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嗓音障碍主观听感知评估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嗓音异常是患者就诊于嗓音门诊的主要原因,通过听觉判断嗓音质量是临床上最占老、最普遍用于诊断嗓音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的方法.嗓音的主观听感知分析也被国际上用来作为检验嗓音客观检测有效性的参考方法.在目前缺少病理性嗓音发生机制模式或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嗓音的客观参数如声学参数、空气动力学参数和生理学参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只能以嗓音的主观听感知评估结果作为参考来检验.因此,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方法的研究就成为嗓音分析的重点和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嗓音主观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嗓音疾病最早依靠富有经验的喉科医生的主观判断,由于受经验、个人习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误诊、漏诊。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及医学模式的变革,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嗓音健康,尤其是职业用嗓者更是如此,这就促使嗓音研究工作者加大了对嗓音评价的研究。由于目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声样对嗓音障碍听感知评估结果的影响,指导嗓音研究中语音材料的选择.方法受试者为60例嗓音障碍患者和20名嗓音正常者.对所有受试者录制3类声样话语声、完整长元音/α/、平稳段长元音/α/.所有声样随机排列3次,共进行9次评估(3个声样×3次).评估参数为日本言语语音学会制定的嗓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度(R)、气息音(S).计算统计学上的Kappa系数值确定听评委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根据听评委对每一受试者评估的平均值比较3类声样的差异性.结果评委自身和评委之间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好;评估参数以总嘶哑度(G)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最好;不同声样类型对评委评估的一致性无影响.3类声样的评估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P<0.001);话语声与完整长元音/α/对嗓音障碍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平稳段长元音/α/有过低评估嗓音障碍的倾向,且随着嗓音障碍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结论平稳段长元音对嗓音障碍的评估程度过低,完整长元音与话语声对嗓音障碍的评估基本一致.建议嗓音障碍的听感知分析选择话语声作为嗓音材料,客观检测选择完整长元音作为嗓音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已建立的嗓音主观评估中文测试文本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以发声障碍就诊的患者196例(试验组),其中男9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6±10.3岁,女104例,年龄18~69岁,平均40.9±9.6岁;选择无嗓音障碍病史、无咽喉疾患、无吸烟饮酒史、喉镜检查声带无明显异常者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年龄29~58岁,平均33.9±9.0岁,女14例,年龄23~71岁,平均38.0±12.4岁。对两组受试者的嗓音元音样本/a/进行声学分析,观察频率微扰、振幅微扰、信噪比、倒频谱峰值突出、关联维、二阶墒等指标,10名听评委通过已建立的主观评估中文测试文本对275例声音样本(包括55例重复样本)进行主观分析,信度分析包括评委自身稳定性及评委间一致性;效度分析为主观评估和声学分析的一致性,以及该测试文本对正常嗓音和病理嗓音的鉴别能力。结果评委自身稳定性较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7~0.748;评委间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589~0.685;主观分析结果与客观分析值显著相关(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8~0.96,测试文本对正常及病理嗓音的鉴别力良好,相邻嗓音障碍等级的受试者其客观分析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设计的主观评估中文测试文本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 palato pharyngo plasty,UPPP)对患者在嗓音主观自我评估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42例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者在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采取针对嗓音的主观自我评估问卷调查及相应的客观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15例(35.7%)的患者有轻度鼻音增高的改变,均于术后1月完全消失.嗓音障碍指数VHI(voice handicap index)量表测试、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V-RQOL(voice-related quality of life)量表评估值于术后1周短时间内有差异(P<0.05),1、3个月后无差异(P>0.05).结论 UPPP对患者嗓音在主观自我评估上无明显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嗓音障碍的评估(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部分(本刊2007年第8期)重点介绍了医生对嗓音障碍的主观判断、喉发声功能检查、嗓音的主观听感知评估,现介绍嗓音的客观测试和患者自我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嗓音主客观分析在嗓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嗓音主客观分析在嗓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系统及电声门图仪同步检测50例正常受试者、139例嗓音疾病患者(包括声带息肉73例、声带小结14例、慢性声带炎31例、声带囊肿10例、声带任克水肿11例)的嗓音声学分析与电声门图的参数值,并采用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主观听感知评估。结果嗓音疾病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谐噪比(HNR)及信噪比(SNR)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主观听感知评估嗓音总嘶哑度加重,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及NNE值逐渐增大,HNR和SNR值逐渐减少。结论嗓音客观分析参数与主观听感知评估具有一致性,客观评估能反映主观听觉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两种主观评估方法和嗓音声学分析法评估54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特征,并探索其相关性。方法对54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嗓音声学分析以及简化嗓音障碍指数(VHI-10)和GRBAS主观评估,分析三种评估方法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嗓音声学分析显示,声带麻痹组的最大声时(maximum phonatory time,MPT)仅为对照组的1/3左右,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均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间F0差异不明显。不同GRBAS分级中,VHI-10分值在1、2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3级间和2、3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性方面,F0与其余各指标皆不相关;jitter、shimmer与除F0外的各主客观指标均相关;NNE除与jitter、shimmer相关外,与主观指标R和VHI-1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7和0.331;MPT除与jitter、shimmer相关外,与主观指标的相关性均较高,与VHI-10和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8和-0.466;GRBAS系统中,G与除F0、NNE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R与除F0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B与G类似,与除F0、NNE外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VHI-10与除F0外的各指标均显著相关,但以MPT和G、R最显著。结论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三种嗓音评估方法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全面的嗓音评估需采用综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改良中文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结合客观检查手段,评估嗓音障碍指数对嗓音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的价值。