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脑电生物反馈广泛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成为非药物干预的主要方法。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以及认知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持久。但我们认为,并非所有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些共患病影响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小脑和其他脑区激活有无异常.方法 以12例ADHD儿童和12名年龄、性别、利手、受教育程度方面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快速事件相关fMRI及分类n-back工作记忆任务,研究ADHD儿童小脑等主要脑区激活有无改变.结果 ADHD儿童左侧小脑后叶激活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弱(P<0.01).结论 ADHD儿童在执行n-back工作记忆任务时显示左侧小脑后叶功能低下.小脑功能低下及其所在的高级认知神经回路功能障碍,可能是ADHD儿童行为学异常的神经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大脑局域自发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材料与方法对10例ADHD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全脑扫描,获取静息态功能图像。计算得到每个被试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e fluctuation,ALFF)参数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选取ALFF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做种子点,得到该区域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参数图,采用相同的方法比较两组被试之间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HD患儿在前扣带回、前额叶、尾状核等脑区存在显著的ALFF升高,提示自发功能活动更加活跃。与对照组相比,以前扣带为种子点,ADHD儿童在双侧丘脑、岛叶及后扣带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升高;以右侧前额叶的脑区为种子点,ADHD的右侧中央前回和颞上回的功能连接下降;以尾状核为种子点,ADHD在双侧的额中回功能连接下降。结论 ADHD儿童局域脑区自发功能活动及其功能连接异常,揭示ADHD症状与认知注意网络的发育延迟或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4.
郭明  喻芳  李鸿艳  黄国明  钞雪林  李梦倩  黄佳 《临床荟萃》2011,26(22):1936-1939,1943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干预模式。方法将102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使用持续注意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使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共85例患者完成治疗;干预3个月后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3组患者持续注意测验及C因子得分较干预后成绩有所回落(P〈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相当(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低(P〈0.05),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是理想的ADHD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身体活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认知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与ADHD儿童身体活动干预和认知神经功能康复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21年7月,提取作者、国家、发表时间、研究对象和年龄、研究方法、干预方法、测量工具和干预效果等文献特征。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建立术语和研究架构,对ADHD儿童的身体活动干预方案和认知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返回文献1995篇,最终纳入12篇,来自6个国家,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心理治疗等相关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年后。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前后测设计和准实验设计三种类型,研究对象为4~16岁ADHD儿童。涉及的身体活动类型包括运动游戏、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课程和康复训练等。干预效果的评估包括行为测验、问卷调查和脑影像测量等。身体活动干预能提高ADHD儿童抑制控制能力、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也能改善ADHD儿童的运动功能和活动参与。结论 身体活动干预有助于改善ADHD儿童的认知神经能力、运动能力和情绪社会能力。但这一效应的量效关系、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时单胺类神经元的分布,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和功能状态,讨论了ADHD发病时的单胺机制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对185例ADHD儿童进行诊断和临床分型,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65例,多动-冲动为主型8例,混合型112例。对3组患儿均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并分析比较3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以及10项测验结果。结果注意缺陷为主型PIQ显著低于混合型(P<0.05),3种亚型组间FIQ和VIQ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填图测验结果显著低于混合型和多动-冲动型(P<0.05)。结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与另两种亚型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注意缺陷为主型以右半球脑功能缺陷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庭功能、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该类患儿实施家庭访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7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自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査。结果:家庭功能总分为(5.56±2.21)分,家庭功能良好33户(34.0%),家庭功能中度障碍36户(37.1%),家庭功能重度障碍28户(28.9%);家庭功能中度、重度障碍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家庭访视护理总需求及健康促进和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P0.05);且ADHD患儿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其中家庭功能障碍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的健康促进、护理服务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ADHD患儿的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的智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行为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伴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和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否与智力水平有关说法不一。通过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的分析,探讨ADHD儿童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差异,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DSM系统中,把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情绪冲动的一组行为问题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ICD和CCMD中则称为多动症,过去所称MBD)。其患病率约为学龄前儿童的5%~10%,原来认为ADHD仅限于儿童期,经过回顾性调查、前瞻性随访研究、家系调查及有关生物学研究显示,它与成人精神病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特点。方法抽取ADHD儿童60例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中文版进行测量。结果 ADHD儿童的总智商及四个合成指数的得分均低于总平均分(P<0.05);各分测验中,除译码外,ADHD儿童的其他分测验的得分均低于总平均分(P<0.05)。结论 ADHD儿童的总体认知能力及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心理加工均在正常范围,但低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其患病率可达5.6%-8.4%[2-3].ADHD儿童更易出现社会功能缺陷,其父母更易焦虑[4],疾病对患儿、家庭和社会产生沉重负担[4-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79例ADHD儿童、71名正常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PHCSS中,AD-HD儿童行为、智力与学习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ADHD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矛盾性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回归分析显示,ADHD儿童FES-CV中的道德宗教观是影响PHCSS总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ADHD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并与患儿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钟玉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499-149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名儿童多动症(简称MBD或ADHD),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智力正常,但因注意缺陷而常伴有学习困难。目前ADHD的客观检查不多,而ADHD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看法尚不一致。为了探讨ADHD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笔者总结了60例临床诊断为ADHD患儿的脑电图,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MRI纹理分析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分型的效果.方法 基于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公开MRI数据选取88例ADHD患者(ADHD组)及67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将ADHD组分为注意力缺陷为主型(ADHD-D亚组(n=32)和混合型(ADHD-C)亚组(n=56),提取并比较受试者脑白质和脑灰质的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以异常程度的多动、冲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为特征。工作记忆缺陷和长期记忆功能受损也是这一类患者的特性。研究表明,ADHD的症状与前额叶皮质、纹状体、海马和小脑的异常神经活动有关。研究显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尽管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这项研究使用了ADHD的动物模型来评估可能与疗效有关的神经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商大多在正常范围,但处于正常值的下限,加之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学习往往成绩不佳。因此认为存在一定的脑功能损害。目前普遍使用的中枢兴奋剂可改善患儿的认知能力,但仅对部分病例有暂时性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大、依从性差,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影响到儿童生活及学习,成年期的ADHD会有认知及品行障碍。近年来因生活习惯改变及社会压力等问题,ADHD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研究发现肥胖会加重ADHD的核心症状,对ADHD儿童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与ADHD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但目前研究方向是ADHD与肥胖共患病的病理机制,主要集中在影像学、神经生化以及遗传之间。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肥胖影响ADHD的发病及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以促进ADHD患儿进行多方面医学管理,并对于研发治疗ADHD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ADHD)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康复训练科收治的3~10岁ADHD儿童1 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应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并分析ADHD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其中ADHD患儿100名,非ADHD儿童900名,2组之间午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年龄小于非ADHD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短于非ADHD组儿童,入睡时间≤10 min、无打鼾、无夜间惊醒构成比低于非ADHD组儿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夜间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打鼾、夜间惊醒为ADHD的影响因素。ADHD患儿PSQI总分大于非ADHD儿童,且各项指标分值均以ADHD组患儿较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ADHD存在相关性。结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主要发生在9岁,以男性居...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学龄儿童多发,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183;5%~10%,国外报道发病率3%~7%[1]。ADHD以多动、冲动、注意缺陷等症状为临床特点,可持续至青年甚至成年,并且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的危险度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关于ADHD的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和学说很多,包括神经生物学说、基因学说、环境及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学说、进化学说等,但时至今日,其确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仍然众说纷纭。目前对于ADHD功能成像研究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其中又以FMRI为多,包括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fMR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