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积水型脑囊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囊虫致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灶明确者,采用手术摘除;无明显病灶者,采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术后进行抗囊治疗。结果本组50例在抗囊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高颅压危象,经抗囊治疗39例脑室恢复正常,21例脑实质囊虫病灶吸收。结论脑积水型脑囊虫应首先解除梗阻或行分流手术,再进行抗囊治疗,避免抗囊过程中出现高颅压危象。  相似文献   

2.
报告脑囊虫病22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认为CT扫描是诊断脑囊虫的可靠方法,脑室内注入碘水造影剂后再行CT扫描,对脑室型囊虫的诊断更为准确。脑室型囊虫病应尽早手术,脑实质型,经系统抗囊虫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完全控制,CT复查仅残留1~2个大囊或小脓肿、肉芽肿者,也适于手术治疗。术前应定位准确,术中应用A型超声诊断仪可协助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优越性。方法 对从1984年-2002年收治的230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人进行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并摘出囊虫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脑室型囊虫术后复查CT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梗阻脑积水影像消失,皮肌内囊虫阴影消失90%以上者92例,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癫痫发作减少75%以上,高颅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6.7%,病死率3.3%。结论 术后服嘴喹酮是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7例颅后窝脑囊虫病进行分析,其主要临床特点如下:颅内压增高呈间歇性梗阻性发作,小脑及脑干受损神经体征较少;脑脊液呈脑膜脑炎性变化。颅后窝脑囊虫病可分脑室型(第四脑室或导水管),软脑膜型(枕大池或桥脑小脑角),小脑皮质型和混合型,其临床表现、治疗和予后各有不同。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和脑室碘水造影仍是诊断颅后窝脑囊虫病有效检查方法。对颅后窝脑囊虫病的手术方法进行讨论,本组57例均行手术,手术效果较好,手术死亡率3.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影像学诊断配合外科手术治疗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取的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患者78例,给予这78例患者影像学诊断配合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1.79%,17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21.79%,5例患者无效,无效率为6.41%,治疗总有效率为93.58%(73/78),无效率仅为6.41%(5/78)。结论:治疗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患者,影像学(CT、MRI)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治愈脑囊虫病合并脑积水患者,因此,该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报告44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均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脑室造影,CT及MRI对诊断与治疗有帮助。治疗方法是直接切除囊虫,必要时行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7.
报告44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均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脑室造影,CT及MRI对诊断与治疗有帮助。治疗方法是直接切除囊虫,必要时行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或辅助治疗颅内病变。方法应用蛇牌硬直内镜对27例颅内病变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其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7例;三脑室颅咽管瘤8例;三脑室脑囊虫病2例,丘脑胶质瘤3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以上22例均合并单侧或双侧梗阻性脑积水),血管母细胞瘤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3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24例有效,3例死于肿瘤扩散,病变全部或部分切除,合并脑积水患者高颅压明显缓解,13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适合治疗颅内病变合并脑积水,脑囊虫病,脑深部胆脂瘤,并可以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并与伽玛刀结合治疗颅内肿瘤有它的独到优势,而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症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而第四脑室囊虫症是脑室系统最多见的囊虫症。对人体危害较大,主要原因是囊虫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及囊虫对第四脑室底的刺激引起。如及时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以往由于没有直观的影像学诊断,常以脑积水诊断入院治疗.有些病例由于诊断不确切选择了不合适的脑室分流术,结果第四脑室底的刺激症状仍然存在;有些病冽做了后颅凹探查,由于术前没有得到确诊,术中致使囊虫囊泡破裂,使含有高蛋白的勇液员入蛛网膜下腔,造成术后并发症。目前,高分辨率CT及MRI的临床应用,为脑室系统囊虫症诊断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占位性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0例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占位性脑囊虫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压增高症状,囊虫大小2.0cm × 3.0cm至8.7cm × 6.5cm,5例头颅 MRI和CT检查显示囊虫头节,误诊3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此类病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肿瘤占位样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MRI检查诊断准确性高,适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单发病例术后无须抗囊虫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猪囊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猪囊虫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处理的适应证,介绍采用CT脑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结合显微手术等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猪囊虫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脑猪囊虫病患382例,采用CT脑立体定向技术定位376例,神经导航技术定位6例,行“钥匙孔”小范围开颅,在显微镜下切除所有病灶。