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中枢的胶质细胞牵涉神经元不同性质损伤的病理过程,本文探讨褪黑素(MT)在臂丛背根钳夹(BDRC)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胶质细胞病理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借助神经夹持损伤的方法建立臂丛背根钳夹模型,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BDRC组、BDRC+MT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探查颈段脊髓灰质背侧角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①免疫组化探察显示,GFAP+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并均匀分布于正常脊髓灰质,BDRC明显诱导其细胞数量增加[(15.29±0.37)/0.01 mm~2]及体积变大[(5.72±0.71)μm~3],而MT的使用明显遏制其反应性增生[BDRC+MT组两者分别为(12.05±0.84)/0.01 mm~2、(4.81±0.69)μ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脊髓灰质表达一定水平的GFAP蛋白,而BDRC明显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GFAP蛋白的高表达(1.18±0.12),MT的使用明显抑制由BDRC所诱导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1.05±0.11,P0.05)。②正常脊髓灰质背侧角明显可探查到Iba-1的阳性反应,而且其阳性细胞数量和细胞体积随BDRC诱导而增加及变大[BDRC组分别为(4.51±0.84)/0.01 mm~2、(5.16±1.06)μm~3],MT对其变化显示抑制作用[BDRC+MT组分别为(2.87±0.82)/0.01 mm~2、(4.44±0.86)μm~3](P0.05,P0.05)。脊髓灰质背侧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随BDRC诱导而呈现高表达(1.20±0.17),MT对高表达的Iba-1蛋白水平显示抑制作用(1.03±0.17,P0.05)。结论臂丛背根钳夹明显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星形和小胶质细胞的病理反应,而MT对其变化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腰骶髓和延髓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慢性结肠炎的反应,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反应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n=17)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对照组(n=16)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腰骶髓和延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结果TNBS灌肠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中间外侧核(Ⅴ层)、后连合核(Ⅹ层)和腹角外侧核(Ⅸ层).Fos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在背角深层(Ⅲ~Ⅳ,Ⅴ~Ⅵ层).在延髓,两者均主要分布在由孤束核、中间网状带和腹外侧区组成的延髓内脏带(MVZ).TNBS灌肠后3、7、14 d,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3 d,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28 d,脊髓和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炎性刺激引起脊髓和延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随着结肠炎的恢复,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下降.在延髓内脏带,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反应性神经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纯化新生SD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荧光双重标记技术检测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星形胶质细培养液中谷氨酸含量。结果: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GR;CORT孵育3 h可降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GR拮抗剂RU38486可阻断CORT的作用;但CORT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CORT可降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但对谷氨酸释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CX43的表达变化及对镜像痛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Sham组,SNI组,SNI+NS组,SNI+CBX组,每组24只。各组分别于术前l d、术后3、7、10、l4和21 d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其中Sham组,SNI组于术后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SNI+CBX组于术后第5~9 d鞘内注射甘珀酸10μl(20μg),SNI+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于术后10、14和21 d三个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脊髓内CX4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GFAP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SNI组与Sham组相比,行为学上大鼠双侧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CX43及GFAP表达增加(P0.05);SNI+CBX组与SNI+NS组相比,Western Blot显示CX43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脊髓背角双侧GFAP表达降低(P0.05),术后14 d,21 d大鼠双侧机械缩足阈值升高。结论:鞘内注射甘珀酸降低CX43的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并缓解大鼠双侧的机械痛。  相似文献   

5.
郝木峰  宿宝贵 《解剖学杂志》2007,30(2):168-170,214
目的:探讨杏仁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游水组、模型组。应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动物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杏仁复合体内神经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大鼠杏仁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大小、突起长度及突起分级呈现出由对照组向游水组再到模型组递增趋势;大鼠杏仁复合体内GFAP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由对照组向游水组到模型组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模型组中14 d的GFAP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低于7d和21d的。结论:大鼠杏仁复合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在形态和GFAP表达上均呈时间和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损伤大鼠(SNI)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切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制作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模型组(SNI)、己酮可可碱组(PTX)。PTX组从术前1d起至术后6d连续7d,每日一次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100mg/kg。观察指标包括:术前1d,术后1、3、5、7、14d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TWD);不同组别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在术后1d、3d、7d、14d的表达。结果大鼠坐骨神经选择性切断后1d起MWT降低,TWD延长,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显著(p<0.05);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抑制MWT降低和TWD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可减少部分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GFAP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结论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可抑制SNI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减轻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鞘内置管。实验分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不给予RU486,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486组(糖尿病大鼠鞘内注射RU486)。4周后检测大鼠血糖及痛阈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标志物)及磷酸化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RU486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0.01)P,糖尿病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延长,明显活化,而RU486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痛阈降低,GFAP及p-JNK在脊髓表达减少(均0.01),RU48P6组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 P糖皮质激素通过血糖非依赖机制活化星形胶质细胞,激活JNK信号通路参与DN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5脊神经结扎(SNL)术后7 d和28 d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细胞数量的改变与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 d和28 d取腰5节段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50张,等距随机抽选2套切片(每套各5张)分别用IBa-1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采用体视学技术-光学体视框估计单位体积脊髓背角内MG或AS的数量(数密度),将其乘以脊髓背角的横断面积和单位长度(1 mm),即可得到1 mm长脊髓背角内MG和AS的数量。结果:与未手术侧相比,SNL组手术侧1 mm长腰5节段脊髓背角内MG的数量在术后7 d和28 d分别显著增加了210%和120%;AS的数量在术后7 d显著增加了62%,术后28 d无明显增加。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胶质细胞数量的动态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神经性病理痛中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方法:SD大鼠分为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组(C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并于术前ld和术后1、3、7、14d取第4~5腰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p38MAPK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其与脊髓神经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CCI组术后术侧脊髓背角p38MAPK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38MAPK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并在术后第7天显示为最高.p38MAPK和小胶质细胞在CCI组脊髓背角术侧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巾,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但未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痛觉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RG1、Erb B2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大鼠中的表达。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8只。Sham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模型(CIBP,胫骨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组。于注射瘤细胞前和后6、14、21d取出L4~L6节段脊髓,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脊髓背角的分布及表达,q RT-PCR检测NRG1、Erb B2和GFAP m RNA的变化。结果 CIBP组大鼠接种瘤细胞后14天,GFAP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并持续至接种后21d(0.05),星形胶质细胞的胞体变得肥大。接种瘤细胞后6d大鼠脊髓NRG1m RNA和Erb B2 m RNA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增加,持续至接种瘤细胞后21d(0.05)。结论髓背角NRG1、Erb B2参与了骨癌痛,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