口服;强化组33例: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40 mg/24 h口服。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PCI术后72 h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检测Lp-PLA2、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标准组与强化组治疗前血清Lp-PLA2、IL-6、TNF-α、ALT及AST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Lp-PLA2、IL-6及TNF-α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标准组较强化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ALT及AST较术前升高(P<0.05),但2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显著减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急性期机体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 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 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主要观察阿托伐他汀疗效、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B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ET-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CGRP、△D%升高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B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勇  韩晓峰  王健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5-1128
目的 探究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接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d,术后口服40 mg/d。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20 mg/d,术后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OCS1 mRNA、蛋白表达、血清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术后治疗组SOCS1 mRNA、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IFN-γ、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SOCS1的表达,并调节炎症因子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从而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化分组设计将两组患者分阿托伐他汀组(A组)与普伐他汀组(B组)。2组均接受西洛他唑(培达)治疗,每日加入0.9%生理盐水2 mL进行皮下注射,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1,B组口服普伐他汀40 mg.d-1,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对比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及下肢血管病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及TNF-α无显著差异,A组效果优于B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A组的间歇性跛行和麻木疼痛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下肢血管病变效果较好,机制可能是因为改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24周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2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hs-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2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70)和B组(n=70),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10 mg,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20 mg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和24周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两组血脂和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伞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人98例ACS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组34例与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组34例;对照组30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测定三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入院时、入院后4周及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而且20mg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明显。结论 UA患者住院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炎性因子,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电话回访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6个月以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PCI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和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hs-CRP和TNF-α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联合PCI治疗强化了上述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本院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阿托伐他汀0.02g/次,每1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14d。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血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测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NF—α、IL-1β、MDA浓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治疗效果NDS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和MDA水平,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途径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挥治疗和保护脑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短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PCI治疗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常规组给予20 mg/d,2组于治疗前和术后4周测定反应冠脉斑块炎症的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治疗前和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4周2组TNF-α、IL-6、hs-CRP和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强化组变化更显著(P<0.01).术后4周常规组LVEDD、LVESD、LV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MI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反应抑制作用显著,且强化组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5月-10月行择期PCI术患者共242例,随机将其分为他汀强化组122例和他汀常规组120例.2组均在水化基础上于PCI术前2d,每日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1次和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有3例(2.5%)发生CIN,常规组有7例(5.8%)发生C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前血BUN、Scr、Ccr、eGFR、β2-MG、CRP、IL-6、TNF-α、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血β2-MG、CRP、IL-6、TNF-α均较术前增高,且强化组低于常规组,Ccr、eGFR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