方法 50例嗓音疾病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自我评估、声学分析和喉镜检查。自我评估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中文版,包括功能(F)、生理(P)、情感(E)三方面评分,其总和记为T,其中,P+F=TvH;通过Dr.Speech嗓音分析软件对患者的嗓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观察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三个指标。纤维喉镜检查主要观察声带闭合情况,记为C。结果 VHI量表中剔除了情感(E)方面后的嗓音自我评估分数,F、P、TvH之间的相关性良好,F、P、TvH与jit-ter、shimmer、NN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声带闭合程度(C)与VHI量表中的F、P、TvH以及jitter、shimmer、NN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改良的中文VHI量表,可有效地评估嗓音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交往的频繁,人们对如何保留和提高发声功能越来越重视。虽然嗓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还缺乏有效评价发声功能和嗓音障碍程度的方法,原因在于嗓音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现象,它既是一种在呼气流作用下的声带振动和产生声音的声学现象,又是一种主观心理听觉现象。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嗓音障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病听力学特征及病损部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286例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听力学特征,分析听力学检测在AN诊断的意义并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诊治的286例A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分析患者年龄、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与纯音听阈、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之间的关系;讨论AV的诊断和病损部位。结果我院诊治的AN发病率占听力减退患者的1.37%,占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2.49%。大多来自农村和山区。286例AN中单发性148例,并发于周围性、遗传性神经病138例,其中并发前庭神经病124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1.4。就诊者多为青少年(55.5%),平均20.2岁;发病年龄平均16.9岁;病程平均3.3年。其中277例(96.8%)表现为双耳渐进性听力减退,9例(3.1%)表现为单耳听力减退(单侧听神经病,UAN)。突出主诉为辨不清言语,尤其在嘈杂环境中;部分伴耳鸣、轻度头晕。并发性AN依病因不同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多种症状。16例有家族遗传史。纯音听力图型以低频减退为主(76.2%),听力损失程度与患者年龄和病程具有相关性;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差于纯音听阈;镫骨肌声反射多引不出,223耳(41%)单个或多个频率可引出阈值升高的非交叉和交叉声反射;530耳(92.8%)ABR自波Ⅰ起未引出,35耳引出V波、6耳引出Ⅰ波,部分波幅低或潜伏期延长;DPOAE全部可引出,各频率DP—gram幅值与患者纯音听阈损失程度和病程具有相关性;DPOAE对侧声抑制减弱或消失。9例UAN患者的听功能特征与双侧的基本相同,但单侧6耳的听力图为下降型,以重度及极重度聋多见,DP—gram幅值全频降低,DPOAE健耳对侧声抑制存在,患耳对侧声抑制减弱或消失。结论 AN多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外周性、遗传性神经病。多发病于青少年。以辨不清言语,尤其在嘈杂环境中为突出主诉。本组听力学检测符合第Ⅷ颅神经的听支受损引起的听力学特征。对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主要需对“ABR严重异常”作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推测本病的病损部位主要在耳蜗神经传入通路和耳蜗传出神经周围通路。神经脱髓鞘病变可能为其主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思诺思对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对照方法,将68例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片)及甲钴胺片(弥可保)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思诺思临睡前口服,并对全部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进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Iity in-dex,PSQI)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 THI 评分(31.94±17.501分)和 PSQI 评分(4.68±4.132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1.88±18.725、13.47±3.3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对照组治疗后的 THI评分(42.06±18.55分)和 PSQI 评分(12.24±3.742分)较治疗前(分别为50.29±16.88和13.59±3.43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THI 和 PSQI 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结论思诺思能改善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女性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嗓音声学特征.方法 对28例女性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嗓音进行声学分析,选取3秒平稳段持续长元音/a:/声信号作为分析样本,测试其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低基频(Flo)、最高基频(Fhi)、嗓音扰动指数(VTI)、软发声指数(SPI)、相对平均扰动(RAP)、噪谐比(NHR)和最大发声时间(MPT).结果 28例CRF患者血液透析后F0、Fhi、Flo及MPT较透析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中除VTI外,均较血液透析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患者病程长短与嗓音声学参数无相关性.血液透析前后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无明显改变.结论 CRF血液透析后的噪音声学参数中基频、最高基频、最低基频以及最大发声时间明显增加.与患者主观感觉血液透析后音调提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方法以30例(54耳)(男14例,女16例,年龄6月~29岁,平均4.9岁)内听道斜矢状位磁共振成像示蜗神经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等听力学检测结果及颞骨高分辨CT(HRCT)结果,分析蜗神经发育异常者的听力学特征。结果 30例54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其中蜗神经缺如33耳,蜗神经细小21耳。54耳中,共有25耳(46.29%)伴内耳畸形,而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的对侧6耳中,50%(3耳)伴内耳畸形。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和听性稳态反应结果均提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耳呈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蜗神经缺如耳较蜗神经细小耳的听力损失程度更重。11耳(20.37%,11/54)蜗神经发育不良耳可在80~100 dB nHL高强度声刺激下引出听性脑干反应;6例双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者(20.0%,6/30)中7耳(1例双耳,5例单耳)全部频率或部分频率引出DPOAE,但其中5耳未引出ABR,2耳分别于100和90 dB nHL刺激声强下引出ABR。结论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近一半伴内耳畸形,部分患耳可引出DPOAE,而ABR严重异常或缺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癌患者发声功能。方法 60例喉癌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cricohyoidopexy,SCPL-CHP)组22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14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24例。