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ckman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同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亚健康"这个医学新概念.指出这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游移大状态.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亚健康状态的游移特性,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因此,理论上有必要从上游界定健康状态与健康低质状态;从下游界定疾病亚临床状态与疾病状态,进而完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定义.<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病者,谓之因." <医学源流·脉症于病相及论>还曰:"症者,病之发现也."故亚健康亦可称亚健康疾病.如主观性亚健康疾病和诊断性亚健康疾病.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为亚健康状态.包括主观性亚健康状态和诊断性亚健康状态.人们一般都将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二者集合基本吻合,却小有差别,就像点与线的关系一样.从某种意义讲,主观性疾病和诊断性疾病的二一状态即为亚健康状态;"状态医学"就等同于体质医学;病理体质亦可称亚健康状态.此外,中医未病学的范畴包容了亚健康的内容;未病学的重点就是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亚健康(sub-health)从疾病和健康概念中分离出来,作为新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亚健康是一种非病非健康的、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1].在我国也称之为"灰色状态、亚临床态、亚疾病态" 等.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改变,此时机体无明显疾病表现,但在以上三个方面出现不适的感觉或症状,呈现出活力、反应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降低,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信息过剩综合症、神经衰弱、肥胖等.由于亚健康形成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缺少明确客观的指标,因此其诊断标准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关于亚健康诊断的评定方法,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状态.无证可辨是指现代医学检测提示异常,但与患者当前"证"不相符合,出现中医辨证论治证据不足,从而无证可辨的现象.亚健康状态可有症,可无症,其与传统医学提出的"无证可辨"中的"无证"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无症之人在使用中医中药时因其无症,辨证论治过程中无证可辨.本文试图找出...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指运用中医干预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防治理念,是中医学注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成为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一般认为是机体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而未有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重视即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亚健康与中医偏颇体质均属于"未病"状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及相互对应;调理及防治方式类似。但是亚健康并不简单等同于偏颇体质:二者的概念与范围不同;出现顺序有先后;疾病倾向性有区别。偏颇体质是基础,亚健康是外显形式。现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1亚健康的定义与分类"亚健康"最早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他认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均持这样的观点[1]: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  相似文献   

7.
预防医学在我国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不仅仅顺应了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程,也为以后的临床医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从而为以后的医学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将实践性和实用性发挥到最大化.预防医学的专业发展前景不容忽视,是"朝阳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前提下,人类重视自身的健康,将慢性病和身体亚健康的状态减小.预防医学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小视,关系着人类的健康,也关系着未来的医学发展.虽然有问题阻碍这预防医学,但是要找到方法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将人类的健康与医学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次等健康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布赫曼教授研究发现,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三种状态.躯体亚健康中,根据其主要症状的表现特点,可进一步分为疲劳型亚健康和疼痛型亚健康等,其中疲劳型亚健康亦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状态.据估计CFS全世界发病率为0.4%~1%,好发于20~40岁女性,急性起病,体力劳动后明显加剧,平均病程3~9年.CFS发病人数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几年来日益引起医学科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课题,伴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将处于亚健康状态。张大宁教授从中西医角度阐述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由此延伸出亚健康概念,并从中医学角度全面论述与亚健康关系,认为中医体质学说是对"亚健康"理论是一个补充与贡献。"亚健康"是相对的,是有时限性的,也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些现在认为是"亚健康"状态的,变成一种新的疾病,也就是从"亚健康"中分离出去,所以张老师再三强调,中医关于"亚健康"的论述,一定是中西医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也称为“灰色状志”。这一发现随后被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并非偶然,是现代人注重健康、重视在疾病前防范其发生及发展的健康新思维的充分体现。虽然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的是医学领域的问题,但从整体看,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当今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其中"亚健康"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确切病因没有达成共识,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祖国医学在促进健康及疾病之预防保健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补中益气汤进行研究,它对气虚、脾胃虚弱及肝郁型的亚健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崇金 《中外医疗》2008,27(20):92-93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但找不出实质性病变,患者却具有种种不适感.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及准确防治亚健康状态,其优势将日益里现.本文将时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学角度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医学院校教职工亚健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教职工亚健康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高校的1123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康乃尔医学指数(CMI)确定亚健康状态.结果:某医学高校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6.67%,其中男性68.49%,女性63.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性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酗酒、睡眠不足和缺乏体育锻炼会增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教职工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疲劳、咽部有异物感等.结论:某医学院校教职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与年龄、工作性质、个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亚健康状态是 2 0世纪后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思维 ,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 ,又称“次健康”、“病前状态”、“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为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 ,但人体存在功能上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全球性调查显示 ,真正健康者仅占 5 % ,有病者占 2 0 % ,75 %的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1] 。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走出亚健康状态将成为 2 1世纪的新视角。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发病原因  有研究认为[2 …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   

17.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1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 ,世界上有 60 %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和中医体质学、心身医学及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保健品开发等 ,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 ,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这不仅将对中医学术发展带来新的拓展空间 ,而且也必将对整个世界医学的进化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亚健康不仅成为20世纪后国际医学界的新视角,也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群的关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非特异性,有关亚健康检测的技术、方法与评价标准一直是亚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中心基于健康的三维原则,根据多年的亚健康实践评价经验,发挥中医传统特色优势,总结出亚健康态的"三维"临床评价新模式,并展开亚健康中医临床战略性、基础性、实践性研究,为亚健康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及方法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颖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69-69,72
"治未病"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提出的养生防病谋略,探讨亚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人群,是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后期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指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检,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话题。亚健康既可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可表现为群体的亚健康和社会的亚健康,而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就人类个体亚健康来说,其表现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维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