结果:309例有癫痫症状,术后303例症状消失,6例症状减轻,需继续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术前有偏瘫51例,失语23例患,均于术后1mo内完全恢复,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造很小的方法,用于治疗脑猪囊虫病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猪囊尾蚴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猪囊尾蚴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收集近8年来的我院诊治的35例脑猪囊尾蚴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年龄构成以18-45岁为主(80%,28/35),性别构成男性高于女性(26:9),城镇居民病例数超过农村。35例患经抗囊尾蚴(吡喹酮或阿苯达唑)及脱水、激素治疗,治愈21例(60.0%),好转10例(28.6%),无效4例(11.4%)。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是治疗脑猪囊尾蚴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手术治疗脑囊虫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行神经内镜、立体定向等微创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9例单纯神经内镜下嚢虫摘除, 7例立体定向引导下完成, 2例行透明隔造瘘并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完全切除病灶, 2例三脑室内嚢虫术中1例出血未取出囊虫, 另1例发现嚢虫移位致侧脑室后份无法取出.术后随访2月至5 a, 所有病例未发生新神经功能损伤, 16例术前症状消除, 3例脑电图有癫痫波, 1例癫痫大发作, 1例部分性癫痫发作.结论 使用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脑囊虫病创伤小,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病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有脑CT平扫 ,其中 13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6 1例脑室、池内囊虫中 ,脑室内囊虫 38例 ,脑池内囊虫 18例 ,脑室、池内囊虫同时存在 5例。 38例脑室内囊虫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单发囊性病灶者 31例 ,多发 7例。 18例脑池内囊虫中 ,有 16例脑膜型囊虫多发 ,呈葡萄串状 ;2例单发 ,呈分叶状。 38例脑室内囊虫共计 5 2个囊性病灶 ,其中 33个病灶内可见到囊虫头节 ,占 6 3.5 % ;18例脑池内囊虫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 :CT对脑室、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蛛网膜型脑囊虫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可行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蛛网膜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疗效。结果:7例患者流行病史均阳性,亚急性起病,头痛为主要首发症状(5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6例,蛋白增高5例,血清及脑脊液抗囊尾蚴抗体均为阳性;7例头颅MRI共发现蛛网膜下腔病灶18个,其中小囊型10例、花簇状7例、大囊型1例。5例单用阿苯达唑治疗,2例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2例行V-P手术解除颅高压症状。2例联合用药病灶较治疗前减少。5例单药治疗,其中2例驱虫治疗3~4次后病灶开始减少,另外3例驱虫治疗2次病灶无变化。结论:蛛网膜型脑囊虫临床及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阿苯达唑治疗有效,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及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确诊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10例,占12.8%,术后残留结石14例,残留结石率17.9%,术后均获得6~17个月随访,疗效评定:优良者73例,优良率93.6%;差5例,占6.4%。结论:术前明确结石部位狭窄部位及程度等情况,结合术中B超及胆道镜检查,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降低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术后放射治疗1、2期乳腺癌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方法、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68例1、2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根治术组42例,术后未行放疗;术后放疗组26例,其中12例行改良根治术,10例行全乳腺切除术,4例行乳腺部分切除术,于术后2个多月内接受放疗。结果:根治术组和术后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3%,两组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位意义(P〉0.05)。根治术组术后发生乳房胸壁纤维化2例,患侧上肢水肿、麻木、活动不灵等6例。结论:1、2期乳腺癌患者保守性手术后行放疗的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胸壁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过去10年手术治疗的73例胸壁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一次手术治愈69例(94.5%),其中切口延期愈合5例(6.8%),复发4例(5.5%),二次手术均治愈。结论:正确诊断、术前和术后正确的抗结核治疗以及彻底的病灶清除是治疗胸壁结核成功的关键,也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囊尾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在脑囊尾蚴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囊尾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在脑囊尾蚴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09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在109例标本中,检出囊尾蚴抗原阳性率33.03%,抗体阳性率68.81%,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47.71%。在52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标本中,12例囊尾蚴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助于提高脑囊尾蚴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6月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27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MRI增强24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脑囊虫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根据MRI影像学特点,27例脑囊虫病患者分成4型,以脑实质型最常见,共17例(63%),脑室型4例(15%),蛛网膜下腔型和混合型各3例(11%)。脑囊虫病分3期,其中活体期11例,变性死亡早期6例,变性死亡晚期10例。活体期典型MRI影像显示病灶中存在等信号点状头节,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无强化;变性死亡早期仍可存在头节,病灶周围出现轻中度水肿,增强出现环形强化;变性死亡晚期的MRI所见头节消失。结论 MRI可以为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脑囊虫病临床分期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