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感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药物主要是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随着长时间的临床应用,耐药虫株不断出现,但是新药的研究周期很长。近年来,如何更好地开发现有药物的新药理作用和研发新药,成为研究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这些药物及其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多鞭毛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引起全球性腹泻最常见的寄生性原虫。贾第虫地理分布广泛,有多种动物宿主,因此可通过粪便、被污染的水源、食物及身体接触进行传播。以往国内对其危害性及其在生物进化上的地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至20世纪80年代始开展了具有实质性的研究。随着国内学者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也不断丰富了起来。本文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组蛋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贾第虫病的病原,其对SPF实验动物质量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快速诊断方法,并对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用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对蓝氏贾第鞭毛虫进行检测。结果在SPF实验动物中检出数量众多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鉴定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8S rDNA、β-giardin、TPI和GDH基因。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均能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17个生产厂家516批2562只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阳性检出率22.9%(586/2562)。结论直接镜检法、快速姬姆萨染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快速诊断。17个生产厂家516批SPF实验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结果未能全部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4.
冯××,女,58岁,农民。因发热、腹痛、腹泻16h于1983年9月1日入院。患者于16h前开始中度发热,继之腹泻,为青色水样便,无脓血及粘液,至入院时已泻10多次,每次量约100~500ml,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无明显里急后重。发病后未解小便,“拟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发病前1天进食白粥、青菜,同餐者未见腹泻及类似症 相似文献
5.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具有2个细胞核多鞭毛寄生原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脊椎动物肠道内,继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 相似文献
6.
徐向文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11):1034-1034
患者,女,23岁,因双下肢浮肿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呈凹陷性,双下肢明显增粗,双膝以下为著,偶见颜面部及双手浮肿。无发热,无关节疼痛,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先后诊断为“肾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予利尿剂后暂时好转,停利尿剂浮肿即加重。入院查体:发育 相似文献
7.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贾第虫 )病是由贾第虫引起的肠道原虫病。该病分布遍及全世界[1] 。山东省自周克昌等[2 ] 196 3年报道胆囊贾第虫感染 1例后 ,相继有病例观察及感染调查 (山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1984 ;1:30、1986 ;3:4 4)。 1987年以来 ,朱育光等[3~ 4 ]开展了山东省首次人体肠道寄生虫虫种与分布调查 ,基本摸清了全省贾第虫病的流行情况。1 感染情况1.1 各地感染率 贾第虫病在山东省流行极其广泛 ,全省共调查 13个地市 ,36个县市区 ,发现 35个有本病流行 ,总感染率为 4 .84 % [4 ] ,1~ 14岁儿童为 7.81% [5] 。各地感染率有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27例经十二指肠引流液和(或)粪便检查确诊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症状以右上腹痛、纳差、发热、腹泻为主要表现,临床类型以胆道感染居多.近年用灭滴灵治疗9例,治愈7例,其疗效优于阿的平(4/13例). 相似文献
9.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双滴虫目,贾第虫属.贾第虫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来看其是真核生物中最先分支出来的类群,尚不具有线粒体和典型的高尔基氏器,核糖体为70S型,为源真核生物,属于低等的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核膜始终不解体,为半开放式分裂.因此关于贾第虫滋养体核分裂过程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细胞核结构和细胞核分裂两方面对贾第虫有丝分裂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贾第虫病被认为是一种再现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贾第虫在艾滋病患者中造成致死性腹泻已引起艾滋病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贾第虫表面抗原的变异与致病作用有关,现就贾第虫表面抗原的特性、变异抗原基因结构与功能及变异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临床病例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人类的重要致病寄生虫之一。据国外报道,在欧美不少国家曾多次发生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流行。而我国的流行情况尚未清楚,据各地资料统计,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比较悬殊,在O.16~30.O%之间。我地区以往无报告。为此,我们于1988年lO月~1989年5月组织专业人员对田阳和凌云两县部分农村和小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以及染色体的数目.方法:用改良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滋养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5、0.10、0.20、0.40和0.80 mg/L)、低渗处理不同时间(30、50、55、65和80 min)和不同固定液[V(甲醇):V(冰醋酸)为3:1和2:1]等条件下制备贾第虫染色体.结果和结论:在制备贾第虫染色体时,秋水仙素的最佳作用浓度为0.20 mg/L,最佳低渗处理时间为55 min,固定液推荐V(甲醇):V(冰醋酸)为3:1.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 相似文献
13.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欧美许多国家曾多次发生爆发流行,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为进一步认识并掌握本病的发病特点,现将我们1990~1991年查治的7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9例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1 1/2岁~74岁,其14岁以下者42例(53.16%);发病时间多为夏秋季。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1岁,农村学生。因腹痛、纳差10d,皮肤风团、呕吐3d人院。腹部隐痛,纳差,稀便,每日2-3次。3d前腹痛加重,呈持续性问痛,呕吐10余次,均为咖啡样物,量少,解黑色稀便,每日3-4次。全身皮肤散在风团,剧痒,伴畏寒、高热,查体:体温39.2℃,急性重病容,... 相似文献
15.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简称贾第虫病,由寄生在人体内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引起,以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为主要症状,在儿童中还能引起吸收不良和发育障碍[1].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有感染病例的报道,本虫世界范围的感染率约为1%~20%,我国的感染率平均为2.54%左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目前,贾第虫病已被WH0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贾第虫表面抗原与致病作用有关,如果表面抗原变异,虫株可不受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虫体在宿主小肠内寄生,同时给临床诊断增加难度.因此,贾第鞭毛虫表面抗原与临床诊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现就贾第虫的表面抗原及临床诊断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性疾病[1],常发生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虽然蓝氏贾第鞭毛虫在我国流行普遍,呈全国性分布,但在吉林省的感染率却较低[2],尤其在延边地区更为少见.近期延边大学医院接诊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1例,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大、小型包囊存在的原因。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株贾第虫(CH2、CH3、CH4)进行ti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经与GenBank登记虫株比较和用DNAstar软件处理的结果表明,此3株贾第虫的基因型属2型(JH型)。结论:大、小型包裹在形态学上经过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差异,但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蓝氏贾第鞭毛虫(gidrdia lamblia)引起儿童腹泻,在我国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甘肃、浙江、广州等地已有报道。但未能引起广泛重视。我们于1989年4—9月对广州儿童医院门诊每日腹泻三次以上的一岁以下的婴儿,直接采取肛粪,共170例,应用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全部阴性;用碘液涂片检查本虫包囊,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为2.35%。该4例病婴亦同时进行痢疾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等病原学检查均阴性。提示蓝氏贾第鞭毛虫可能也是广州地区引起婴儿腹泻的病因之一。患儿均有2—3个月的间歇性腹泻史,一天2—3次 相似文献
19.
20.
几年来,笔者通过大便镜检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11例,现结合临床治疗分析如下.材料来源:本院就诊人员,住院患者及部分健康查体者粪便.方法:用0.9%生理盐水,加粪便涂片镜检.结果:在11例感染者中,6~12岁8例,平均8岁,占 73%.17~45岁3例,平均31岁,占27%;男6例,占55%,女5例,占45%.感染季节:春季1例,占9%,夏季8例,占73%.秋季2例,占18%,冬季为零. 相似文献