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内泡状棘球蚴病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泡状棘球蚴病五例郭怀荣柳琛苏来曼张小宁杨保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0~44岁。其中牧民3例,教师、干部各1例,皆有与牲畜长期接触史。合并有肝泡状棘球蚴病者3例,肝肺均有泡状棘球作者单位:830000新疆医学院附一院神经外...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48岁,牧民。因头痛伴右上肢运动障碍5个月入院,既往有牲畜接触史。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上肢肌力Ⅲ级。余无何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额叶、右枕叶及右顶叶,左颞叶、左顶叶多发混杂密度病变,边界不清,水肿明显。病变中间高密度类似出血灶或钙化。头颅MRI示病变为混杂信号,呈蜂窝状。初步疑为血管畸形,行全脑DSA检查但未见异常血管征象。寄生虫检查:大便中未找到虫卵及节片,包虫三项试验均阳性。在全麻下先行后枕开颅探查,病变切除活检术。术中见病变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表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5岁。1年前不明诱因突发意识丧失,以右侧肢体为先的四肢抽搐,数分钟后缓解,诊断为原发性癫痫。间断服用抗癫痛药物后症状可以控制,1年中共发作3次,每次发作后诉轻微头痛,右下肢麻木。此次因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Babinski’s(+),诊断为左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左顶枕星形细胞瘤。辅助检查:头颅平片无异常。卡松尼皮内试验阳性。CT扫描:平扫示左颞顶枕区弧形略高密度影,中线略偏右侧,左顶叶有一指样水肿带。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术中见颅骨内板呈…  相似文献   

4.
泡状棘球蚴囊肿侵犯脑者少见。我院28年来手术治疗6例脑泡状棘球蚴囊肿病,均经病理证实,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为21~48岁。藏族5例,汉族1例。其中牧民4例,教师、售货员  相似文献   

5.
脑泡状棘球蚴病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长期脑实质的多发肿块、高颅压及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前极易误诊.我科近10年先后收治3例,均同时合并肝及肺部病灶,脑部病灶均手术病理证实.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泡状棘球蚴病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在全部人体包虫病中仅占[1~5]1%~2%,以脑包虫囊肿常见,泡状棘球蚴病发生于脑内者罕见[1]。脑内病变常为继发性,多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而来。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传染病[2,3]。棘球蚴病常见于北美、欧洲、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38岁,农民。1984年3月开始头晕,一年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进行性加重伴视物模糊,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头痛缓解。于同年8月21日转我院作CT检查,诊为“脑积水,四脑室内肿瘤不能除外”而住院治疗。既往与家犬有密切接触史。检查:无眼震,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9月5日行碘卞明葡胺脑室造影检查,见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大,导水管增粗变短且下端呈喇叭口形扩大,四脑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病人,女,50岁。因左侧听力下降1年余、行走不稳并进行性加重5个月、头痛2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黑痣,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欠稳准,左侧听力下降。术前头部MRI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团块灶及右侧顶部硬膜下类圆形灶,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均一强化(图1A~E)。初步诊断:左侧桥小脑角及右顶凸面多发脑膜瘤。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左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9.
男,28岁,因头部外伤后反复头痛、恶心1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头颅MRI示:右颞叶类圆形占位,大小2.5cm×3.0cm×2.8cm;呈长T1、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样肉芽肿瘤(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G)是一种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可侵犯多种脏器,主要是肺、皮肤、肾脏等,少数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单独发生在颅内者极为罕见,国外仅有几例报道,国内尚地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颅内LG报告如下,并对有关国外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女,10岁,二便失禁、记忆力下降3月余入院。头颅CT示左额叶及右颞顶占位性病变。曾于1年前于外院发现"双额叶硬膜下积液",行钻孔引流术效果不佳,再次行开颅探查、包膜剥脱术(未行病理检查),具体方案不详。本次入我院时查体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MRI示左额叶巨大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前颅窝底受侵犯,右颞顶不规则T1、T2高信号影。因病变多发,肿瘤巨大,首先行左额叶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左额底瘤体质地坚韧,包膜完整,穿刺抽吸标本,肿瘤颜色灰白,手术完整切除左额叶肿物。术后病理示肿瘤细胞为分化较差的梭形细胞,内有软…  相似文献   

12.
<正>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多单发,多发者少见[1]。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双侧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弥漫性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走路不稳、动作笨拙1 y,加重伴反应迟钝半年就诊。1 y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易向左侧倾斜,逐渐出现动作笨拙,走路、转身慢。近半年上述症状加重,反应迟钝,语言笨拙,音调改变,不主动与人交流;右眼斜视、视  相似文献   

13.
棘球绦虫棘球蚴侵入椎管内是很罕见的。自1972年至1979年底 T(?)briz 大学附属神经外科医院收治过三例。例1:男性,25岁,牧羊人。右下肢疼痛2年,一年后该下肢出现感觉障碍,入院检查发现 L_4以下感觉轻度减退,右下肢肌肉中度萎缩,左侧跟腱反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性,6岁,系剖腹产,因家长发现患儿左侧颞部明显包块5个月于2010年11月20日到我院就诊,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及抽搐等伴随症状.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颞部脑表面富血供占位灶(图1A).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18/min,全身皮肤粘膜未发现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及皮下结节.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2岁,因头痛头晕,走路不稳1月入院。头痛头晕无明显诱因,无发热及颅内感染病史,无癫痫及视、听力改变。曾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T提示颅后窝脑膜瘤(小脑幕下)。查体:颅神经(-),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指鼻试验( ),平衡及加强试验( )。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颅后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起源于小脑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MASEP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例颅内多发脑膜瘤,随访17个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54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额部皮下肿物1年余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额部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触之无压痛。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无类似家族病史。入院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示右侧额部皮下软组织密度,继发右侧额部骨质硬化(图1A、1B)。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额部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头晕反应迟钝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精神反应迟钝,行走活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偶出现双下肢小腿肌肉抽搐,双上肢指端麻木.否认家族史、遗传史.患者非近亲结婚,年幼时成绩较差,就读至小学三年级辍学,已婚多年,未育,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9.
20.
患儿 男性,2月龄,因发热,面色苍黄2天、抽搐发作1天于1989.7.30入小儿科,经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多发血肿于次日转入我科。患儿系足月顺产,病前无外伤史,父系家族中无人有出血性疾病者,母亲无兄弟。检查:体温37.5℃,头颅外观正常,囱门不隆起,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神清,四肢活动正常,右口角及右上肢间隔1~2小时有抽搐发作。颅脑CT:OM线10~40mm层面左额颞部有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周围有密度减低区,OM线70~80mm层面左顶枕部有片状高密度影,中线结构略右移,血象:Hb7.5g/L,RBC2.5×1.0~(12),WBC11×10~9,多核40%,淋巴60%,血小板14.5×10~9,试管法凝血时间2′30″,凝血酶元时间10″(对照14″),其父母之血型同为A型,与患儿血液无交叉凝集现象。于转科当晚即在局麻下行左额颞部颅骨锥孔,从血肿腔抽出少量不凝血液,置入细硅胶管,并向腔内注入尿激酶1万单位(用生理盐水稀释),夹闭导管,次日晨放开,引流出陈旧血液10ml。先后注射尿激酶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