采用Dr.Speech嗓音分析软件,对2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三组喉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进行发声功能测试,对测得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行GRBAS嗓音主观评估,判断受试者嗓音质量。结果三组喉癌患者术后F0较正常对照组低,jitter、shimmer、NNE均较正常对照组高。Jitter、shimmer、NNE数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SCPL?CHP组。GRBAS嗓音主观评估与嗓音声学分析指标除F0外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嗓音功能恢复最佳,而SCPL?CHP组相对较差。嗓音声学分析可作为评价喉癌术后发声质量的客观指标,GRBAS可作为分析患者术后社会交流能力障碍程度的主观指标,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听神经病患者的耳鸣发生情况,并分析伴发耳鸣的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225例听神经病患者(均可准确陈述病史)进行病史采集及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DPOAE、言语识别率、耳蜗电图等听力学检测,并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①225例听神经病患者就诊年龄3~45岁,男女比例1:1.23,发生耳鸣的患者126例,比例达56%,青少年期及青年期发病的患者耳鸣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3.03%(75/119)和66.67%(32/48);②男性和女性患者耳鸣发生率分别为52.48%和5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耳鸣发生率随病程增长而增高,病程10年以上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高达82.14%(23/28);④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患者(84.00%>42.00%);⑤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听力损失类型。结论本组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与听神经病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的临床特征分析对进一步探讨听神经病患者耳鸣发生机理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纯音听阈正常的言语交流障碍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方法因听觉障碍尤其在噪声环境下言语理解困难的患者10例作为患者组,正常对照组为性别、年龄匹配的无听力及交流障碍的健康志愿者20例,所有患者及志愿者纯音听阈、鼓室导抗图、畸变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均无异常。两组分别在安静和噪声背景下行128导联言语刺激音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检测,比较两组的ERP成分P1-N1-P2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安静背景下,两组均能诱出P1-N1-P2和MMN,患者组MMN潜伏期为221.8±23.9 ms,较正常对照组(200.4±28.1 ms)延长(P<0.05);噪声背景下,2名患者的P1-N1-P2及MMN不能分辨;患者组及对照组的MMN潜伏期分别为267.1±27.8和233.4±25.8 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安静及噪声背景下,P1-N1-P2潜伏期及波幅、MMN的波幅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音听阈正常的言语交流障碍患者MMN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其中枢处理能力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APD) is defined as a processing deficit in the auditory modality and spans multiple processes. To date, APD diagnosis is mostly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speech material. Adequate nonspeech tests that allow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n actual central hearing disorder and related disorders such as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s are still not adequately available. In the present study, 84 children between 6 and 17 years of age (clinical group), referred to three audiological centers for APD diagnosis, were evaluated with standard audiological tests and additional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tests. Latter tests assessed the processing of basic acoustic features at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scending central auditory system: (1) auditory brainstem processing was evaluated by quantifying interaural frequency, level, and signal duration discrimination (interaural tests). (2) Diencephalic/telencephalic processing was assessed by varying the same acoustic parameters (plus signals with sinusoidal amplitude modulation), but presenting the test signals in conjunction with noise pulses to the contralateral ear (dichoticsignal/noise tests). Data of children in the clinical group were referenced to normative data obtained from more than 300 normally developing healthy school children. The results in the audiological and the discrimination tests diverged widely. Of the 39 children that were diagnosed with APD in the audiological clinic, 30 had deficits in auditory performance. Even more alarming was the fact that of the 45 children with a negative APD diagnosis, 32 showed clear signs of a central hearing deficit.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suggest revising current diagnostic procedure to evaluate APD in order to more clear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eficits and higher-order (cognitive and/or language) processing deficits.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初步研究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AERP)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的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对2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对照组)、20例老年听力正常者(老年听力正常组)和2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进行AERP测试,在阅读状态下获得MMN波形,在集中注意力计数状态下获得P300波形,比较三组MMN、P300波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老年性聋组MMN潜伏期为187.38±29.63 ms,与老年听力正常组(160.10±23.21 ms)和对照组(148.22±19.30 ms)相比明显延长(P<0.01),老年听力正常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聋组P300潜伏期为369.83±27.09,较老年听力正常组(332.89±25.60 ms)和对照组(318.51±22.32 ms)明显延长(P<0.01),三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聋患者听觉中枢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减退,MMN、P300可作为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听觉中枢功能、认知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